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部消耗已经完全没有了,更加坦然迎接挑战”。
在行业洗牌加剧、价格战持续的背景下,吉利汽车今年多项核心指标逆势高增,前三季度销量逼近 2024 年全年。按照当前势头,达成年销 300 万台的预期目标几成定局。
根据本周新发布的三季报,吉利整体增长还在加速,单季销量达到 76.1 万辆、同比增长 43%,快过行业平均水平。吉利的盈利质量同样明显改善,凭借产品结构优化和规模效应,在毛利率维持 16.6% 左右水平的同时,单车利润从上半年的平均约 4700 元增加到三季度的 5200 余元。
管理层在三季度业绩会上进一步强调了盈利能力的重要性,认为中国汽车市场正进入淘汰赛阶段,只有具备持续盈利能力的企业才能在新一轮洗牌中存活下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桂生悦称其为 “大浪淘沙” 阶段。
去年 9 月,吉利在公司初创地台州发布了以 “一个吉利” 为核心主旨的《台州宣言》,推动公司从分散走向协同,减少了重复投资和利益冲突,进而释放企业活力和战斗力。一年过去,“回归一个吉利” 的战略正在逐渐释放积极效应。
逆势增长,三季度平均 10 秒卖掉一台车
吉利今年年初定下 271 万辆的销量目标,上半年表现超预期后上调至 300 万辆。具体到第三季度,吉利平均每 10 秒就卖出去一台车,前三季度累计销量超过 217 万辆,市场份额由去年的 8% 提升至 10.2%。
销量增长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吉利汽车在产品层面的进步,通过品牌整合和技术协同,原先可能 “相互打架” 的同门如今真成了兄弟品牌,清楚地覆盖高、中、低不同细分市场,其中既有以性价比取胜的爆款,也有树立品牌向上形象的旗舰,形成了协同互补的产品矩阵,为销量增长和竞争力提升提供了支撑。
作为 “一个吉利” 战略下的新主力,吉利银河新能源品牌在 2023 年底升级焕新、2024 年开始密集上新,短时间内取得爆发式增长。今年 第三季度银河销量达 32.7 万辆,同比大增 170%,带动吉利新能源销量同比翻番。进入四季度,银河销量继续加速,今年前十个月银河品牌累计销量突破 100 万辆,成为国内最快年销百万的新能源品牌。

车型方面,银河旗下的轿车和 SUV 均有亮眼表现:如吉利星愿、星耀 8 等车型上市即热销,其中星耀 8 自 5 月推出以来,因为成功地将 5 米车身、近 3 米轴距以及吉利最新的混动、电驱等技术下放到 15 万元左右的价位区间,迅速登顶中国插混 B 级轿车全品牌销量第一。
A0 级电动车吉利星愿成了今年最大黑马。作为中国 7 万至 10 万元区间少有的兼顾续航、空间和智能化配置需求的车型,吉利星愿上半年销量已达 20 万辆,成为全品类车型最畅销车款。下半年来销量继续加速,今年 7-9 月单月销量分别约为 4.4 万、4.8 万、5 万辆。

吉利星愿 STAR 限定版
领克和极氪在各自细分市场持续发力,则是协同战略起效的体现。原先两个品牌在 20 万元这一主流新能源区间都有布局产品,部分车型在技术平台、车身尺寸、定价等方面重合度高,比如 2024 年的领克首款纯电车型 Z10 和极氪 007 甚至 001 之间的竞合。
去年 11 月,两大品牌合并成立极氪科技集团,经过大半年磨合探索,吉利高层在不久前的一场全球投资者路演活动上,进一步说明两家品牌的定位:
虽然合并后的极氪科技集团仍在进一步厘清内部关系,但随着品牌定位的明确,两大品牌的产品节奏和营销节奏逐渐稳定,减少了此前因资源分散导致的执行偏差。并且受益于产品结构升级,吉利汽车平均销售单价从今年一季度的 9.3 万元提高到三季度的 10.5 万元。
三季度,领克销量 8.7 万辆、同比增长超过 25%。9 月初上市的领克 10 EM-P 56 分钟内订单破万、定位中大型 SUV 的领克 900 上市后进入全尺寸混动 SUV 销量前三。
极氪品牌在定位调整后销量整体求稳,三季度销量 5.3 万辆,同比略微减少、环比增长 7%。作为极氪品牌的旗舰产品之一,极氪 9X 上市 13 分钟大定破 1 万台,预售 1 小时订单超 4.2 万台。纯电 MPV 极氪 009 继续在高端市场获取份额,今年前 8 个月是国内 40 万以上 MPV 销量第一,并在泰国、中国香港等地区也有不错成绩。

