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捐赠一文物,竟与明代太仓卫有关

【来源:太仓融媒】

5月18日

我们将迎来

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

随着公众文化素养的提升和对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博物馆建设与文化传承中来。今年,已经有不少市民慷慨捐赠,丰富馆藏内容,延续文化根脉,守护历史记忆。

市民陈创业向市博物馆捐赠了昭勇将军太仓卫指挥使汪公震淑人吴氏墓志铭(盖)。这块墓志铭(盖)为研究明代太仓卫所武官及海防军事史提供了价值较高的史料

市博物馆副馆长徐超告诉小融:“这是一块明代的太仓卫指挥使汪震夫人吴氏的墓志铭(盖),大概有45.5厘米长,呈正方形,青石质地,上面是阴刻的篆书文字,有点遗憾的是只发现了墓志铭的盖,没有下面的底,无法了解其生平。现在文物移交到我们手里以后,我们会对它进一步保护存储和研究,希望未来能为研究明代太仓的历史以及卫所制度提供更有益的帮助。”

捐赠者陈创业说,他两三年前去沙溪时,偶然发现一家农户院子里的这块青石,上面刻有文字,认真辨别发现有“太仓卫”三个字,他凭借对本地历史的熟知,便知晓这块青石不同寻常,最终确认这是一块墓志铭(盖)。

明代“太仓卫”到底是什么?

据黄忠鑫《明清时期太仓州城的“里铺”》载:“明洪武元年(1368)在此设太仓卫,十二年(1379)分设镇海卫。”卫所制度是明朝一种主要的军事制度,为明太祖朱元璋所创立,而太仓卫指挥使司就成立于明代初年,是一个沿海的军事防卫机构,统军士11200名,后设有左、右、中、前、后五所,它的最高军事长官就是指挥使。

世界博物馆日当天

围绕“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主题

全天都有丰富精彩的活动

公益鉴宝

业内资深文物鉴定专家将亲临现场,免费为市民鉴定陶瓷、书画、玉器、杂项等各类文物。鉴定过程中,专家不仅会给出专业的鉴定结果,还将深入浅出地讲解文物鉴定的方法和要点,分享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知识,让文物鉴定不再神秘。

主题讲座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古代玉器加工技术》

该主题讲座将深入探究古代玉器加工技术,揭秘古人如何运用“他山之石”,如解玉砂等工具,将玉石雕琢成精美器物。通过了解古代玉器加工,大家不仅能领略古人的匠心与智慧,还能从玉器工艺演变中洞察社会发展脉络。

社教活动

《远古海洋印记》海底时光机——寻找化石里的海洋密码

阅读绘本、考古挖掘、撰写古生物化石档案、化石拼图复原古生物、水净化实验,每个环节都好玩,没有人能抗拒得了神秘的古代生物。

除以上活动

还有皮影戏、各类手作、科技互动

快来一起涨知识呀

融媒记者:陆媛 文/图

融媒编辑:金陈铖(见习)

校对:郑天赐

责任编审:邢智丰 夏凤丹

部分图片来源:太仓市博物馆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9

标签:历史   太仓   明代   文物   市民   墓志铭   博物馆   玉器   鉴定   青石   化石   古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