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正式踏入了为期30天的“三伏天”(至8月18日),一年中最为酷热难耐的阶段已拉开帷幕,小暑与大暑的暑气叠加,“热在三伏”之说,诚不我欺。
然而,就在这人人避暑贪凉、渴求冰饮之时,山西人的餐桌上,却常常少不了一碗热气腾腾、甚至吃得人微微发汗的羊肉汤。这般看似“火上浇油”“反其道而行之”的举动,究竟藏着怎样的养生奥秘?小编这就带你一探究竟~
“以热制热”?三伏天为啥适合吃羊?
俗话说:“入伏一碗汤,赛过午时方”“伏羊一碗汤,不用开药方。”
在很多人印象中,羊肉是冬日进补的首选,但其实,在一年中最炎热、体力消耗最大的三伏天,喝上一碗热腾腾的羊汤,同样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养生效果。
图源:中国黄河电视台
《本草纲目》里李时珍就曾记载:“羊肉能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身,益肾气,养胆明目,治虚劳寒冷,五劳七伤”。
在中医看来,炎热时节适当吃些温补之物,反而能将体内积存的寒气逼出,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对体质虚寒的人尤其有益。
遍地“羊咩咩”,山西的「养羊地图」
深谙此道的山西人,不仅懂得伏天吃羊的益处,更将这份养生传统,与脚下这片孕育优质羊肉的土地完美结合。从品种选择到精细饲养,从气候条件到饮食习惯,山西这片土地孕育出了各具特色的优质羊肉。
大同·广灵大尾羊
广灵大尾羊是从蒙古草原“迁徙”而来的古老品种,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在广灵优越的自然环境中,它们肉质细嫩、产肉率高,不仅耐寒耐粗饲,适应性也极强,被誉为北方高原上的“硬汉羊”。
图源:中国黄河电视台
大同·阳高长城羊
生长在长城乡的阳高羊,饮山泉、食百草,三季放牧、四季出产。这片世界公认的优质肉产带,孕育出的羊肉鲜嫩多汁、毫无膻味,滋补又鲜香,是晋北人的骄傲。
图源:大同市文化和旅游局
朔州·右玉羊肉
右玉羊肉鲜嫩爽口、肥瘦均匀,炖汤清香扑鼻,喝一口都能感受到草原的辽阔与野性。其肌肉紧实,富含多种矿物质,吃着香、补得足,是舌尖与身体的双重享受。
图源:山西广播电视台
忻州·岢岚柏籽羊
岢岚的羊吃的是柏树籽、柏叶,肉质细腻、无膻味,鲜香自然。这里还有一整条“柏籽羊一条街”,汇聚了地道做法,是来到岢岚必尝的地方风味。
图源:中国黄河电视台
晋城·沁水黑山羊
沁水黑山羊生活在太行山腹地,饮山泉、食药草,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被誉为“肉食珍品”。独特的自然条件,造就了这一口沁人心脾的好滋味。
图源:太行日报
山西人舌尖上的羊肉盛宴
一方水土养一方羊,也成就一方风味。
有了这些得天独厚的优质食材,山西人便将伏天吃羊的智慧,化作了灶台上升腾的烟火气,演绎出一场场精彩的“舌尖盛宴”。
太原·小店牺汤
作为太原小店的传统美食,牺汤以其清亮汤色、顺滑口感和微酸清香令人胃口大开。讲究选料与长时间熬煮,最大程度保留羊肉鲜美与营养。每年举办的“牺汤节”更是地方文化的集中展现,人们在浓郁汤香中感受风土人情,唤醒味觉记忆。
图源:中国黄河电视台
朔州·右玉盐煎羊肉
朔州的这道菜只用上好羊肉、羊油、盐和少许水慢火焖煎,以极简烹饪锁住肉香与营养。随着水汽翻滚、肉汁渐浓,一把葱段下锅激发扑鼻香气,将羊肉的鲜美推向极致,虽无多余调料却令人一口难忘。
图源:中国黄河电视台
晋中·鱼羊包
晋中的鱼羊包完美诠释了“鱼羊为鲜”的古老智慧,鱼肉去腥、羊肉去膻,两者融合鲜香四溢,浓郁而不腻。刚出笼的热包子香气扑鼻,咬开可见馅中藏着老汤,汁多味足,需“提着走、吸着吃”,细品之下回味无穷。
图源:山西卫视
长治·壶关羊汤
在长治人心中,壶关羊汤是浓而不腻的暖胃圣品,汤底饱含羊骨羊肉精华,香气扑鼻。切好的羊肉丝浇上熬制数月的老汤,再搭配羊肉浇头即成“全羊汤”,地道吃法还需配上脆皮水煎包,一口肉汤一口饼,满足感十足。
图源:中国黄河电视台
一些小Tips
选购新鲜羊肉的小窍门:看颜色摸手感,鲜肉色鲜红亮泽,手感微粘;色暗干爽者慎选;挑骨头看嫩度(带骨羊肉适用),骨粗多质老,骨细则羊嫩肉更鲜。
这几类人群建议少吃羊肉:体质偏热者;热症发作期患者;皮肤敏感/病患者;血脂高者。
这一碗碗伏天里的羊肉汤肴,早已超越了简单的饱腹之需,它盛着的,是穿越时光的养生智慧,是风土人情的生动写照,更是属于山西的、独一无二的伏天滋味与生活态度。
从顺应天时的“冬病夏治”古训,到对表里山河孕育珍馐的极致运用,再到融入日常烟火的代代巧思,它凝结着山西人对自然节律的深刻理解,对本土物产的虔诚敬意,以及根植于生活的从容智慧。
当酷暑的热浪与羊肉的温补在舌尖相遇,碰撞出的不仅是令人难忘的鲜美,更是一份根植于黄土高原的从容热忱。
来源:人说山西好风光
更新时间:2025-07-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