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的抗争:美军拒讲的犹太女性,为何火遍校园?

今年三月“妇女历史月”那阵儿,美国刘易斯-麦克乔德联合军事基地出了个挺让人费解的事,基地里的儿童博物馆本来要办场故事会,讲的是1895年那个骑着自行车环游世界的犹太女性安妮・科恩・科普乔夫斯基,结果活动前四天突然黄了。

办这场故事会的作者叫玛丽・布恩,她后来才知道,取消的理由竟然是这本书“以女性为主角”。

这理由听着就挺敷衍的,布恩自己也纳闷,要是反对的人真读过书,知道主角还是拉脱维亚犹太移民,怕是得觉得这是“双重打击”。

她甚至调侃,难不成军方觉得一个骑自行车的女性,能对小孩造成啥威胁?这想法实在有点离谱。

基地发言人后来以政府停摆为由不说话,运营博物馆的非营利组织也躲着不回应,越不解释,大家越觉得这里面有猫腻。

其实不光是这个故事会,今年春天美军体系里类似的事还真不少。

就拿美国海军学院来说,之前国防部长赫格塞斯要去视察,学院先把纪念犹太女性毕业生的展板给撤了。

这还不算,校园图书馆里好多讲犹太教、大屠杀的书都被下架了,可偏偏把《我的奋斗》留在那儿,这操作说实话挺让人看不懂的,也难怪后来争议那么大。

还有五角大楼,直接把官网上海屠杀纪念的内容全删了,连美军解放纳粹集中营的照片、犹太军人的牺牲名录都没留,这事儿直接惹毛了美国犹太战争退伍军人协会,人家专门写了抗议信,说这是不把犹太军人的牺牲当回事。

从“禁讲”到“开读”:安妮的故事没被拦住

本来大家还担心安妮的故事就这么被压下去了,结果没想到峰回路转。

基地里两所公立学校听说故事会黄了,主动找了布恩,最后她在学校里顺顺利利把安妮的故事讲给了孩子听,没出任何岔子。

而且布恩后来在《西雅图时报》的“禁书周”专栏里把这事一曝光,反而有更多人来找她演讲,书也卖得比以前好,甚至还联系上了安妮的两个远亲。

这结果可能那些反对的人也没料到,你越不让讲,大家越想听,这不就是典型的“越禁越火”嘛?

说到安妮本人,1895年那趟骑行也挺传奇的。

当时有两个男的打赌说女性不可能骑自行车环游世界,安妮就不服气,从波士顿出发了。

一开始往西骑到芝加哥,本来都快放弃了,后来换了辆轻便的男士自行车,又折回来往东走,之后还坐船去了欧洲、亚洲,最后真的成了第一个干成这事的女性。

对了,她当时用“安妮・伦敦德里”这个名字,不是为了藏着自己的犹太身份,是因为跟一个矿泉水公司搞了赞助,还赚了1万美元,放现在差不多得有35万,这在当时可不少了。

布恩写这本书的时候,本来没打算提安妮的犹太移民身份,还是编辑提醒她“漏了重要的部分”,她才加上去的。

现在看来,这段内容反而成了书里最打动人的地方,也让安妮的故事多了层对抗偏见的意义。

反DEI潮下的“多元困境”:犹太群体的声音咋就难了?

这一切其实都跟今年年初国防部长赫格塞斯发的那道反DEI指令有关,指令里说要停止非必要的多元化活动,还得查现有内容有没有“激进倾向”。

指令一出来,美军里针对犹太相关的事就多了起来。

美军以前也挺重视多元的,二战的时候还有55万犹太军人服役,占当时美军总人数的不少比例,现在这么一搞,不光割裂了历史,估计也会让不少犹太裔觉得心里不是滋味。

美国犹太委员会后来做了个报告,说今年美军针对犹太相关内容的移除事件,比去年多了好多。

还有美国黑人退伍军人协会、拉丁裔军人联盟这些组织,也站出来替犹太群体说话,说反DEI政策是在削弱少数群体的历史话语权,犹太群体的遭遇只是个开始。

本来“妇女历史月”就是为了纪念女性的贡献,DEI政策也是为了让更多不同背景的人被看见,现在倒好,反而成了“禁书”“禁活动”的理由,这跟最初的初衷完全拧巴了。

现在回头看,一本讲历史的书能变成新闻事件,本身就挺耐人寻味的。

安妮当年用自行车对抗性别和种族偏见,现在她的故事又因为“多元化”的争议被推到风口浪尖,这跨世纪的呼应,其实也在提醒大家,多元不是个可有可无的东西,那些不同的故事、不同的声音,才是社会能往前走的重要动力。

要是因为一道指令就把这些都藏起来,最后损失的,可能不只是几个故事会、几本书那么简单。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4

标签:历史   犹太   美军   女性   校园   安妮   故事会   故事   指令   军人   美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