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的告别:为何越来越多的德国城市放弃与中国的友好关系?


杜伊斯堡港的集装箱码头堆满了印着中欧班列标识的货柜,市政厅官网却悄悄撤下了与华为合作的智慧城市项目页面。

这个被称为"中国城"的德国老工业基地,正在经历着微妙转变。近年来超过20个德国城市陆续调整对华合作政策,背后既有安全焦虑,也藏着难以割舍的经贸血脉。

莱茵河畔的变化像是微缩的地缘政治实验室。基尔市民反对与青岛结对的理由是"海军基地可能带来安全风险",但基尔造船厂去年刚接下中国游轮公司价值3亿欧元的订单。杜塞尔多夫停办中国节改推日本文化周,可当地日本企业的数量还不到中企三分之一。这种矛盾折射出德国社会认知的撕裂——政客们高喊去风险化的同时,五金店老板还在为中国产的电动工具补货。

大众集团在合肥的新能源工厂刚刚投产,流水线每分钟能组装一辆电动汽车。但同一份财报显示,他们正将部分供应链转移到越南。这种"既要又要"的策略在德国企业圈里很常见,巴斯夫湛江基地投资百亿欧元,却把研发中心搬回了路德维希港。看似退步的动作里,藏着产业链重构的深层算计。

智库报告显示,2024年德国对华直接投资同比增加12%,创下历史新高。巴伐利亚机械厂老板私下抱怨,政客的安全焦虑让他们的设备出口多填了七份申报表格。中德隐形冠军论坛的茶歇时间,总能听见企业家嘀咕"审查流程太耽误事"。不过当看到山东港口新到的德国精密机床时,这些抱怨又会变成心照不宣的微笑。

市政厅里的合作协议可以修改,但车间里的生产数据不会说谎。莱比锡的宝马工厂里,中国工程师和德国技师正在调试为本土市场定制的长轴距5系轿车。机械臂的运转节奏,比任何外交辞令都更真实地讲述着合作的故事。那些被搁置的友好城市协议,说不定哪天就会跟着某条产业新赛道重新激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2

标签:财经   德国   中国   友好   关系   城市   何越   基尔   市政厅   政客   日本   莱比锡   巴伐利亚   路德   欧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