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协在2025年8月25日发布了那份《中国足球协会社会足球赛事活动赛风赛纪管理办法(试行)》,这份文件一出来就闹得沸沸扬扬。简单说,这新规针对的是全国范围内的社会足球赛事,强调要加强赛风赛纪管理,具体包括要求赛事主办方备案、报送数据,还得遵守足协的纪律规定。足协的意图很明显,就是想把那些散落在各地的民间足球比赛也纳入他们的管理范畴,避免出现假球、暴力之类的乱象。结果呢,新规刚发没多久,相关话题就冲上热搜,但没过一夜,热搜就撤了,网上搜不到多少痕迹,这事儿让不少人觉得蹊跷,总觉得有人在后面操控舆论。
这份新规的背景是中国足球这几年乱成一锅粥,职业联赛欠薪、假球层出不穷,球迷对足协的信任度低到谷底。过去五年,职业球队解散了23支,好多俱乐部直接关门大吉,球员四散找饭碗。相比之下,民间足球赛事却逆势而上,从原来的10来支队伍扩张到50多支,办得热热闹闹。像贵州村超、江苏苏超这些,靠着地方特色和草根精神,吸引了大批观众。村超一度因为民族风情和啤酒烧烤氛围火遍全国,苏超也靠抖音直播和现场互动,场均观众破万,门票一上线就抢光。
足协这份新规一出,马上就有自媒体跳出来解读,说这是足协眼红民间赛事的热度,想伸手管一管,顺便从中分杯羹。尤其是苏超,正火得一塌糊涂,由江苏省体育局和各市体育局联合主办,定位是文旅活动,不是单纯的体育比赛。苏超的球队来自13个设区市,每支队都以城市命名,球员多是当地业余爱好者,有的关系是本地人,有的在当地踢球超过五年,还有从当地青训出来的。赛事规则强调本土联系,避免外援泛滥,保持纯正的草根味。
新规发布后没几天,苏超主办方就直接回应了,他们明确表示苏超属于文旅范畴,不在足协的管理范围内。苏州文旅局也发声婉拒,说赛事是地方政府主导的文旅项目,足协的办法不适用。主办方还官宣联赛照常进行,门票继续卖,球迷照样买账。网上流传的一张照片显示,苏超某支球队的球员和工作人员拉起横幅,上面写着“拒绝中国足协指导”,这事儿闹得球迷圈子一片叫好声,大家直呼支持苏超,别让足协来搅局。
为什么苏超这么硬气?看看贵州村超的前车之鉴就明白了。2024年村超火爆时,足协一度介入,要求球员通过三级裁判考试啥的,结果导致多个村队退赛,观众人数暴跌70%。原本热闹的赛场冷清下来,很多人觉得足协一管就变味,商业化太重,失去了原来的纯粹乐趣。苏超学乖了,从一开始就定位文旅,避免跟足协扯上关系。赛事结合当地文化,现场有啤酒烧烤、抖音直播,观众不光看球,还能吃喝玩乐,门票卖空是常态。
足协的麻烦还不止这些,他们自己一屁股债没处理好,职业联赛欠薪问题堆积如山,俱乐部一个个倒闭。球迷吐槽足协该管的没管好,不该管的偏要插手。像广西足协执委就说过,足协应该专注基础工作,比如完善联赛、青训、教练和裁判体系,而不是盯着民间赛事抢风头。政法大学学者也点出,足协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管办不分,利益纠缠不清,这才是中国足球乱套的根源。
苏超的拒绝不是孤立的,早前就有辟谣说足协要指导苏超是假消息。6月11日,人民网江苏频道发文澄清,足协没提出过监督或管理苏超。江苏省足协副主席也回应,苏超是首届城市联赛,由体育局和产业集团承办,目标是推广足球文化,拉动文旅消费。赛事从6月1日开踢,常州、苏州、南通等地比赛一票难求,好多城市还计划换更大场地。
新规的争议点在于,它声称覆盖所有群众性足球赛事,但民间比赛多是社区或企业自发,没跟足协签合同,凭啥要备案上交数据?知乎上有人评论,这新规让足协脸都不要了,苏超文旅办得好好的,足协管不着还硬要出规。网上舆论一边倒,球迷觉得足协自顾不暇,还想雪中送炭?其实是眼红苏超的热度,想锦上添花分流量。
苏超球员来自各行各业,白天上班晚上踢球,保持业余热情。赛事火爆后,其他城市开始抄作业,办类似联赛,强调本土和快乐足球。足协新规一出,等于给这些民间赛事套了个紧箍咒,但苏超直接怼回去,靠地方政府支持站稳脚跟。职业联赛对比惨淡,空场常见,赞助撤回,足协的公信力进一步下滑。
更新时间:2025-08-3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