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最后一个节气大暑在今日正式降临!此时阳气鼎盛、湿热交蒸,人体如同置身“天地蒸笼”,但中医却视其为“冬病夏治”黄金期——全年阳气最旺时,正是祛寒邪、调体质的绝佳战机。
一、舌尖上的大暑:古人消暑智慧
1. “省苦增辛”饮食法
苦味清心火:苦瓜、莲子心、莴笋叶,解暑又开胃;
辛味驱湿寒:生姜、紫苏、葱蒜,助脾胃运化湿气。
2. 神奇“边角料”变废为宝
西瓜翠衣饮:西瓜白皮煮水加冰糖,解暑力碾压冰饮料;
冬瓜连皮带籽煮:“皮能祛湿,籽能利尿”,搭配茯苓效果翻倍。
3. 全国奇葩消暑食谱
福建人荔枝蘸酱油,山东人伏天喝羊汤,台湾吃糯米圆子,湖南啃晒足40天的老姜——看似“以热攻热”,实则暗合中医“发散寒湿”之理!
二、三伏天必做:冬病夏治正当时!
大暑恰逢头伏,此时阳气盛,毛孔大开,药力最易渗透:
三伏贴:慢性支气管炎、关节炎患者、过敏性鼻炎、痛经、体寒怕冷的朋友们,快来贴上吧,连续3年效果显著哦!
艾灸黄金穴:阴陵泉(祛湿)+足三里(健脾)+关元(补阳),趁热灸透,寒冬少病痛;
晒伏姜:生姜切片拌红糖暴晒,冬日冲饮专克老寒胃!
禁忌:孕妇、皮肤过敏、发烧者不宜,忌海鲜生冷。
三、5分钟自主养生:穴位按摩急救包
心烦失眠:按内关穴(腕横纹上2寸),深呼吸3分钟,宁心安神;
脾胃虚弱:早晚揉足三里100下,唤醒消化力;
全身祛湿:拍打膝窝——委中穴(膀胱经“排污口”),36下排出湿毒!
四、防“阴暑”比防中暑更重要!
空调直吹、猛灌冷饮,反致“寒包火”——外冷内热,引发头痛腹泻(俗称空调病)
宜空调26℃+挡风板,护住后颈、腰腹、膝盖;
运动后忌冲凉:汗停后再用温水擦身,喝常温淡盐水补电解质。
五、大暑趣俗:古人如何花式度夏?
斗蟋蟀:田野捉虫比拼,宣泄暑热烦躁;
送大暑船:台州渔民抬船入海,祈福平安;
伏茶摊:街头免费赠饮金银花+夏枯草茶,千年公益消暑传统!
心静自然凉,是中医情志养生精髓。白居易写“贫厨何所有,炊稻烹秋葵”,一碗粗茶淡饭中藏着的豁达,比空调更消暑。让我们一起凝心养神,健康过暑!
专家介绍
张璇,研究生,中医学硕士,中西医结合副主任医师,中共党员,中医科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结合身心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中西医协同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中西医结合老年病常委,西安脾胃学会常委。主持完成市中管局项目《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在老年衰弱评估中应用》一项,实用新型两项,发表核心期刊学术论文10余篇,科普文章20余篇。擅长肾系疾病、脾胃病、消渴、便秘、咳嗽、水肿、失眠的诊治,尤其在调整中土气机“治未病”,从饮食调护预防用药,到内服外用综合调整方面颇有心得。
门诊时间:高新院区:周一全天;粉巷院区:周二、周四上午,周五下午。
更新时间:2025-07-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