四国联手围剿中国稀土?美国“毒丸”计划暴露霸权野心,中国反制棋高一着
在全球地缘政治与经济博弈日益激烈的当下,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抛出的重磅联合声明,瞬间成为国际舆论焦点。这份声明不仅暗藏美国精心策划的“毒丸计划”,更妄图给中国划下两道“禁令红线”,一场围绕稀土资源与海洋权益的暗战已然打响。
近年来,中美在稀土领域的博弈持续升级。今年4月,美国对华加征高额关税,中国迅速亮剑,对镓、锗等7种关键稀土元素实施出口管制。短短一个月,美国便坐不住了,主动请求在日内瓦开启贸易谈判。然而,谈判刚结束两天,美国就背信弃义,对华实施新一轮涵盖AI芯片、航空发动机等关键领域的技术封锁。中国毫不示弱,在伦敦会谈中推出更严格的稀土出口审批制度,要求企业提交生产数据、客户名单等核心商业信息,让美国陷入无计可施的境地。要知道,全球90%以上的稀土精炼产能都牢牢掌握在中国手中,美国至今都未能建立起完善的替代体系。
面对在稀土领域的被动局面,美国在“四方会谈”中祭出“关键矿产供应链倡议”,妄图重构全球供应链,打破中国在稀土原材料获取和精炼提纯上的优势。更过分的是,美国在与其他三国的贸易协议中植入“毒丸条款”,以关税优惠为诱饵,逼迫签约国与自己同步对华实施出口管制。但中国早已识破美国的阴谋,明确发出警告,坚决反对任何损害自身利益的交易。实际上,看似紧密的四国联盟内部早已裂痕显现。日本曾在2010年的稀土限制中吃过大亏,在此次谈判中多次抵制美方的对华技术封锁条款,毕竟其汽车、电子等产业对稀土有着深度依赖,不敢轻易与中国撕破脸。专家分析指出,即便四国不惜投入巨资发展稀土替代产能,至少也需要3 - 5年时间才能达到中国现有的技术水平,而且还将面临环境成本高昂、产业链配套不完善等诸多难题。
除了稀土领域的围堵,联合声明还在东海、南海问题上对中国划出“红线”,宣称不许中国改变东海、南海现状。在东海,美国刻意将钓鱼岛问题与“航行自由”捆绑,援引所谓的“国际法原则”,为日本2012年非法“购岛”行为撑腰,企图通过联合巡逻等方式,给日本的非法主张站台;在南海,声明偷换概念,混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非法仲裁案的区别,将中国正常的岛礁建设和巡航执法污蔑为“军事化行动”。就在声明发布当天,美军“华盛顿”号航母闯入南海,赤裸裸地暴露了美国“嘴上喊和平,实则搞对抗”的虚伪面目。
面对美国的无端指责和挑衅,中国采取“三线并进”的策略进行柔性反制。在外交层面,积极推动《南海行为准则》磋商;执法层面,保持常态化巡航,仅今年上半年,中国海警船在钓鱼岛海域的巡航天数就高达90天;经济层面,借助RCEP深化与地区国家的合作,让四国的声明沦为一纸空文。
美国主导的“四方机制”看似来势汹汹,实则漏洞百出。印度始终拒绝在声明中明确针对中国,其外长强调“印太应是包容性概念”;澳大利亚虽然附和南海议题,但该国贸易部长却在同期表态,希望稳定对华经贸关系;就连最积极配合美国的日本,在稀土问题上也给自己留了后路。这种基于利益临时拼凑、内部矛盾重重的联盟,注定难以长久,最终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从稀土管制到海洋权益维护,中国始终以“刚柔并济”的策略从容应对外部挑战。事实一次次证明,任何试图通过拉帮结派围堵中国的行径,都将在中国的战略布局和国际道义面前彻底破产。毕竟,靠霸权强行拼凑的“小圈子”,永远无法与基于合作共赢的“大格局”相抗衡 。
更新时间:2025-07-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