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人被中国品牌出海整破防?一边排队抢购,另一边高喊廉价可耻

11月5日,巴黎BHV玛莱百货六楼迎来一家新店开业,这座有着百年历史的商场,见证了一场特殊的开业仪式:店门外排起两条队伍,一边是等待入场的购物人群,另一边是举着标语的抗议者。

这家店是希音在欧洲开设的首家线下门店,开业前已有超过12万人联名反对,十多个法国本土品牌宣布撤出BHV,巴黎市长也公开表态批评,一个服装品牌的入驻,为何引发如此强烈的反应?

开业当天,记者在现场排队一个半小时才进入店内,1200平方米的空间里,陈列着希音旗下多个系列的商品,DJ播放着音乐,工作人员在人群中穿梭引导。

BHV为这次开业推出了促销:当日在希音消费的金额可以兑换成购物券,在商场其他区域使用,有顾客先在希音购物获得券,再直接去厨房用品区兑换商品,这个策略背后,是百货公司希望借助希音吸引年轻客群的考量。

抗议人群中,环保组织成员最为活跃,他们指出希音约八成产品由塑料纤维制成,每天通过空运运输约5000吨货物。法国自然环境协会的数据显示,希音每天上新近1万件商品,远超Zara等品牌按季度推新的节奏。

劳工权益组织散发的传单上写着:“3欧元一件T恤,地球正在破碎”,法国妇女成衣联合会主席扬·里沃兰表示,希音承诺创造200个岗位,但法国本土可能因此失去数万个工作机会。

近期希音平台被曝出销售儿童性玩偶,虽然产品已下架,第三方卖家市场也暂停,但法国政府已启动调查程序,不排除全面封禁网站的可能。

在精英阶层的批评声中,普通消费者有自己的算盘,一位退休男士穿着十年前的外套和二手牛仔裤,对记者说:“政府预算吃紧,退休金也被削减,最后还是要看钱包。”

两位年轻女顾客是希音的老用户,她们认为品牌进驻高端百货是好事,让收入有限的人也能在这里购物,数据显示法国6850万人口中,超过2500万人购买过希音产品,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一位瑞典服装从业者站在抗议现场说:“我猜对面那些抗议者身上的衣服,也是中国制造的。”这句话道出了一个现实:反对的声音很大,但消费行为是另一回事。

希音的商业模式确实颠覆了传统。2022年至2023年间,希音在美国推出150万款新品,是Zara的37倍。生产周期最短只需3天,每日上新约1万款,这种速度和价格策略,对法国引以为傲的时尚产业构成了直接冲击。

BHV母公司SGM集团总裁弗雷德里克·梅林在社交媒体回应争议:“有些人善于利用争议宣传自己,在BHV我们更关注实际的商业运营。”他认为必须面对希音已有数百万法国用户的事实。

但商业盟友的态度出现分化,老佛爷百货宣布终止与SGM的合作,原因就是后者引入希音,法国金融公司Caisse des Dépots也退出了BHV大楼收购交易,称其投资基于促进本地和负责任的商业价值观。

这场冲突的深层原因,在于两种商业逻辑的碰撞,希音代表的是极致效率和平民价格,而法国时尚体系建立在传承、技艺与独特性之上,当希音进入巴黎玛黑区这个法式工艺与创意的象征地带,碰撞不可避免。

希音的遭遇揭示了中国品牌出海的复杂性,除了合规和税率,还有文化认同的挑战。欧盟正在推进《快时尚可持续发展法案》,讨论取消小额包裹免税政策,法国拟对超低价商品算法推荐加强监管。游戏规则正在改变。

开业次日,希音门店照常营业,这场争议本质上是全球化与本土价值、平民需求与精英意识、新兴模式与传统产业之间的较量,希音在巴黎的经历,正在为中国出海企业提供一个真实的样本。

如何在国际化进程中平衡商业效率与社会责任,如何在不同文化环境中找到合适的落地方式,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看到这个新闻,真的让人感慨,一边是排队抢购的人群,另一边是举牌抗议的队伍,这画面太撕裂了,简直就是当下消费观念冲突的活生生例子。

“作为普通消费者,我挺能理解那些去排队的人。现在欧洲通胀也不低,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一件毛衣23欧,一个文胸10欧,对很多普通家庭、学生来说,这价格诱惑太大了。”

“就像那位43岁的妈妈说的,“我首先看的是我的购买力”。道德理想固然重要,但钱包鼓不鼓更现实。 不过,抗议者的愤怒也不是没道理。”

“Shein的模式确实有点狠,每天上新近一万件,衣服八成是塑料纤维做的,穿几次可能就扔了,这不就是制造垃圾吗?还有那个儿童形象的成人玩偶事件,确实触碰了底线,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会反感。”

“法国政府因此暂停其网站,算是敲了次警钟,我觉得最值得琢磨的是,为什么Zara、H&M这些老牌快时尚在法国没事,偏偏Shein被针对得这么狠?”

“有人说是因为它“快”得太离谱了,把模式做到了极致,每天几千吨货物空运,碳排放吓人;也有人说它动了太多人的奶酪,本土小店扛不住这种低价冲击。可能都有道理,但感觉里面多少有点“双标”。”

“很多法国品牌不也在中国代工吗?怎么没人说? Shein这次开店,照出了全球化下的矛盾:便宜 vs 环保,效率 vs 伦理,本地保护 vs 开放竞争,BHV百货引进Shein,说白了是想靠它的流量吸引年轻人,救活商场。”

“这招短期内可能有效,但长期看,会不会把自己的“百年老店”格调给拉低了?老佛爷百货不就因为这事和BHV闹翻了嘛。”

“说到底,Shein在巴黎的遭遇,给所有想出海的中国品牌提了个醒:光靠低价和速度打天下,在成熟市场会越来越难。”

“人家开始用环保、社会责任、甚至文化价值观这些“软刀子”来卡你了,以后想走出去,可能真得在“本地化价值创造”上多下功夫,比如像Shein自己也尝试做的,投资循环基金、搞二手平台,虽然目前看效果有限。 ”

如果你在巴黎,你会去排Shein的队,还是加入抗议的队伍?你觉得这种超低价快时尚品牌,到底是不是在帮普通人,还是在给未来挖坑?

信源:中国财富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2

标签:时尚   法国人   可耻   中国   廉价   品牌   法国   巴黎   抗议者   百货   抗议   商业   本土   商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