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米宅长三角
今天上午一揽子的 "政策礼包" 最终落地了。
从去年年底的 "择机降息降准" 到前一段时间的 "适时降息降准" 到今天 "最终降息降准",主要还是国外相关问题变化而最终做出的决策。
对今天的政策,有用,但不会达到预期的结果。
只有超预期政策才能稳预期。
先说两项核心货币政策:
降准0.5个百分点:通过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向市场释放约1万亿元长期资金。这一举措旨在增加银行的可贷资金规模,缓解企业和居民的融资压力。
降息0.1个百分点:将政策利率(7天逆回购利率)从1.50%下调至1.40%,并带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同步下降0.1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企业和个人从银行贷款的成本将进一步降低。
这一组合拳的落地,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低利率+宽货币”的常态化阶段。
从国际背景看,美国加征关税政策对出口的冲击将在2025年二季度集中显现,国内企业订单减少、就业压力上升等问题倒逼政策提前发力;
从国内需求看,地方政府债和超长期国债的发行计划可能阶段性抽走市场流动性,降准则为银行体系注入“缓冲垫”。
值得关注的是,这一政策并非短期应急措施。
根据历史经验(如2015-2020年的宽松周期),一旦经济增速低于预期阈值,货币政策往往需要持续宽松数年。
预计未来五年中国将维持低利率、宽松货币的环境,也意味着居民可能长期面临资产低收益时代。
以10年期国债为例,当前收益率已降至1.65%左右,未来可能进一步走低,银行存款利率也将同步下行。
会议核心,稳楼市稳股市。
过去5年中国经济增长高度依赖出口,但当前政策明确提出将消费作为新的增长引擎。为此,政府将“稳定社会财富和资产价格”写入2025年两会工作报告,金融监管部门也强调:“稳住楼市和股市,对提振社会预期、畅通内需循环至关重要。”
资本市场对政策的反应更为敏感。自2024年9月30日以来,政策主要通过释放流动性支撑股市,但股市长期表现依赖经济基本面。若企业盈利未改善,仅靠货币宽松难以维持股价。
政策对楼市的刺激力度看似温和,实则暗含深层次矛盾。
一方面,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0.25%(首套房5年期利率降至2.6%)确实降低了部分购房者的月供压力。
但另一方面,5年期商业贷款利率还是没变,而二手房价格持续阴跌的现状。
目前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仍高达7亿平方米,若完全依赖财政资金收购,需要海量的资金。
那么,今天的会议,对普通人有哪些影响呢?
第一,LPR会在5月20日下调,下调后你的房贷利率会在重定价日之后跟随下降。
第二,存款利率会跟着贷款利率下调,如果要存钱,现在抓紧存,预计5月20日之后也会跟随下凋。
第三,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对公积金买房的朋友是利好。
第四,车贷、消费贷等利率也可能随之下调,有需求的朋友可把握好机会。
总的来说,政策明显是低于预期的,很难稳住市场。
但这一次会议留了一个口子,三巨头表示会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动态调整政策。
且,今天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积极信号,就是 (中美) 双方 (将要) 开始接触、开始磋商、开始会谈了。
但其实我们心里都很清楚,这只是 "刚刚开始",不管是博弈还是斗争,接下来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的,中间有分歧、有矛盾,那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所以我们是需要在当下及时地推出有力的政策的,稳住信心,稳住基本面,稳住市场情绪。
但可以确定的是,要做好长期低利率低收益的准备,也就意味着,“资产荒”加剧。
普通人需避免两类极端:一是因恐惧通胀盲目投资高风险资产;二是过度保守导致财富被隐性稀释。
比较合理的策略是:资产总体的配置逻辑是80%配置无风险收益,20%跟随国内政策变化押注一些风险资产。
要在保险、房子、股票之间做分散配置,比例大概是:20%的保险;50%的房子(国内、国外总和);30%的股票。
未来几年甚至十多年做投资不能光想着赚多少,要确保不亏,未来局势越不明朗越是如此。
更新时间:2025-05-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