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新!武清常德大街惊艳亮相

城市更新,是建筑的迭代,更是文化延续与活力重生。近日,承载着老武清人集体记忆的常德大街,在历经精心“梳妆”后华丽转身。它以“运河文化为魂”的全新姿态惊艳亮相,不仅成为市民游客争相打卡的“顶流”新地标,更奏响了武清区以城市更新激活历史文脉、赋能消费升级的崭新乐章!

历史回响

一条老街的“前世今生”

常德大街,曾是武清商业繁华的缩影,是刻在几代人基因里的“城市坐标”。从清晨早点摊的袅袅炊烟,到百货店里此起彼伏的吆喝;从孩童追逐嬉戏的欢笑声,到夜幕降临时分的万家灯火,这里记录着城区的变迁,也承载着无数人的生活印记。

随着城市发展重心转移和消费模式迭代,这条曾经热闹非凡的老街渐渐褪去光环——老化的设施、单一的业态,让它在时代浪潮中逐渐沉寂,成为许多人心中“熟悉又陌生”的角落。如何让老街“活”起来,让文化“传”下去,成为城市更新进程中亟待破解的课题。

焕新蝶变

一场有温度的“城市手术”

为回应群众期盼,激活存量空间价值,杨村街道以“留住城市记忆、重塑商业活力”为出发点,将常德大街改造列为2025年重点亮点工作,启动了一场“有温度、有内涵”的升级改造工程。

项目全长650米,总占地面积约240亩,覆盖沿街160余家商铺。改造团队摒弃“大拆大建”的粗放模式,坚持“一步一景”的设计理念,深度融合文化、商业与休闲功能:

文化为核:挖掘运河文化深厚底蕴,引入 “武清‘非遗 ’ 工坊”“文化体验馆” 等传统场景。在这里,游客既能欣赏到 杨村六街彩色剪纸 的独特晕染,也能品尝到 杨村糕干 的古法香甜。同时借鉴国内“文旅融合”先进经验,用现代手法再现历史场景,让游客在漫步中感受多元文化交融。

✅体验升级:优化游客中心功能分区,增设互动展陈项目;分层设计儿童游乐区并配套家长休息设施;科学规划停车场、完善标识系统,全方位提升服务便捷度。

科技赋能:引入智能互动装置、光影艺术设备,让复古建筑与现代科技碰撞出创意火花,打造沉浸式游览体验。

“我们不是简单‘翻新’一条街,而是要让老地方长出新故事。”项目负责人的话,道出了改造的初心——既要留住历史的厚重,也要装满当下的鲜活。

活力绽放

老街新生的“人气名片”

今年9月底,常德大街完成了主街、门匾、支路、停车场等基础工程及场景设置,部分区域已开始接待市民游客。

凭借着独特的潮流设计与浓厚的运河文化氛围,这里迅速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前来体验,人气持续高涨。在杨村街道与相关部门的协同保障下,现场秩序井然,俨然已成为大家口口相传的新晋热门地标。

沿街商铺生意红火,不少特色美食、文创摊位前排起了长队。值得一提的是,街区的火爆有效带动了周边酒店、餐饮等配套产业收入,成为拉动区域消费的“新引擎”,让群众的生活品质和消费体验得到双重升级。

未来可期

运河两岸的“联动画卷”

常德大街的焕新,只是武清城市更新的一个缩影。按照规划,这条集文化体验、消费娱乐、打卡互动于一体的线性商业街区,将成为汇聚八方来客的人气高地与拉动区域经济的强劲引擎,为武清河东片区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同时,它将与运河西岸的“夜经济”规划形成呼应。未来,运河沿线灯光夜景亮化工程完成后,“河西舞台,河东观景”的两岸联动格局将徐徐展开,让整条运河成为流动的文化生态体验带,为武清城市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力。

从沉寂老街到“顶流”地标

常德大街的蜕变

见证着武清对历史文脉的珍视

更彰显着城市更新的智慧与温度

这条承载着过去、连接着未来的街道

正以全新的姿态

邀请每一个人来这里

寻旧忆、品文化、享生活

这不仅是一条街的新故事

更是武清这座城市

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来源:美丽武清

审核:刘浩杨

编发:苏纪元

【来源:网信武清】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0

标签:旅游   常德   惊艳   大街   武清   老街   文化   城市   运河   游客   地标   河东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