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替”到“超越”:东鹏特饮冲击200亿销量,红牛慌了

稳坐功能饮料“一哥”位置已达二十余年的红牛,正遭遇来自东鹏特饮的强势挑战。

近日,东鹏饮料披露了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在23.1亿元到24.5亿元之间,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为33.48%到41.57%;同时预告期内,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06.3亿元到108.4亿元,同比增幅为35.01%到 37.68%。


对此,国泰君安研报预测:“2026年东鹏特饮收入有望突破200亿,成为可口可乐、红牛、农夫山泉后的第四大超级单品。”

如果东鹏特饮在下半年持续保持高增速,则在两年内有望赶超中国红牛——据公开信息,2024年中国红牛销售额虽达到210.9亿元,同比增幅仅1.3%,税前利润原地踏步于48.3亿元。

东鹏饮料在销量上的“高歌猛进”,与中国红牛官司缠身、内耗不断导致的“原地踏步”形成了鲜明对比,意味着两个品牌间的竞争进入了“攻守易势”的新节点,而曾经稳坐功能饮料王座二十余年的红牛,正被挑战者东鹏特饮逼至墙角。


东鹏进击:一路狂飙

当2009年第一瓶东鹏特饮下线时,估计大部分都没料到这个红牛的“跟随者”在16年后,会成为最强劲的“挑战者”——在2024年,当红牛在1.3%的微增中艰难守住210亿元销售额时,东鹏正以八倍于对手的速度狂奔。

彼时,东鹏特饮其跟红牛更明显的区别在于消费端的“性价比”。相比于当时约5元/250ml和10元/500ml的红牛,2元/250ml和5元/500ml的东鹏特饮成了诸多开长途车司机、工地务工等蓝领群体提神的青睐之选。

事实上,东鹏特饮市场占有率的飙升同样有红牛的“功劳”。2016年,中国华彬集团和泰国天丝集团因红牛商标陷入纠纷,红牛产品在国内市场大受打击。

这场持续了5年之久的红牛“商标大战”,为东鹏特饮积累用户带来契机。不完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0年间,东鹏特饮的市场占有率翻了一番,从15%一度涨至32%。

2021年,东鹏饮料成功登陆A股,成为A股市场的“功能饮料第一股”。上市首日,公司股价高涨44%。如今四年多时间,其股价从初始的 55 元/股飙升至 291.70元/股(7月16日收盘),市值更高到1517亿元。

资本市场的高光背后是东鹏饮料一路不停的狂飙之旅。其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往后的三年里,东鹏饮料的营收由69.78亿元升158.39亿元,增长126.99%,2024年的净利润更是高达33.27亿元,比2021年增长178.88%。其中,2023年,东鹏特饮则以全年103亿元的营收正式成为百亿饮料单品。

尼尔森IQ数据称,截至2024年,东鹏特饮在国内销售量占比由2023年的43.02%提升至47.9%,连续四年是国内销售量最高的能量饮料。

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全国范围内,东鹏饮料拥有超3000家经销伙伴和约400万家终端销售网点的销售网络。

值得一提的是,东鹏饮料的高增长势头并未停歇,反而在产品矩阵、场景创新与渠道下沉等环节上都有突出表现。

一直以来,东鹏饮料持续深化“1+6”多品类战略布局,通过差异化产品创新实现场景突破。在百亿大单品东鹏特饮之外,还紧跟健康化趋势,布局了“快速补充电解质”定位的东鹏补水啦、无糖茶饮料“上茶”系列等,不断扩大细分品类影响力。

从2025年东鹏饮料产品线的创新节奏上看,堪称“日拱一卒”。2025年初,果之茶以“真茶萃取+1升装5元”的极致性价比横扫市场,上市次月日销峰值达3.5万箱;3月推出的380毫升小补水,精准卡位通勤场景、满足便携饮用的电解质需求;6月升级的无糖型东鹏特饮更颠覆传统——添加L-α-甘磷酸胆碱(经国际期刊验证可缓解脑疲劳),将战场从“抗体力透支”转向“脑力续航”。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这款产品瞄准的是职场白领和大学生,也是传统含糖红牛未渗透的蓝海,相当于为东鹏饮料拓展了新的消费群体和场景。”

