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潮落,市场为何突然下跌了?

周五大盘又跌了,幅度还不小。上证跌了1.95%,深圳则大跌3.04%,两市4600+股票下跌,申万二级行业仅有贵金属等5个行业红盘,盘面看不到结构性机会。其实指数大跌没什么稀奇,8月下旬以来指数较大跌幅的也不少,不过是狼来了的游戏,当然,前期领涨的科创50收盘跌穿了30天线,投资者似乎也嗅到了危险的气息。

盘后,各大媒体都开始找下跌的原因,又是股指期货交割日,美国银行爆雷等等。好吧,这类短期利空消息又不是第一次,以往都是当利好来看的,是买入机会,难道当下有什么不同?8月下旬写了一篇《观察股市微观数据,8月行情有些躁动》,盘面就开始呈现躁动迹象,9月末又写了《大盘强势整理到何时?》,整理或就在眼前。当然,这些分析都是微观数据和时点信息的判断,并不影响大盘整体趋势,但当下我们或许真的该复盘这两年A股、港股和全球市场,都掉干扰因素,真正看清表象下的事实。

去年9月末的救市已一年多,这轮慢牛确实超出大多数人预期,其中不乏多因素的共振,但核心只有三点,资金水、政策势和基本面底。

首先,这轮牛市关键就是资金助力。年中无论是外资投行还是国内券商研报都承认资金市的成因,当然他们还预测仍有大量散户资金没有入场,股市下半场远未到场。好吧,这些研究员都是有钱人,都是在天上研究,只看着货币数据瞎猜。观察这十年公募基金发展,我们不得不承认,即使国内股市再低迷,但散户们的资金不断涌入了基金,当然有钱人也投了私募,比例绝对不低。因此,前几年熊市关键是缺乏增量推动,特别是经过了超常规IPO之后的体格庞大的股市,由此,大盘只能箱型整理。

去年救市并非起始点,大家如果有记忆,应该记得2023年10月汇金已经开始增持四大银行了,之后一年持续买入宽基,规模惊人。因此,去年爆发点,实质是国家队救市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这些增量资金通过宽基和个股间的操作,可以循序渐进推动核心指数上涨,并结合规模巨大的公募,避免砸盘破底,由此底部扎实,趋势明确。

去年10月,其实散户入场并不少,但都是新散户,进去高位,被套也是必然,当然如果持股不动,其实该有盈利,所以说散户不进场是错了。这一年间,老股民也陆陆续续激活原来的账户,或者增加一点投资,但金额有限,一方面收入滞胀,可用资金有限,另一方面则积压于存量基金等资产,左手换右手其实差异并不大。因此,散户并非没有入场,而是几乎倾尽的投入了,后续可能还有一点增量,但几乎可以忽略了。

当然,随着年初后大盘逐步企稳上扬,我们发现增量资金来了,这就是游资,他们撬动融资杠杆,当然还有可以充分利用的低息贷款,这就是年中以来的快速拉升行情。当然,我们不能忽略其他资金,包括上市公司回购,大股东增持等等,还有保险等机构的资产配置比例调整,股票多配几个点都惊人。总之,今年以来,各路资金都汹涌而来,犹如雪球一样,正向驱动带动更大的杠杆。

港股同样如此,前几日分析过,港币和人民币利差推动了持续的南下买入,因此,国内低息环境下资金已经四面出击,构建了港股和A股近两年强势表现。

但如今,或许需要更为谨慎。其一,美元开始降息了,人民币利差减少了,出借的资金开始要归还了,港股最先表现,年初年中的领先标杆变得开始拖后腿。全球利率下移,导致原本低利率区域资金优势不明显了,因此杠杆开始收拢,这需要留意。其二,近一年的宽松货币开始进入平缓期,资金冲量有所减缓,低基数作用在之后会消失。其三,强势增持宽基的国家队自7月以来有明显的退潮,当然这或许是对冲过热的市场,但该资金更多作用于稳大势,而非被机构作为对手盘,因此国家队只能是基本盘,而非增量盘,目前看增持基本到位了。其四,机构也开始谨慎了,上市公司回购已经开始进行抛售了,低买高卖却是好生意,相反减持却开始加速了,力量有所反转。其五,两融代表的游资可能是墙头草,虽然目前规模相比市值来说尚可,但这些资金都是赌徒,顺势而为,一旦市场逆转,缺乏融券对冲,融资盘很可能快速退潮,反作用也是巨大的。其六,就是散户,虽然这两年散户增量资金非常有限,但其基本盘还是巨大的,不仅仅是股市中的,而是在公募基金中的,如果解套后赎回,则又是一股退潮。最后是保险等机构资金,虽然他们是长期投资者,也会根据指导避免大量抛售,但穿透来看,这些机构资金最终是个人投资者的,一旦金融产品减少赎回,则又是另一回事了。

讲了资金,接着是政策势,两者相辅相成。没有去年9月的强势政策,资金不会被彻底点燃。没有政策强力推动科技发展,芯片、新能源、创新药不会你追我赶,市场要的不是当下,要的是未来的希望。年中以来,政策又开始密集推出,其实并不比去年少,但当下市场却没有那么兴奋了,一方面是科技等涨的太多了,风险也不是不能玩安全忽略,另一方面是政策从最早的化风险,到年中的科技拉动,再到如今的稳消费,和前两者依靠投资拉动不同,消费只能慢慢来,不是靠砸钱那么快的。如此,政策和资金的配合就有点难以为继了,其实这对了,因为政策更聚焦民生了,而不是只聚焦供给侧。所以,后市政策风向变了,燃的不会那么多了,而更多是温润的滋补。

最后是基本面。其实这两年市场和基本面最无关,业绩再差都可以炒题材,内卷再厉害都可以反内卷,基本面再差都可以反着读。所以,这轮行情别提基本面,谈了就陷入了传统思维。但眼下,这个最不起眼的因素权重开始上升了。首先,是海外市场,本来美股涨我们跟涨,美股跌我们逆势涨,但如今美国经济真撑不住了,美国科技泡沫处在危机边缘,当下银行爆雷只是高利率和虚伪利润下的小插曲,叠加关税大战,全球经济衰退甚至是崩溃不是危言耸听。这对所有国家都是利空。再者,国内上市公司业绩面临考验。的确,这两年业绩增长主要依托出口、国产替换和科技潮,但如今空间有多少呢?上游原材料价格飙涨,并非需求,而是割裂垄断导致,甚至将侵蚀中下游利润,产业链将更为撕裂。最后就是下游消费端,全球来看,近几年具有爆发力的产品少之又少,AI带来的幻象在场景端几乎是空气,这是创新的末路。

说了那么多,希望能说清这轮行情的成因,资金不断推动,政策配合构建场景,最终是基本面的托底,但全球开始逆转,市场在持续的燃烧下也需要休戚,聚焦这三大关键,或许我们可以忽视一些鸡毛蒜皮的新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2

标签:财经   市场   资金   散户   政策   增量   基本面   年中   股市   去年   机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