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了奇了,峨眉山的香火怎么成了游客的香火钱

峨眉山香火变"香火钱":景区商业化这把火,该不该烧这么旺?

"本想带老母亲去峨眉山求个平安,结果光进门就花了小一千!"河南游客王大哥的吐槽视频,让峨眉山旅游贵吗的话题再度冲上热搜。评论区里,不少网友晒出账单:门票、索道、香火钱层层叠加,一家三口游山竟要花费近两千元,堪比出境游的价格,让这座佛教名山的"香火"逐渐变成了游客眼中的"香火钱"。


一、门票背后藏着的"消费迷宫"

峨眉山的门票定价其实与国内同级别景区相当——160元的基础门票,90元的景区大巴,120元的金顶索道。但真正引发争议的,是景区内环环相扣的二次消费。有游客算过细账:从山脚到金顶,至少需经历3道收费关卡,若想参观核心寺庙,还需额外支付"香花券"。


更让游客心理落差巨大的是服务体验。短视频平台上,不少镜头记录下这样的画面:金顶工作人员将未燃尽的香烛清理出香炉,而一旁的电子屏滚动播放着"吉祥香888元/柱"的提示;僧人主动引导游客"点灯祈福",却对免费参拜路线只字不提。这种强烈的商业氛围,与"万盏明灯朝普贤"的佛门清净形成鲜明反差。


二、商业化的双刃剑:运营需求与信仰底线的博弈

景区运营方并非没有苦衷。据公开财报显示,峨眉山景区年收入约15亿元,但需承担3.5万亩森林养护、200公里游步道维护等重担。一位不愿具名的管委会工作人员透露:"索道每年维护费就超3000万,我们必须要考虑资金平衡。"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商业化是否越过了文化保护的红线。对比其他宗教名山,普陀山虽也收取门票,却在各寺庙提供免费清香;五台山将门票收入的30%直接用于古建修缮。反观峨眉山,2023年被曝出某寺庙佛像年久失修,而同一时期景区却投入1.2亿元更新索道设备。这种资源配置的失衡,难免让游客产生"重商业轻文化"的观感。


三、游客用脚投票的时代

当下旅游市场正发生微妙变化:据文旅部数据,2024年上半年国内景区复游率平均仅17%,而高投诉率景区中,收费争议占比达43%。峨眉山面临的挑战并非个案——某5A景区因将核心景点拆分成3个收费区域,导致游客量三年下降40%。

实际上,游客对合理收费并非不能接受。以黄山为例,虽然旺季门票190元,但提供免费直饮水、平价餐饮和清晰的收费公示,满意度常年居前。正如旅游专家李明所言:"景区需要算明白两本账——经济账要短期盈利,文化账要长期口碑,缺一不可。"


平衡点在哪里?

或许我们可以从两个案例得到启发:

洛阳龙门石窟推出"一票制",将窟区、香山寺等打包定价,避免重复收费争议;

杭州灵隐寺实行"香火限价",规定所有品类清香不超过50元,并由志愿者引导文明敬香。

临近的乐山大佛景区去年试行"透明消费计划",在购票页面明确标注总花费预估,反而带动二次消费额提升21%。这证明商业化与游客体验并非绝对矛盾,关键在于规则透明与价值回馈。

(配图建议:峨眉山金顶与收费公示牌对比图/各大宗教名山收费对比表)

互动话题:

如果景区推出"基础门票+自愿香火"的分级收费模式,你会支持吗?

#景区该不该全面取消二次消费# #宗教名山如何守住文化底线

本文数据来源:文旅部2024年季度报告、峨眉山旅游股份年报、劲旅网景区调研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6

标签:旅游   峨眉山   香火   游客   景区   名山   门票   索道   寺庙   文化   宗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