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阿姨家住在老小区,退休后最喜欢逛菜市场。前几天,她看到市场里一家鱼摊上的鲫鱼价格特别低,还买一送一。旁边几个大爷大妈凑上来看,卖鱼的在旁边低头收拾摊面,并没有怎么推销。赵阿姨上前一瞅,发现几条鱼身子上有些奇怪的小黑点,眼睛也有点浑浊。有人忍不住问:“老板,这鱼怎么卖得这么便宜?”老板叹了口气回了句:“自己家可从来不吃。”
常去市场的人或许都遇到过,摊主自己都不吃的鱼,遇上了就要当心。为啥有的鱼看起来“新鲜”,里面却暗藏危机?鱼身上的寄生虫,真会危害到我们吗?为什么卖鱼的人自己反而敬而远之?实话说,这可真不是小题大做。
今天咱就来掰开揉碎,聊聊市场上常见的“浑身都是寄生虫”的3种鱼,能不能吃?有什么讲究?千万别只图便宜、贪口舌,可能吃完就后悔。
鱼是餐桌上的常客,蛋白、营养都挺好,可有些鱼属实“门槛高”。市场上常被点名提防的,主要有这三类:
听着很家常,但草鱼常年生活在淡水塘、湖泊,如果管理不规范、投喂水草过多,很容易成为多种寄生虫的“集散地”。常见的有肝吸虫、裂头蚴等。
有些体表还能见到线虫蠕动,眼里长满寄生虫的更是时有耳闻。不少批发市场的老板坦言,这类鱼只做生意自己绝不下筷。有研究检测,某些管理松懈鱼塘草鱼,体表及内脏寄生虫阳性率高达28.7%。
价格便宜,生长快,但因为适应能力极强,经常是在水质条件一般的地方投养,对水中寄生虫也毫无抵抗力。身体、鱼鳞之间、腮部等频繁被报道检出异尖线虫、鱼鲺等寄生生物。
数据统计,某些养殖密度大、水质较差的罗非鱼,第2条鱼中就可能有1条携带有寄生虫孢囊,症状轻的可能看不出,严重的在处理时就能看到虫体蠕动。
“小泥鳅,大营养”这句老话现在得打问号了。泥鳅生活环境复杂,本就钻泥巴,水里杂菌、寄生虫特别喜欢这种环境。泥鳅尤其容易携带绦虫、吸虫和隐鞭虫,甚至有科研报告检测到100%样本发现寄生虫卵的案例。
在南方,有时市场里的泥鳅“价格倒挂”,比人工饲养的还便宜,背后原因你细品——不是所有的肉,都值得带回家。
咱再聊一句:是不是有寄生虫的鱼,绝对不能吃?这里还真得细说。
鱼寄生虫分两大类:一种主要在鱼体表、内脏“打游击”,比如裂头蚴、肝吸虫、异尖线虫等。这类虫要是不被高温杀死,吃进人体以后可能诱发消化道出血、肝损伤,有研究发现肝吸虫感染者后续肝癌相对风险可升高1.5倍。
还有的寄生虫喜欢钻到鱼鳃、肌肉、皮肤褶皱里,不怎么看得见。轻则恶心腹泻,重的真能出大事。
不少地方有“鱼生片”、或者“醉鱼”“腌制生鱼”等传统吃法,但短时间腌泡、酒泡、拌生根本杀不掉鱼肉里的寄生虫。权威数据显示,93%的急性裂头蚴感染和生食淡水鱼有关。
有寄生虫不代表肉质一定变坏,但多是体质差、老人小孩和孕妇最容易“中招”。中国疾控中心提醒,淡水鱼,能煮透的就别省那点事。
不是说所有淡水鱼都不能碰,只要认清风险、懂防护,健康吃鱼也不是难事。
先别贪便宜。摊主自己都不爱吃的、“买一送一”、“刚死没多久”的鱼要多留个心眼。最好选择有检疫合格证明的正规市场或超市,损伤、残缺或身上有点状病斑的鱼直接避开。
买回家以后,一定要戴一次性手套处理,尽量去除鱼的内脏、鳃部、鱼皮、鱼鳞等部位,用清水反复冲洗。别为了“鲜”尝试直接生食、刺身。冷冻并不能完全杀灭寄生虫,必须足够高温加热(70℃以上、10分钟起步)。
其实,近海鱼、深海鱼感染寄生虫的风险远低于淡水养殖鱼。像三文鱼等刺身,正规渠道进口、冷链合规的食安风险更低,当然价格也更高一些。本地淡水鱼,建议选用大品牌、有认证的产品。
老人、孕妇、免疫力差的朋友就不要冒险。孩子馋鱼,可以考虑海鱼鱼肠等“深加工产品”或者一类人群推荐品。
医生和科研人员都建议,健康吃鱼要多留个心眼,不要过度迷信“新鲜”“便宜”。即便市场宣传得再好,寄生虫扎堆的鱼,也不是家里餐桌必需品。
健康,离不开每一次谨慎选择。买鱼的时候不只看价格,还要了解产地、养殖环境。不是所有鱼都能生吃,如果看到“老板自己从来不吃”的鱼,白送也别要。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中国淡水鱼寄生虫感染现状调查》
3.《肝吸虫流行与防控研究》
4.《淡水鱼携带裂头蚴检测报告》
5.《罗非鱼市场流通环节健康风险分析》
6.《泥鳅寄生虫检测与食用安全提示》
7.《我国常见淡水鱼寄生虫暴露风险》
8.《中国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指南》
9.《水产品加工安全处理标准》
10.《中老年人血糖管理与营养干预研究综述》
更新时间:2025-08-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