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一吹,皮肤科就“爆满”?秋季护肤避坑指南看过来!

红网时刻新闻10月27日讯(通讯员 唐芊)俗话说“一阵秋雨一阵凉”,每当季节转入秋季,皮肤科门诊的病人数量总会迎来一个显著的“小高峰”。候诊室里,因干燥、瘙痒、红肿、脱屑等问题前来求助的患者络绎不绝。这并非偶然,而是我们的皮肤对季节转换发出的“抗议信号”。

为什么秋天皮肤问题会集中爆发?作为普通人群,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和预防?今天就让湖南省直中医医院皮肤科专家为大家解答。

门诊量激增的背后:秋日皮肤的“三重门”

皮肤科医生指出,秋季门诊病人增多,主要源于以下三大类问题:

1. 屏障受损性皮肤病“大爆发”

· 特异性皮炎/湿疹: 秋季干燥的空气会削弱皮肤的角质层,导致锁水能力下降。对于本身就是敏感肌或患有特异性皮炎的人来说,皮肤屏障尤为脆弱,干燥会直接诱发或加剧剧烈的瘙痒和湿疹样病变。

· 干燥性皮肤炎(乏脂性湿疹): 皮脂腺分泌随气温下降而减少,皮肤缺乏油脂保护,水分大量流失,导致身上(尤其小腿前侧、手臂外侧)出现干燥、龟裂、脱屑,甚至伴随瘙痒的网状红斑。

2. 敏感性皮肤“亮红灯”

频繁的温差变化(室外冷风 vs 室内暖气)让皮肤的毛细血管扩张和收缩频繁,调节功能紊乱,容易出现泛红、灼热、刺痛等不适。许多人在夏季相安无事的产品,到了秋季可能就会引发过敏。

3. 夏季遗留问题的“秋后算账”

· 紫外线后遗症:夏季积累的紫外线伤害可能在秋季浮现,如色斑加重、肤色不均。

· 痤疮(痘痘)困扰:有人认为秋天凉爽痘痘会好转,但殊不知干燥会导致角质代谢异常,堵塞毛囊,同时很多人开始使用更油腻的护肤品,可能引发“闭口”或痘痘。

医生提醒:出现这些情况,请及时就医!

很多皮肤问题可以自行调理缓解,但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强烈建议您前往皮肤科门诊,寻求专业帮助:

①剧烈瘙痒,影响睡眠和日常生活。

②皮疹范围不断扩大,或出现红肿、渗液、结痂等感染迹象。

③自行使用保湿产品数天后,干燥脱屑症状未见明显改善。

④面部出现持续性的泛红、灼热、刺痛,自我修复困难。

⑤无法准确判断自己的皮肤问题是什么,切勿自行乱用药膏(尤其是激素类药膏)。

秋季护肤“避坑指南”:门诊医生的核心建议

对于前来就诊的患者,皮肤科医生通常会给出以下几条核心的护肤和生活建议,这也同样适用于希望预防皮肤问题的您:

1. 清洁:“温和”是第一要义

· 放弃皂基,拥抱氨基酸:立即停用清洁力过强的皂基洁面和沐浴露,改用温和的氨基酸类清洁产品。

· 降低水温与频率:洗脸、洗澡水温不宜过高,以接近体温为宜。减少沐浴次数,洗澡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

2. 保湿:“修复屏障”是核心任务

· 抓住“黄金3分钟”:在洗脸或洗澡后的3分钟内,皮肤毛孔处于张开状态,角质层充满水分,此时立即涂抹保湿产品,锁水效果最好。

· 选择含“修护成分”的产品:优先选择含有神经酰胺、角鲨烷、透明质酸、维生素B5、积雪草等成分的保湿霜/乳液。它们能模拟人体皮脂,有效修复受损的皮肤屏障。

· 用量要足,质地要换:秋季应将清爽的乳液更换为滋润度更高的面霜或乳霜,并且涂抹量要足够,确保皮肤长时间保持柔软润泽。

3. 防晒:“持之以恒”是底线

· 秋季紫外线(尤其是UVA)依然强烈,它是光老化和色素沉着的元凶。坚持每天使用SPF30 PA+++左右的广谱防晒霜,是保护皮肤屏障、预防色斑的基础。

4. 生活调理:“由内而外”的滋养

· 穿衣有讲究:贴身衣物尽量选择柔软、透气的纯棉材质,避免羊毛、化纤等直接接触皮肤引起瘙痒。

· 管理环境湿度:在办公室或卧室使用加湿器,将环境湿度维持在50%-60%,能有效缓解皮肤干燥。

· 管住手:切忌搔抓!搔抓会进一步破坏皮肤屏障,形成“越抓越痒,越痒越抓”的恶性循环。如果瘙痒难忍,可尝试用冷毛巾湿敷或轻轻拍打。

· 健康饮食:多喝水,补充足够水分。适当增加富含必需脂肪酸(如坚果、深海鱼)和维生素(如新鲜蔬果)的食物,有助于维持皮肤健康。

秋季皮肤科门诊的“繁忙”,是季节更替写在人体健康上的一份直观“报告”。了解其背后的原因,并采取科学防护措施,我们完全可以帮助自己的肌肤平稳度过这个“多事之秋”。记住,当皮肤问题超出自我护理的能力时,及时寻求专业皮肤科医生的帮助,才是最明智、最有效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8

标签:时尚   皮肤科   秋季   秋风   指南   皮肤   屏障   干燥   门诊   湿疹   产品   紫外线   水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