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江西发布】
晚上11点,有的人已经进入梦乡,有的人则在熬夜玩手机。10点睡还是11点睡,看起来只是差了一个小时,实际上,对健康的影响差了一大截!
晚上10点睡VS晚上11点睡,差距在哪
综合来看,这两个入睡时间对健康的影响,主要有以下4个区别。
晚上10点入睡
精神状态更佳
你可能早有体会,哪怕只是提前一小时睡觉,第二天的精力和情绪状态也大不一样。
2020年《睡眠》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就显示,如果夜间睡眠比平时少,第二天情绪会变差,更易发怒。
晚上11点入睡
相当于搭上褪黑素“便车”
褪黑素的作用是帮助睡眠,它的分泌受光线影响具有昼夜节律性:
白天,褪黑素的分泌维持在较低水平;
晚上10点左右,褪黑素的分泌开始陡然增加。
晚上10点入睡,正好与褪黑素大量分泌的时间相契合,可以充分发挥其促进睡眠的作用,提高入睡效率。
如果推迟入睡时间,褪黑素已经大量分泌一段时间了,对敏感的人来说可能会出现“困过劲儿反而不困了”的感觉。
晚上10点入睡
更贴合古人讲究的“子午觉”
古人一直讲究「睡好子午觉」,子时,即晚上11点~凌晨1点。“子觉”说的是已经进入睡眠状态,最好是进入深睡眠,而不是说11点才开始上床。
人进入深睡眠的时间通常为30~60分钟,可根据自身情况判断入睡时间,最晚不宜超过晚上11点,早上6:00~7:00醒来即可。
晚上10点-11点入睡
心梗风险最低
2021年,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发表在《心血管医学前沿》上的研究发现,工作日晚上10点至11点就寝的人,心梗发病率最低,具体来看:
10点至11点就寝的人,心梗发病率为5.1%;
10点以前就寝者,该数值为6.9%;
11点至12点就寝者,该数值为7.0%;
晚上12点后就寝者,该数值为9.2%。
睡眠推迟,后果一箩筐
晚睡带来困倦和疲乏是次要的,其最主要的危害是会使人长期处于应激状态,给免疫、代谢、精神心理、心血管、神经系统等带来全方位挑战。
1
引发全身炎症风暴
2023年国际期刊《细胞》刊文提醒,睡眠不足会引发全身炎症风暴,增加脑内前列腺素D2产生和经血脑屏障的外流,并在外周引发细胞因子风暴。
2
影响700多种基因的功能
英国萨里大学研究发现,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持续一周,人体就有711种基因的功能发生了改变,涉及新陈代谢、炎症、免疫、抗压等方面。
3
内分泌功能紊乱
甲状腺激素、性激素、褪黑素等激素的分泌具有一定规律,如果睡眠出现问题,会打破这种节律,影响内分泌功能。
4
患癌几率升高
早在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就将熬夜(包括打乱昼夜节律的轮班工作)归为2A类致癌因素。
5
心血管病变加速
研究显示,与每晚睡7~9小时的人相比,睡眠不足7小时的人,心血管疾病风险会增加14%。
6
认知功能提前下滑
《自然-通讯》刊登一项长达25年的随访研究显示,睡眠少于6小时的人,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增加1/3。
妙招:助您拥有优质睡眠
1.
保持适宜卧室温度
睡眠最适宜的室温在20℃左右,可以在睡觉时候注意开窗通风降温。而对于老人和小孩来说睡眠温度可以再稍高一些。
2.
制造褪黑素的波动
要打造适合睡眠的卧室,环境安静黑暗,20℃左右的室温,使用遮光窗帘。过多的光线照射会导致我们褪黑素的分泌减少,这样就可能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早晨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拉开窗帘,制造褪黑素的波动。
3.
睡前别吃太多东西
睡前吃太多东西会导致血糖会升高,这样人会更容易兴奋,让我们不容易入睡。如果睡前实在饿,也不要吃高糖、高碳水的食物,可以喝一杯热牛奶。
4.
尽量选择白天运动
运动要放到白天,可以选择每天上午或下午增加运动量和活动量,消耗身体的剩余能量,以达到健身的目的,从而改善睡眠。夜间做大量运动,会使大脑过度兴奋,例如分泌相关激素等,因此过于兴奋会影响入睡。
5.
睡前做放松的事情
放松的事情,可不是打游戏,刷手机。我们可以泡个热水澡,读读书等等。
6.
“4-7-8”助眠呼吸法
如果平时难以入睡,可以试试“4-7-8”放松呼吸法调节呼吸。“4-7-8”助眠呼吸法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综合医学专家安德鲁·维尔研发,熟练后可有效调节呼吸,平复情绪,让人快速入睡。
① 用鼻子持续吸气4秒钟;
② 再屏住气7秒钟;
③ 然后慢慢呼气8秒钟,如此循环往复,几轮下来便能很快入睡。
7.
睡不着试一试冥想
如果躺着实在睡不着,我们可以试试冥想。抛掉那些杂乱无章的想法,想象自己在沙滩上沐浴阳光,在高峰欣赏美景,甚至是一只一只的数羊,都是可以尝试的。同时,为了避免出现睡眠障碍,还要注意以下3点:
① 保持规律作息;
② 午睡时间不超过30分钟;
③ 晚上睡觉前半小时至一小时,尽量不看手机或其他电子产品。
所以,与其想尽办法花钱买各种补品、保养品、化妆品,不如按时睡觉、按时起床。规律作息,就是最好的养生!
科普专家Expert
邓丽影 二附院神经内科 主任医师
教授、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擅长睡眠障碍、脑血管病、头痛、头晕、记忆减退、运动障碍等神经内科各种疾病的诊治。担任中国医师协会睡眠专委会副主委、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睡眠专委会常委、中国老年医学会睡眠医学分会常委、海峡两岸医药交流学会睡眠医学分会常委、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江西省睡眠医学会第一届及第二届理事会会长、江西省睡眠医学会睡眠与认知障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卒中杂志编委、中风与神经病学杂志编委等学术任职。
何丽蓉 二附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副主任医师
擅长:睡眠呼吸疾病、鼾症、无创呼吸机运用的诊疗、家用呼吸机压力处方的设定。学术任职、科研成果: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注册睡眠技师(RPSGT)、江西省睡眠呼吸病专业主任委员、江西省睡眠医学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呼吸障碍组全国委员。
来源: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命时报
编辑:张瑞颖
复审:刘斐
审签:张武明
本文来自【江西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更新时间:2025-05-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