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养生该换“模式”了!从清热解暑到润燥养阴,4个重点要记牢

不知不觉,又到“立秋”时节。今天还听科室里的年轻人说:“天气还这么热,哪里有秋天的样子?”的确,立秋只是秋季的开端,其后还有“末伏”和恼人的“秋老虎”,但大自然其实已经开始悄然发生转变,之后气温会逐渐由升转降,降水减少,空气湿度也会慢慢降低。用中医的观点来看,就是暑湿将去,燥气渐生。

因此,立秋后的养生重点,就是从夏季的“清热解暑”切换到“润燥、养阴、收敛”上来。今天就结合传统中医观点与现代健康知识,和大家聊聊如何度过这个承上启下的时节,为秋冬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饮食调养:少辛增酸,润燥为先

立秋后,最明显的气候特点就是“燥”。这种燥邪容易耗伤人体津液,导致口干、唇裂、鼻咽干燥、皮肤干涩、干咳少痰,甚至便秘。因此,饮食上要遵循“润燥”的大原则。

大方向上,宜吃滋阴润燥的食物,例如:

梨:生吃能清热润燥,熟食(如冰糖炖雪梨)则滋阴润燥的效果更佳;

百合:宁心安神,润肺止咳,非常适合秋季食用;

银耳:富含胶质,是润燥养颜的佳品;

山药、莲藕:既能健脾益气,又能养阴生津。

其次,适当多吃酸味食物。秋季宜“收”不宜“散”。辛辣的食物(如葱、姜、蒜、辣椒)有发散的作用,会耗伤津液,加重秋燥,应适当减少。而酸味有收敛固涩的作用,能固护肺气,生津止渴。所以,可以适量吃些柠檬、乌梅、山楂、葡萄等。

此外,补充优质水分和蛋白也很重要,除了直接饮水,蜂蜜水是个很好的选择,豆浆、牛奶等也是补充水分和营养的佳品。

与之相对的,务必少吃“助燥”食物,比如辛辣烧烤,辛辣会加重燥气,烧烤、油炸的烹饪方式也提升体内温燥,同样不宜多食。同时也应该慎食生冷,虽然“秋老虎”还在,但人体的阳气已开始内收。此时若大量食用寒凉之物,容易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腹泻、消化不良,为秋冬季的肠胃问题埋下隐患。

二、起居作息:早卧早起,收敛神气

《黄帝内经》中明确指出秋季的作息原则是“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早卧:建议在晚上10点至11点左右入睡。这顺应了阳气收敛的趋势,有助于养阴,收藏精气,也是对夏季睡眠不足的一种补偿。从现代医学角度看,规律的早睡能保证褪黑素的正常分泌,调节免疫系统,修复身体机能。

早起:早上6至7点起床。此时天已渐亮,早起能使肺气得以舒展,避免了“赖床”导致的阳气闭塞。清晨空气清新,适度活动有助于吐故纳新。

这种作息规律,核心在于“收敛神气”,让我们的精神情绪也随之内敛、安宁,避免心神外越,保持内心的平静。

三、运动调养:动静结合,避免大汗

秋季是锻炼的好时节,但运动方式需要调整。原则是“不宜大汗”,因为出汗过多会耗散阳气,与“收敛”的养生原则相悖。剧烈运动后,毛孔张开,也容易在天气转凉时感受风寒。

建议选择一些轻松平缓的项目,如散步、慢跑、瑜伽、太极拳、八段锦等。这些运动既能促进气血流通,增强心肺功能,又不会导致过度消耗。时间上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气温较为舒适,避免在炎热的午后进行。

四、情志调养:宁心安神,乐观豁达

中医认为,秋季在情志上对应“悲”。随着草木凋零,日照减少,人们容易产生伤感、忧郁的情绪,即所谓的“悲秋”。

所以需要有意识地主动调整心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可以通过听一些舒缓的音乐、练习冥想、与朋友聊天等方式来疏导情绪。

同时多参与户外活动,在天气晴好时,多到户外走走,登高望远,接受阳光的照射。这不仅能舒展心胸,还能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有助于改善情绪。

立秋养生重在顺应天时,科学调理。饮食上清淡滋阴,起居有节,情志平和,便能不畏“秋老虎”,为秋冬健康打下坚实基础。愿每一位朋友都能在金秋时节收获健康与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8

标签:养生   立秋   重点   模式   阳气   秋季   秋老虎   滋阴   早起   辛辣   情绪   食物   津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