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杯化寒饮,把寒湿逼出“骨头缝”里,孩子少生病,自然长高个!

有些孩子特别 “怕冷”:空调房待一会儿就打喷嚏、流清鼻涕,手脚总冰冰凉凉的,好像寒气钻进了骨头缝里。

其实这都是孩子体内有寒湿在捣乱。三伏天阳气最盛,正是帮孩子逼出寒湿的好时候。今天就给家长们推荐一个简单的 “儿童化寒方”,用家常食材就能做,帮娃打好健康底子。

孩子为啥总被寒湿盯上?

中医说 “小儿稚阳未充”,孩子的阳气还没长结实,就像刚点燃的小火苗,一吹就灭。夏天贪凉吹空调、吃冰糕,寒气很容易趁虚钻进身体。

加上孩子脾胃功能弱,吃多了生冷甜腻,脾胃阳气被伤,水液排不出去,就变成了黏糊糊的 “湿”。

寒湿缠在一起,孩子就会出现这些问题:

✔ 总喊累,不爱动,手脚常年冰凉

✔ 大便黏马桶,舌苔又白又厚

✔ 稍微吃点凉的就肚子疼、拉肚子

✔ 反复感冒,鼻炎总不好,晚上睡觉鼻塞

三伏天阳气最足,孩子皮肤毛孔张开,就像给寒湿开了 “出口”。这时候用温通的方法帮孩子排寒湿,比冬天调理效果好十倍

儿童化寒方:紫苏生姜枣茶

新鲜紫苏叶、生姜(去皮,选小黄姜)、红枣(掰开去核)。

做法很简单:把生姜和红枣放进小锅里,加适量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5分钟,最后放入紫苏叶再煮2分钟,关火焖3分钟。

为啥选这三样?紫苏叶能把体表的寒气赶出去,还能帮孩子理顺脾胃;生姜专管驱散肚子里的寒,让脾胃暖起来;红枣甜甜的,既能补气血,又能中和姜的辣味,孩子更爱喝。

注意:喝到孩子微微出汗就停,发烧、上火、流黄鼻涕时别喝。

根据体质,辨证加减

容易感冒、爱出汗的孩子,加黄芪(煮茶时放入),能增强抵抗力。

大便总不成形、肚子胀的孩子,加炒白扁豆,帮着健脾祛湿,让肠道更通畅。

不爱吃饭、挑食的孩子,加炒麦芽,既能消食,又能开胃,让孩子吃饭香。

需要注意的是,食疗方更适合孩子体内寒湿症状较轻的情况,比如只是偶尔手脚冰凉、舌苔略白厚,或者在轻微受凉后作为预防和调理之用。如果孩子的症状比较严重,比如长期精神萎靡、反复出现腹痛腹泻,或者生长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就医,进行辨证诊治,以免耽误病情。

门诊医案

前不久看诊了一个7岁小女孩,身高115厘米,落后同龄7厘米,近1年身高仅增长3厘米”。

见到孩子时,她脸色发白,瘦瘦小小的。家长说孩子平时特别怕冷,手脚老是冰凉的。大便不成形,每天1-2次,肚子摸起来有点胀。再看舌苔白厚,脉象沉缓。

综合这些情况,判断是寒湿困脾,气机阻滞导致的生长发育迟缓。

于是开了个温脾祛寒的方子,熬成膏方,包括炒白术、茯苓、干姜、桂枝、砂仁、炒麦芽、陈皮、鸡血藤、炙甘草等。通过温暖脾胃、祛除寒湿,帮助孩子消化吸收。

调理了1个月后,孩子情况好多了:手脚不那么凉了,也不怎么怕冷了;大便成形了,一天一次;肚子不胀了。连续调理了3个月,家长说孩子脸色变得红润,3个月长高了3厘米,长得明显快了。

孩子妈妈说“以前孩子总喊冷,吃饭像打仗,现在主动添饭,跑跑跳跳也有劲儿了,终于不用愁她长不动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6

标签:育儿   骨头   自然   孩子   脾胃   阳气   生姜   手脚   舌苔   大便   红枣   寒气   伏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