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换主体被约谈,跨境卖家税务合规风暴杀到

作者 | 柠檬

编辑 | Shadow

“和大家同步几个消息,前天有个专门帮亚马逊客户把国内主体换成香港公司主体的公司被税局约谈了;周五,我们有卖家反馈亚马逊后台已经关闭了国内公司换香港公司的入口。”今日,派代跨境从一位跨境财税服务商处获取了上述信息。

众所周知,按照《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5年第15号)文件要求,自10月起,各大跨境电商平台需向中国税务机关报送卖家7月至9月的涉税数据。

这场席卷跨境圈的监管风暴,让广大卖家陷入“惶恐”与“迷茫”的双重情绪中。惶恐源于合规成本上升将进一步挤压本就微薄的利润空间,更担心过往税务问题可能引发的补税压力;迷茫则来自实际操作中的诸多疑问,比如“没有对公账户,一直是个人收款怎么办?”“以后是否还能0申报”等关键问题尚无明确答案。

不过,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新规的生效,跨境电商行业将朝着更透明、更合规、更具长期生命力的方向转型。

大量卖家紧急合规

“老板急死了,想弄个香港地址,现在叫我们到处打听。”一位跨境电商公司的员工无奈道。其实,在亚马逊有所行动后,这样案例比比皆是。由于税务的复杂性,这次新规落地后,卖家遇到的各种问题非常多。

为此,派代跨境专门采访了亚太鹏盛税务师事务所的高级经理,拥有超过15年财税行业从业经验的刘娉婷。注:派代跨境将卖家提及较多的问题,进行了汇总,刘娉婷的专业解答附在文末。

首先可以明确的是,跨境电商0申报时代结束了。“目前各大平台已经推送数据给税局,那税局就会收到相应店铺主体公司的销售情况,那卖家就要根据他的销售情况去做财务方面的数据申报。”刘娉婷说道。

这就意味着,卖家只要有销售额,不管多少,均要进行税务申报。“你可能是0税负,就是根本没赚到钱,或者年销售额符合政策规定的免税额度,但不可以不报税。”刘娉婷举例道:“若当月一位卖家的销售额为5000元,那他就需提供与销售数据对应的上游采购凭证,比如采购金额4000元的相关票据,确保销售、采购数据与票据一一对应,形成完整的业务闭环。”

那在这种情况下,7-9月份的税如何申报?刘娉婷根据经验判断表示,目前,绝大多数跨境电商的货物并不是用自己店铺公司的名义报关出口的,所以如果真的需要对第三季度进行报税,首先肯定不能按外销,那么只能按内销来报税,如果按内销报税,一般纳税人需要按13%,就需要上游开专票,小规模纳税人相对好处理。

“但是前期一直是0申报,突然第三季度进行报税,会不会引起税务风控,这个不好说。另外,如果这个季度报税了,第四季度怎么报,难道还是按内销?所以建议第三季度不报税,至于更早期形成的历史税务风险,也没有好的办法来解决!不过是不是可以把店铺公司进行切换(如果国家和平台能允许的话),但最终需要进行合规处理,包括尽可能从上游获取发票,办理进出口经营权,申请出口退税,这个才是重点!”

在明确了有销售额就需申报以及第三季度报税的棘手情况后,卖家另一个高频困扰则集中在无票据支撑的成本费用处理上。

对此,刘娉婷表示,如果说是国内提供服务的,比如国内的物流公司提供的仓储、报关、运输成本,就要找国内的物流公司开具相应的票据。如果是海外的平台,比如亚马逊派送的物流,它在平台上有相应的信息,电商企业可以截图下来作为凭证,或者平台开一个形式发票给到电商企业,作为一个凭证,这样就可以作为进项的一个处理。

在解决了无票成本费用的处理方式后,另一个让大量小卖家感到焦虑的合规难题,集中在多店铺运营且资金通过第三方收款至个人账户的操作上。

刘娉婷说:“如果卖家是通过第三方支付到个人账户的,可以把个人账户的钱再打到他的对公账户。”

以实际交易场景为例:假设卖家某件商品的进价为10元,卖了15元,当交易资金通过第三方支付渠道结算时,第三方支付平台会扣除一定比例的手续费(此处假设手续费金额为0.2元),扣除后实际到账个人账户的资金为14.8元。

“即便资金先进入个人账户,最终仍需划转至对公账户,这样账才能做平,因为平台发给税局的,是按照15块发送的。那么其中那2毛钱的支付成本,卖家也需要支付公司给开相应的票据,如果是国内的第三方支付就要开正式的发票,如果他是海外的支付公司,就做形式发票。”

虽然亚马逊突然行动让众多卖家措手不及,但也让他们清晰地认识到税务合规应该提上议程了。

野蛮生长走向合规深耕

此前,速卖通、SHEIN、Lazada等由中国主体投资的跨境电商平台,均已向卖家发布相关通知,唯独亚马逊迟迟未作出响应。因此,不少卖家产生了一种想法:国内对海外主体投资的跨境电商平台实施监管尚有难度。