而在渠道拓建上,东鹏饮料持续加大力度布局冰柜投放,并借助数字化赋能渠道运营。

据了解,当前东鹏饮料已投放30万台冰柜深入学校、工厂、高速服务区,2025年计划再投10万-20万台智能冰柜,通过摄像头动态监测动销数据。而经销商能借助“五码合一”系统实现全链路追溯,单点效率提升超20%。


甚至有经销商告诉品饮汇,红牛因商标纠纷引发的渠道动荡未止,部分经销商与终端悄然转向东鹏。

而在营销上,东鹏饮料更是不吝投入重金,如冠名国际街舞联赛和F4方程式锦标赛,植入手游《大掼蛋》,在篮球场设能量补给站,音乐节办快闪店……不断强化“年轻、热血、挑战”的品牌内核。

而年轻化、时尚化的营销攻势,也让东鹏饮料的一、二线城市消费者占比越来越高。这是东鹏饮料构建第二增长曲线的底气——如今东鹏饮料可以通过品类创新覆盖从高强度体力恢复、轻量级脑力续航到基础营养补充的多维需求,并打造更健康、更专业、更贴近日常场景的产品,成为未来持续增长的潜力。


红牛退守:内耗不止,陷入增长泥潭

相比东鹏饮料的在产品创新、场景拓展与渠道势能上的“一路狂飙”,历经了近十年品牌纠纷的红牛,则呈现出“力有不逮”的困境。众所周知,华彬与泰国天丝的“红牛商标拉锯战”已缠斗近十年。双方围绕“50年协议”真伪展开60余起诉讼,最新交锋中天丝公开质疑协议无公章,华彬则以司法鉴定反击签字真实性。

这场拉锯战式的内耗结果是市场份额崩跌——红牛从巅峰期87%的统治力滑落至2024年三季度的33.43%,渠道信心持续松动。

另一方面,中国红牛的母公司华彬快消先后收购了美国最大椰子水销售商Vita Coco25%股份、引进儿童饮料果倍爽、控股高端水VOSS等。但在2024年,除了果倍爽早已与德国品牌方结束合作外,华彬还放弃了对Vita Coco的“操盘”,VOSS同年VOSS实现销售额3.48亿元,同比增长43.6%。但与中国红牛相比,华彬集团旗下这些品牌并没有太突出的表现。

尤其曾被华彬视为“接班人”的战马,2024年销售额仅5.2亿元,不足东鹏补水啦(15亿元)的三分之一。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长期诉讼让华彬对创新瞻前顾后,战马升级乏力,价格战不敢打。”

而泰国天丝集团则通过“三箭齐发”分食市场:原装进口红牛、国产红牛维生素牛磺酸饮料(原安奈吉)、百威代理的奥地利红牛,合计份额达16.55%。

天丝集团虽然在不断展示在华市场的信心与野心,据公开信息报道,其在四川内江的14.4亿罐产能基地已投产,广西基地正在建设中,五年累计在华投资43.6亿元。

但在不明就里的消费者看来,众多宣称自己为“正版”的红牛产品一起放在货架上,颇有些“自己打自己”的荒诞意味。

而“东鹏饮料带给红牛最大的威胁一个是现在,一个是未来。”营销专家路胜贞认为,东鹏特饮在价格上对红牛的消费者直接进行了降维。这导致红牛的市场陷于增长无力,利润空间直线下滑。

“依靠规模竞争获得优势的东鹏很可能在未来进行产品升级,这将对红牛独霸多年的高端市场造成很大打击。”路胜贞说。

据马上赢数据,2024年三季度,东鹏特饮在能量饮料中的市场份额占比为36.94%,排名第一;排名第二的是华彬旗下的中国红牛,市场份额为33.43%;天丝红牛则以16.55%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三。

而此前的2022年一季度,中国红牛以49.99%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很明显,当前红牛与东鹏饮料的竞争局面正在“攻守易势”。

据英敏特预测,2027年中国能量饮料市场规模将突破1061亿元,当这个品类的战局从“抗疲劳”转向“全场景健康续航”,产品迭代速度与渠道掌控力将成为终极胜负手。当印着抵角公牛的红牛金罐与东鹏防尘盖瓶并肩而立,也似一场行业变革的隐喻——前者固守辉煌旧梦,后者以实用创新攻城略地。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8

标签:美食   销量   饮料   中国   产品   场景   渠道   品类   内耗   泰国   市场   冰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