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振臂一呼,33国围攻中国,美财长通知中方,收回稀土禁令就休战

美国财长贝森特开了个发布会,表达了主要意思:“如果你们中国能把那个新出台的稀土出口管制给收回去,我们美国这边呢,可以考虑把对华商品的关税豁免期,再延长个三个月以上。

这说明什么?这恰恰说明,我们这次对稀土相关物项的出口管制,是结结实实地打在了美国的痛点上

美国政客们可能还想维持自己的体面,把这说成是一种“通知”,一种“施压”。但实际上,这更像是一种无奈之举。贸易战打了这么久,关税、技术封锁、实体清单,能用的招数几乎都用遍了,结果呢?中国经济没垮,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势头反而更猛了。

更有意思的是,贝森特前脚刚拿关税说事,后脚又提到了在美国的几十万中国留学生,那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这些学生也可能成为新的“筹码”。这种做法,已经完全超出了贸易和科技的范畴,可以说是有点不择手段了。

但同时,他居然又说,自己对中美关系缓和“保持乐观”,还“相信中国愿意对话”。

当然,美国向来不喜欢单打独斗,拉着盟友一起上,是他们的传统艺能。这次也不例外。贝森特在发布会上明确说了,要和欧洲的盟友,还有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日本、韩国这些所谓的“民主国家”,搞一个“集体回应”。

很快,欧盟那边就有人出来站台了。欧盟委员会那个负责贸易和经济安全的委员谢夫乔维奇,就在14号指责我们的稀土新规“加剧了本已严峻的局势”,还强调欧盟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集团,要展现“实力”。

所谓的“33国围攻”,听起来阵仗很大,包括27个欧盟成员国,再加上美、加、澳、印、日、韩。但这更像是一个“压力集团”,想通过舆论和外交辞令来逼迫我们让步。

但他们真的能团结一致,形成实质性的打击吗?我看未必。

我们必须明白,稀土这个东西,为什么被称为“工业维生素”?因为它在现代工业,特别是尖端科技和国防工业里,是不可或缺的。小到你手里的手机芯片,大到美国的F-35战斗机、导弹制导系统,都离不开它。

而中国,掌握着全球稀土产业链中几乎是绝对的话语权。我们不仅储量丰富,更重要的是,在分离、冶炼、精加工这些技术门槛极高的环节,我们拥有别人难以企及的优势。这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几代人几十年努力积累的结果。

美国不是没有稀土矿,他们有,比如加州的芒廷帕斯矿。但问题是,他们缺乏完整的产业链。开采出来的矿石,很多时候还要送到中国来进行加工。这就是现实。至于欧盟,那就更不用说了,他们连独立的稀土产业链都没有,高度依赖进口。

所以,当欧盟高喊着要展现“实力”的时候,他们心里其实是发虚的。德国的汽车工业、法国的航空航天、丹麦的风能产业,哪一个能离得开稀土?如果中国真的断供,最先瘫痪的可能就是他们的绿色能源和高端制造业。

再看看日本和韩国,同样是制造业大国,同样对稀土有着巨大的需求。他们夹在中美之间,日子本来就不好过,现在要他们旗帜鲜明地站队,对自己的供应链开刀,这需要巨大的政治勇气。

所以,这个所谓的“33国联盟”,更像是一个貌合神离的临时组合。大家可以一起开会,一起发表措辞强硬的联合声明,但真要让他们采取实质性的、会损害自身利益的行动,恐怕就要各自打各自的小算盘了。

那么,回到我们自己。我们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出台稀土出口管制新规?

官方的解释已经很清楚了。一段时间以来,有些人和组织,把从中国进口的稀土物项,转手就用到了不该用的地方,比如军事领域。这对我们的国家安全造成了威胁,也破坏了国际防扩散的努力。所以,我们必须把这个口子收紧。这是合法、合规、合理的举措,完全是出于维护自身正当权益的需要。

更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强调这是“管制”,而不是“禁止”。对于符合规定的、用于正当民事用途的申请,我们还是会批准的。这既展现了我们的原则和底线,也保留了灵活性,体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我们不是要切断全球供应链,而是要确保这个链条是安全、可控、不被滥用的。

这件事发展到今天,其实已经把牌桌上的局势彻底亮明了。

过去,美国习惯了用技术优势来卡我们的脖子,芯片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他们认为,只要扼住了技术的咽喉,就能让我们屈服。但他们忽略了,任何高精尖的技术,都离不开基础的工业材料。芯片再厉害,也是需要用稀土来制造的。现在,我们就在这个最基础的层面,告诉他们:“你们有你们的规则,我们也有我们的底线。”

至于未来会怎么走,其实也很清晰。

美国和它的盟友们,肯定会想尽办法寻找替代方案,比如重启国内的稀土矿,或者去其他国家寻找资源。可是一条完整的、成熟的、有成本效益的稀土产业链,没有十年八年,根本建立不起来。而在这段时间里,全球的高科技产业格局,可能又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所以,对美国来说,最现实的选择,还是回到谈判桌上来。但这个谈判,必须是建立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的。

打,我们奉陪到底;谈,我们大门敞开。 这就是我们一贯的态度。

这次的稀土风波,与其说是一场危机,不如说是一次亮剑。它让全世界都清楚地看到,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问题上,中国有决心,有能力,也有的是工具。那种认为中国会为了暂时的经济利益而牺牲长远战略安全的想法,是不存在的。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0

标签:财经   财长   稀土   禁令   中方   中国   通知   美国   欧盟   管制   盟友   关税   产业链   技术   韩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