10月14日,亚马逊在其卖家后台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要求通知》后,跨境电商圈瞬间一片哗然。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10月16日消息,截至10月15日,已有6654家境内外平台报送了平台自身的基本信息,报送平台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涉税信息的平台数量已达4100多家,超过应报送平台总数的六成。

MarketPlacepulse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亚马逊的全球活跃卖家数量为190万,其中中国卖家占50.03%。这意味着,此次亚马逊启动涉税信息报送工作,将直接覆盖近百万中国跨境电商卖家。

事实上,税务合规在跨境电商行业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一直未得到卖家的重视。此次国家出手,打破了这种局面,以强监管之力,推动行业告别“灰色地带”,走向更透明、更合规的新发展阶段。

跨境电商平台向税局报送卖家涉税数据的变革,虽然短期内给部分企业带来了适应压力,但从长远来看,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当前,众多卖家正处于“开心与担忧交织”的状态:

担忧源于税务合规操作烦琐,且会增加成本压力;开心则是因为税务合规后,市场环境将得到净化。

从卖家端来看,非常明确的一点是,虚假交易与刷单这类违规行为将得到遏制。具体来看,税务合规能从“成本风险”和“数据验证”两个关键层面遏制刷单,其核心逻辑是让刷单从“低成本引流手段”变成“高风险赔本买卖”,彻底打破其操作可行性。

从行业发展角度看,报税新政正在加速行业“洗牌”,但并非单纯地淘汰,而是引导资源向合规企业集中。

以往,部分不合规卖家通过偷税漏税降低成本,以低价抢占市场,挤压了合规企业的生存空间。如今,所有企业均需按实际销售数据申报,成本结构回归合理,合规卖家的产品品质、服务优势得以凸显,有助于推动行业整体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

同时,报税新政也倒逼跨境电商企业完善内部管理,提升长期竞争力。为满足税务申报要求,企业需主动梳理采购、物流、收款等全链路数据,确保票据与业务一一对应。这一过程不仅降低了税务风险,更帮助企业实现了精细化运营:通过清晰的财务数据,企业能更准确地分析产品盈利情况、优化供应链成本,为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卖家酝酿涨价来守住利润

虽然税务合规是必然趋势,但它本身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卖家与平台,还关联到上下游各类企业,并非短时间内就能完成。因此,卖家与其焦虑不安,不如思考如何增加营收,提升自己的利润。

毫无疑问,税务合规对卖家的成本是有一定冲击的。深圳一位卖家表示,如果合规申报,其利润至少会减少一到两个点,甚至会达到三个点。

当然,每个卖家的成本涨幅都不同。对于一些原本税务合规程度较低的中小跨境电商卖家,在政策监管强化的背景下,税务合规会使运用成本大幅增加。例如,一些依赖“灰色清关”或低报价格的商家,在面临税务登记、账务规范、税款缴纳等合规要求时,成本会显著上升。

随着跨境电商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卖家的利润空间原本就已极为有限。如果利润减少下滑,可能会使卖家的经营压力明显增大。与此同时,利润的减少会导致卖家可用于再投资和扩张的资金减少。卖家可能无法像以前那样投入足够的资金用于新产品的研发、市场的拓展、团队的扩大等方面。

为了维持利润,涨价成为多数卖家的应急选择。因此,从第四季度开始,卖家可能会注意到Temu、SHEIN、TikTok shop、速卖通、亚马逊等平台上的商品价格会有所上涨。

这种价格上涨并非个例,而是行业合规转型期的集体调整。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原本依靠“低价走量”的卖家,可能会被迫下架部分利润无法覆盖合规成本的单品。

不仅如此,对消费者而言,价格上涨可能会影响购买决策。以往在跨境平台上追求“高性价比”的用户,可能会转向性价比更高的本土品牌,或减少非刚需商品的采购频率。

因此,对卖家来说,涨价并非长久之计,更需在合规框架下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比如优化选品策略,加大对高附加值产品的投入,比如为普通家居用品增加智能感应功能,通过差异化设计提升溢价空间;还有卖家深耕私域流量,通过社群运营、会员体系提高用户复购率,用稳定的客户粘性对冲价格上涨带来的销量波动。

这场合规转型虽伴随阵痛,但也清肃了市场生态。卖家唯有扎根合规、深耕价值,从选品到运营修炼内功,方能在全球贸易新格局中站稳脚跟、行稳致远。

卖家十二问

派代跨境:0申报时代是不是要终结了?

刘娉婷:是的。目前各大平台已经推送数据给税局,那税局就会收到相应店铺主体公司的销售情况,那卖家就要根据他的销售情况去做财务方面的数据申报。

派代跨境:那些没票成本(佣金、仓储费、物流等)费用怎么处理?

