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太过于挣扎,多次拒绝、抵抗和反悔!

拒绝、抵抗、反悔,日本的“投降”经过,远比你想的复杂得多。

一句简单的“无条件投降”,日本却愣是拖到了极限,在原子弹都炸完的前提下,还要玩一出“强硬反悔”的戏码。

日本是真的怕原子弹,还是另有算盘?

日本的投降不是被炸服了,而是被“打碎了所有幻想”。

1945年初德国已投降,德国战场的硝烟刚散,波茨坦会议就紧急开了起来。

7月17日,美英中三方发出对日本的最后通牒,波茨坦公告。看似义正词严,其实战胜国之间的角力暗波涌动。

这里的关键人物叫斯大林,他是苏联的掌舵人,看得很明白:如果美国一统亚洲,那苏联连条腿都伸不进去。

早在1943年他就答应中美英,一旦德国战败,苏联将对日宣战

这句话正是压垮日本投降意志的战略级倒计时

广岛被炸是8月6日的事;长崎在9日。

时间点很紧凑,但真正击穿日本决策层防线的,并不是高温4000度的“小男孩”和“胖子”,而是苏联150万兵力从北线同时入侵,把日本安在东北的鬼子老巢关东军,直接一拳打穿。

3月9日的东京大轰炸,一夜之间12万人死亡,比原子弹死伤还多。他们确实没“震惊”,甚至军方高层认为,只要撑过美军登陆,靠预设的全民防御还能破局。

但苏联一介入,就不是“损失多少”的问题,而是整个战争剧本被彻底打烂。

日本的外交博弈是压宝在苏联身上。他们幻想能通过斯大林调解,换回一个保天皇、保军权、甚至不被占领的“体面停战”。

从1945年春天开始,日本就不断放出“和平信号”,其实目的是占个道义高地,同时拖时间强化本土防御。

他们都知道,美国要大规模登陆,那个“奥林匹克计划”可能造成100万人阵亡。他们想玩“全民陪葬”的血色博弈,赌美国不敢受那么大的伤。可他们赌错了对象。

8月8日,苏联正式对日宣战,仅仅两天内,苏军就推进到了萨哈林、逼近北海道。

日方情报机构清楚,苏军推进速度远大于美军,这意味着他们最怕的“失去所有议价空间”的局面,正在成真。

即使长崎刚炸完,日本内阁依旧分裂。有人希望保天皇,有人想开条件、划出免责区,还有人干脆想“干到底”。

军方陆军大臣甚至说了一句神经病般的话:“如果国家像一朵花那样燃烧殆尽,也是美丽的毁灭。”

这种“神国”思维,还在高层稳稳绑着日本人的理性。

可惜他们的时间出了问题。

8月10日,日本发出“愿意投降,但天皇地位不能动”的要求。但美方直接回复:“一切权力归盟军”,你没得谈

这才是日本强硬派最后疯一把的导火索。马上召开会议,继续纠结要不要“捍卫尊严”到底。

盟军当然不是吃素的,8月14日发动太平洋战争最大空袭,超千架B29、6100公里远程飞行直接炸掉日本最后的炼油厂

信息量在这句话后面:这是炸你经济命脉,不给你喘气时间的破釜沉舟。

这时候,终于轮到天皇本人出马了。

在几轮内阁会议打不出结果后,裕仁天皇亲自做决定,录制了投降音频。

可日本特意在录音中使用了古典日语,放流时含糊其词,甚至没明说“投降”两个字,只说“终止战争”……瓜不瓜我不晓得,反正拖字诀打到了最后一天。

为什么日本这么挣扎?因为他们不仅怕输,还怕“输得不体面”。他们害怕天皇被审判、国家信仰体系瓦解,更怕被外军驻扎后揭开自己数不清的战争罪证。

最荒唐的一幕是,日本官方在宣布投降前夜还大量销毁战争档案,连录音都要藏起来,怕被军方抢走销毁。

投降那天是1945年8月15日,而正式签署文件是9月2日,日军在中国战场的投降则等到9月9日才完成。

这两个时间点,应当被中国人永远记住。

日本现在常拿“广岛长崎的悲剧”博取同情。但从历史事实看,他们不是被炸哭了才认输,而是精确地“挑了个最不难堪的借口”,巧妙地把锅甩给了核武器。

而我们不能人云亦云地接受这个逻辑。

日本不是受害者,而是刽子手。两颗原子弹不是他们投降的根本原因,却反而成了他们掩盖侵略责任的遮羞布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2

标签:历史   日本   苏联   天皇   长崎   波茨坦   原子弹   斯大林   广岛   时间   德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