全力冲刺新能源的同时,吉利继续巩固、焕新燃油车基本盘,当季销量达到 31.8 万辆、前三季度总销量突破 100 万辆,累计同比增长 6.2%,同样逆势增长,市占率提高到 9.4%。
其中,多款燃油主力车型在各细分级别排名靠前,比如星越 L 是前 9 个月国内全级别销量第一的燃油 SUV;博越系列三季度燃油 SUV 销量第一,紧凑型 SUV 缤越则是同级自主品牌车型里的累计销量第一。这些畅销燃油车型所带来的现金流,也是吉利智能化转型的重要支柱。
“一个吉利” 持续释放协同效应
去年 9 月《台州宣言》和 “一个吉利” 的提出,是吉利这轮变革的开始。
按照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在提出的战略聚焦、战略整合、战略协同、战略稳健、战略人才,吉利对旗下品牌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梳理整合,缓解了过去多品牌各自为政、定位重叠内耗的问题,比如不同品牌各开发一套车机系统、多套智能驾驶多方案并行等。
整合带来的另一大直接好处是规模效应和成本控制能力的提升。在研发端,合并极氪后吉利实现了 SEA 浩瀚纯电平台与全新混动平台共享,智能驾驶研发也统一路线,此前吉利介绍此举每年可节省 10%–20% 研发费用。供应链端,极氪并表后,动力电池等核心部件的集采规模扩大,电池成本有望降低 15%,整体供应链成本有机会减少 5%–8%。

极氪 9X 搭载的千里浩瀚官方示意图
战略稳健则是这轮变革中不那么显性、但非常重要的一环,其价值在于降低不切实际的预期、避免盲目扩张,从而提升管理效能和抗风险能力。比如生产制造端,部分极氪车型与吉利车型已共线柔性生产,提高产能利用率至 90% 以上(此前约 75%)。即便进入三季度后部分产品供不应求,但吉利遵守不新建产能的决定,通过内部挖潜或者盘活外部资源缓解生产压力。
在营销渠道方面,吉利也是实行高低搭配的策略,即三四线城市的极氪品牌依托吉利 4S 网络布点,一线城市吉利新能源车型借助极氪体验店触达高端用户,从而降低用户触达成本。财报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吉利汽车管理费用率降至 1.8%(去年同期 2.4%),销售费用率降至 5.7%(去年同期 5.9%),研发费用率降至 6.1%(去年同期 7.2%),费用效率显著提升。
这还是将一些晚发车型营销费用前置的结果。
“我们今年坚决落实《台州宣言》,回归一个吉利,内部消耗已经完全没有了,可以更加坦然、自信地对未来发展做出更科学布局,迎接明年的挑战。” 桂生悦说。“所以虽然大家现在对于明年整车板块普遍相对悲观,但我们认为是时代开始给吉利汽车又一次新的机会。”
在他看来,明年的淘汰赛阶段反而是吉利的机会,内部整合让此前的重复投入与资源消耗大幅降低,使公司能在竞争加剧的环境中保持组织稳定性和盈利能力。
截至 10 月底,吉利累计销量达到 247.7 万辆、同比增长 44%,完成年度目标约 83%。为了冲刺销量和巩固增长势能,吉利正加快新品投放节奏,如豪华电混 SUV 极氪 9X、中大型增程 SUV 银河 M9、全新紧凑轿车星耀 6,以及极氪 001 和 7X 焕新版等。
管理层透露截至目前,新品订单增幅大,“也可以讲现在以现在的订单量,到 11、12 月可能还没法交付完”。明年更是每季度都会有 1-2 款新车推向市场,包括燃油车。

吉利星座卫星示意图。
去年台州宣言也开启了这一轮吉利汽车股价的反弹,从低点以来翻倍不止。但也有一种市场声音认为公司仍被低估。因为吉利除了汽车主业逆势发展,先进技术方面也储备了 AI 算力、低空飞行、卫星通信、智驾智舱等多线。
对此,吉利汽车管理层在业绩会上主要从两个方面回应市场。
首先是解释了为何 10 月初宣布的 23 亿港元回购计划至今没有执行。吉利方面表示,回购需要香港联交所审批,但监管顾及极氪私有化投资者的权益,要求吉利汽车只能在极氪退市投资者完成选股之后才能发起回购。截至发稿,吉利汽车已公告与摩根士丹利签定股份回购协议,规模上限为 23 亿港元。
其次是在电话会的最后,桂生悦主动提及 AI 概念,称现在很多机构在炒作概念,吉利首先踏踏实实先把汽车公司做好,“我觉得其实汽车本身就是 AI 最佳应用场景之一。但如果汽车都做不好,那谈不上任何其他所谓的发展”。
题图来源:吉利汽车官网
更新时间:2025-11-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