刘娉婷:这个问题要分国内还是国外。如果说是国内提供服务的,比如国内的物流公司提供的仓储、报关、运输成本,就要找国内的物流公司开具相应的票据。如果是海外的平台,比如亚马逊派送的物流,它在平台上有相应的信息,电商企业可以截图下来作为凭证,或者平台开一个形式发票给到电商企业,作为一个凭证,这样就可以作为进项的一个处理。

派代跨境:针对小卖家多店铺,第三方收款到个户的怎么进行合规?

刘娉婷:如果是通过第三方支付到个人账户的,可以把个人账户的钱再打到他的对公账户。以实际交易场景为例:假设卖家某件商品的进价为10元,卖了15元,当交易资金通过第三方支付渠道结算时,第三方支付平台会扣除一定比例的手续费(此处假设手续费金额为0.2元),扣除后实际到账个人账户的资金为14.8元。

即便资金先进入个人账户,最终仍需划转至对公账户,这样账才能做平,因为平台发给税局的,是按照15块发送的。那么其中那2毛钱的支付成本,卖家也需要支付公司给开相应的票据,如果是国内的第三方支付就要开正式的发票,如果他是海外的支付公司,就做形式发票。

派代跨境:香港和海外主体架构能否解决问题?

刘娉婷:可以,但只适用于新的卖家,而且香港和海外的主体架构,税制是不一样的(交的所得税不一样),卖家要选择主体的公司,如果用香港公司在平台上卖货,那可以把利润留在香港。但如果他的货物要在中国采购,那就需要有一个主体去申报出口,但这个在国内主体申报出口的公司,也需要承担相应的税负。关键就看卖家是想把利润留在香港/海外主体架构公司,还是境内。

其中,如果工厂愿意配合卖家将货送到香港交货,那就是工厂去解决出口问题,卖家就不用承担采购税负,但工厂往往也不想交税,而且有些工厂也没有出口资质,这时卖家往往还是要在国内有个自己的申报主体,而这个主体还是要交相应的税。

派代跨境:如何准备各类费用的合规票据并提交给财务公司,才能顺利完成税务申报?

刘娉婷:就是你所有的成本,能够取得发票的,都要拿到发票。如果是海外的公司就要取得相应的形式发票,或者相应的截图。

派代跨境:销售额很低可以不报税吗?

刘娉婷:不可以。不管销售多少都要报税,你可能是0税负,就是说根本都没赚到钱,或者年销售额符合政策规定的免税额度,但不可以不报税。例如,若当月销售额为 5000元,需提供与销售数据对应的上游采购凭证(如采购金额4000元的相关票据),确保销售、采购数据与票据一一对应,形成完整的业务闭环。简言之,是否需要缴税取决于实际经营情况(如是否盈利、是否符合免税条件),但必须报税,这是法定要求,即使首次经营未达到缴税标准,也需按规定完成申报流程。

派代跨境:平台已代扣代缴境外税款(如美国销售税、欧盟VAT),还需要在境内补税吗?会“重复征税”吗?

刘娉婷:平台已经支付的费用,都可以作为进项,卖家只要有相应的平台截图或者相应的形式发票都可以抵扣,不用重复交税。

派代跨境:若税务机关根据平台数据误判卖家逃税,该如何申诉?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刘娉婷:卖家把相应的销售记录,即每笔的订单金额、采购金额等,相应的票据提取出来,提交给税局就行。

派代跨境:夫妻档,年销超五百万,没有发票,没有办公场所也没有员工,都是小规模零申报,十月底的申报怎么办?

刘娉婷:根据经验判断,绝大多数跨境电商的货物并不是用自己店铺公司的名义报关出口的,所以如果真的需要对第三季度进行报税,首先肯定不能按外销,那么只能按内销来报税,如果按内销报税,一般纳税人需要按13%,就需要上游开专票,小规模纳税人相对好处理。

但是前期一直是0申报,突然第三季度进行报税,会不会引起税务风控,这个不好说。另外,如果这个季度报税了,第四季度怎么报,难道还是按内销?所以建议第三季度不报税,至于更早期形成的历史税务风险,也没有好的办法来解决!不过是不是可以把店铺公司进行切换(如果国家和平台能允许的话),但最终需要进行合规处理,包括尽可能从上游获取发票,办理进出口经营权,申请出口退税,这个才是重点!

派代跨境:有没有合规少交税的办法?

刘娉婷:有。但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比如说是3个公司还是5个公司,是小规模,还是说一般纳税人,做退税的,还是不做退税的,这些都是有合理的方法的。

派代跨境:亚马逊的一般纳税人没有进项怎么报税?

刘娉婷:一般纳税人没有进项,增值税13个点、企业所得税5%~25%、利润分红20%。

派代跨境:后期怎么报税,怎么定期梳理账户的税务问题?

刘娉婷:这要根据卖家的规模来具体制定,比如用哪个主体去在平台上面卖,合理的留利润空间在哪边,还是愿意宁愿交所得税,把自己的盘子做大了去搞融资,不同企业需求不同,也就对应着不同的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2

标签:科技   主体   税务   风暴   亚马逊   平台   公司   票据   成本   发票   利润   数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