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古印度考古新发现!

新发现所在地


查谟和克什米尔阿南特纳格区艾什穆卡姆萨利亚地区的卡库特纳格泉水进行例行修复的工程中意外揭开了尘封千年的秘密。


工人在清淤时发现了15件珍贵文物,其中包括11座雕刻精美的湿婆林伽(Shivling)、一根断裂的庙柱浮雕和三块多臂神像面板,疑似描绘湿婆、毗湿奴和萨克提女神。这一发现被当地考古部门称为“数十年来山谷最重要的考古发现”。


出土的雕像


对于多数读者而言,“湿婆林伽”可能是个陌生概念。这柱状石雕实为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湿婆的象征,由顶部的“林伽”(象征男性创造力)与底部的“优尼”(象征女性生殖力)组成,体现阴阳交融的宇宙观。信徒日常会以牛奶、蜂蜜等液体进行"灌顶"仪式,祈求净化与祝福。



考古记录显示,林伽崇拜已有2000多年历史,但在卡尔科塔王朝(约625-855年)时期达到艺术巅峰。新发现的林伽饰有莲花纹饰、层叠发冠等典型卡尔科塔风格元素,初步判断为8世纪遗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神像呈现刻意掩埋状态,专家推测可能是为躲避10-14世纪战乱而做的保护性埋藏。


本次出土的林伽


卡尔科塔王朝

卡尔科塔王朝(Karkoṭa Empire)是源于喀什米尔的印度王朝。拉利塔迪提亚是卡尔科塔王朝最强势的君王,在唐朝的帮助下征服了旁遮普、阿富汗、中亚的部分地区。


这批文物所处的历史背景颇具传奇色彩。卡尔科塔王朝将克什米尔打造成艺术与学术中心,尤其以拉利塔迪提亚国王(724-760年在位)最为著名。这位君主不仅兴建了宏大的马尔坦德太阳神庙,更推动梵语学术发展。


马坦德太阳神庙


此次发现的文物风格与其统治时期的艺术特征高度吻合,为研究印度教造像艺术的地域演变提供了珍贵样本。


考古现场


精确可考的实物填补了克什米尔地区中世纪艺术研究空白。流离失所的克什米尔潘迪特社群视此为重建信仰地标的重要契机。

克什米尔潘迪特

克什米尔潘迪特,是一个婆罗门社区,分布于印度查谟和克什米尔邦,也是当地唯一仍存在的印度教社群。

克什米尔一直是印度教-佛教地区,直到九世纪受加兹尼王朝入侵,直到十四世纪不断有穆斯林入侵和穆斯林传教士来到克什米尔,多数克什米尔人改宗伊斯兰教,只有少数仍信仰印度教。

公元1587年,阿克巴征服克什米尔。莫卧儿王朝在他的统治下印度教徒享有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并获分配较高的政府职位。正是他高兴他们的知识,赐他们姓班智达。他们多数为克什米尔地区多格拉王朝服务。(多格拉王朝:印度查谟-克什米尔土邦的统治王朝,统治者是信仰印度教的拉杰普特人)


出土雕像


当工人们的铁锹触及那些沉睡的圣物时,他们无意间架起了连接古今的桥梁。这些石头不仅是宗教符号,更是克什米尔多元文化共生的见证。正如林伽本身蕴含的哲学——毁灭与新生本是永恒循环的一体两面。


目前,所有文物已移交斯利那加的什里·普拉塔普·辛格博物馆进行碳14测年和岩相分析。当地民众已发起请愿,要求在这处遗址重建神庙。无论最终采取何种保护方案,这次发现都提醒着我们:那些被时间掩埋的文明密码,终将在适当的时刻苏醒,向世界诉说这片土地曾经的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7

标签:历史   重磅   古印度   克什米尔   王朝   印度教   卡尔   湿婆   印度   穆斯林   地区   艺术   文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