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李珩 实习生 陈思竹
7月5日,第二届两江国际医学年会——中英儿科罕见病论坛在渝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围绕儿童罕见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诊断治疗推广、预后随访规范等,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交流有效做法。记者了解到,重医附属儿童医院近期完成了中国首例免疫缺陷病基因治疗,患儿正在康复中。
“儿童罕见病虽然发病率低,但种类繁多,诊治复杂。”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邢雅翕致辞说,据统计,现已知的罕见病超过一万种,其中,儿童罕见病占很大的比例。这些疾病往往涉及复杂的遗传背景,需要在专业指导下进行治疗。然而,当前各医疗机构诊治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医疗机构还不具备最初的识别和诊断能力,很多儿童罕见病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这就需要全社会付出更多的努力,让罕见病被真正看到。
“罕见病单个病种的发病率不高,但合在一起数量就很多了。”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党委书记赵晓东说,罕见病的特点是一般大夫不会看,一般的疗法不管用,必须精准治疗、精准诊断、早期发现,不然带来的可能是致死致残的严重后果。
赵晓东表示,80%的罕见病是在儿科起病,那么,儿科必须作为防治罕见病的“主力军”。为此,该院在罕见病防治方面制定了“三地”战略,即罕见病样本资源本土化和本地化、建立全国甚至更大范围内罕见病诊疗重要目的地、罕见病创新转化策源地。“目前,我们正在研发罕见病大模型,希望以此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对罕见病的识别和筛查能力,从而让罕见病能早发现。”
据赵晓东透露,该院近期完成了中国首例免疫缺陷病基因治疗,即将患儿的造血干细胞在体外进行基因改造,再回输到患者体内,“这名患儿回输已经快3个月了,他的血液细胞和免疫细胞都在快速恢复中。”
重医附属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安云飞教授进一步解释说,简单来说,免疫缺陷病就是免疫系统的单基因遗传病,其发病原因是某一个基因的突变,引起某种蛋白的功能或者数量的缺失,导致一定的疾病。
“近年来,我们对免疫缺陷病的认识突飞猛进,治疗手段也不断在提升。”安云飞说,免疫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因此,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免疫缺陷病的根本手段。但造血干细胞移植也并非万能,比如,造血干细胞移植需要有供体,有时患儿可能找不到合适的供体;移植后可能存在排异反应,在某些患儿身上可能有严重反应;做造血干细胞移植前需要进行预处理,不少孩子可能难以承受,这也是医学界推动基因治疗的重要原因。
“我们和重医附属儿童医院有多年的合作,他们在整体医教研水平、罕见病的诊断治疗研究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基础,与我们在罕见病患者照护的理念上具有很多共同点。”参会的英国大埃德蒙街儿童医院专家表示,未来双方将在疾病诊疗、研究、人员培训等方面展开进一步合作。
(受访者供图)
原稿点击:
让罕见病不再罕见!中国首例免疫缺陷病基因治疗在渝完成-重庆日报
更新时间:2025-07-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