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已开通全网一键维权,未经授权一律举报
——23天,4亿人。
图源:高德地图
这不是抖音新挑战赛,也不是拼多多百亿补贴,而是——高德扫街榜。
图源:高德地图
高德扫街榜上线不到一个月,就干出互联网行业近几年最离谱的奇迹——一个地图App,硬是靠“榜单”冲上了3亿日活。
有人开玩笑说,这年头,大家不扫地了,都去“扫街”了。
但这次“扫”,扫的不只是街头巷尾的饭馆、咖啡店,而是整个中国互联网被“真实数据”重新定义的那股风。
图源:高德扫街榜
更关键的是,背后那个低调笑而不语的阿里,终于在多年战略调整后,捞回一条新命脉。
图源:阿里巴巴
继淘宝之后,它再一次,用数据和算法,重新定义了“线下生活”。
3天4亿人!
阿里最强“副本任务”打通了
其实,高德与阿里的关系,一直有点像“迟到的新婚”。
图源:网络
当年阿里收购高德,本想让它成为“生活地图”,却没想到这段婚姻一直处于“技术与商业脱节”的冷战期。
高德做导航,阿里搞交易,各忙各的,互不干扰。直到“扫街榜”出现,才终于实现了真正的“人车融合”。
图源:高德发布会
9月10日,高德在阿里26周年庆那天上线扫街榜。看似只是一个榜单,实际上是阿里经过三个月保密研发的“大招”。
图源:中国公路工会
“扫街榜”是一次极高完成度的整合实验。
背后离不开阿里云的算力、支付宝的支付数据、饿了么的商户体系、芝麻信用的信誉分。这意味着高德第一次被纳入了阿里的大生态闭环里,不再只是个地图,而成了现实世界的流量入口。
国庆前夕上线,直接引爆。上线首日用户超4000万;23天后,总用户突破4亿,央视都为其算法站台宣传。
图源:央视新闻
这是互联网历史上增速最快的产品之一,比当年拼多多还猛。
还有网友戏称:“高德干了件连淘宝都没做到的事——0补贴搞出全民热度。”
为什么?因为这不是“花钱买流量,一刀一刀砍出来”的奇迹,而是“数据驱动的自然爆发”。
图源:小红书
国庆那几天,高德的日活突破3.6亿,刷新历史峰值。
图源:高德地图
这意味着,它正式跻身中国App流量第二梯队,仅次于微信、淘宝、抖音。阿里股价也随之一路上扬,市值重新逼近4500亿美元。
图源:QUEST MOBILE
图源:东方财富网
资本市场嗅到了那个熟悉的味道——那个曾用淘宝改变消费逻辑的阿里,似乎又回来了。
不看嘴,看脚
高德用“真实”碾压了虚假繁荣
如果要给“扫街榜”贴个标签,那一定是:它在一个“假评论泛滥的世界”,重新定义了“真实”。
图源:网络
过去我们被多少榜单骗过?
美食榜一看全是公关文,所有的评分都能被买。饭店花点钱刷高分、民宿请水军堆评论、甚至“网红榜单”都是广告合集。景区榜前十个有九个是“拍照圣地”,根本不好玩。
图源:小红书
用户用脚投票早成口号,但谁也没统计过这些脚到底去了哪儿。
久而久之,用户信任彻底崩盘——大家嘴上喊着“去大众点评看看”,心里却清楚:那只是看个热闹。
而高德的思路是:别问别人怎么说,看他们真的去哪了。“扫街榜”的底层逻辑,其实就是对“虚假评价系统”的反叛。
图源:高德发布会
扫街榜基于真实行为数据:一周内多少车主导航到某地;有多少人停留超过15分钟;是否为专程前往;停车后是否产生交易或好评。
这些数据经过AI模型清洗、去重、加权,最终生成“真实榜单”。
图源:高德地图
这意味着:想刷榜?不好意思,得先开辆真车。想造假?麻烦先加满真油。
传统榜单靠嘴投票,高德榜单靠脚。它本质上是一种“移动行为投票机制”——用数据替代感情,用路径替代文案。
这也让高德成为少有的“去水化互联网产品”。CEO郭宁曾说:“评论会造假,行为不会。”这句话听上去像营销语,但放在如今被“假流量”荼毒的市场里,格外刺耳。
图源:高德发布会
在这场“真实经济”的复兴中,高德踩准了节奏。它不讲“情绪价值”,它只讲“行为轨迹”。
更关键的是,这套系统每天都在刷新——车流在变,榜单也在变。你昨天爆红的店,今天可能就被冷落。
这种动态真实,反倒激发了人们新的“探索欲”,让“发现城市”的乐趣重回大众生活。
这就是扫街榜能火的底层逻辑——把虚假口碑,变成真实数据的革命。
图源:小红书
从地图到生活入口
阿里的第二心脏在跳动
如果说淘宝连接了“手指的点击”,那么高德现在连接的是“车轮的移动”。
这不是一次产品更新,而是一场战略升级。
2019年,阿里将高德、本地生活、飞猪整合为生活服务板块,由俞永福统一负责。
俞永福
他当时就放话:“希望用一张地图,承载整个现实世界的衣食住行。”听起来像一句理想主义口号,但五年后成了现实。
高德扫街榜真正的奇迹,不只是速度,而是它背后的算法之美。
图源:高德发布会
如今的高德,已经从“导航软件”变成了一个“AI生活平台”:车载语音能直接调用高德扫街榜,帮你选餐厅、酒店、按摩店;高德的“未来用时”预测功能,能精准避开拥堵;“找厕所”“组队出行”“发现小众地”功能,成了国庆爆款。
图源:高德地图
要在国庆期间支撑3.6亿人同时使用,还能实时更新榜单,几乎是地理信息处理的极限挑战。
这背后是阿里云和高德联合打造的“Qwen大模型”,它能在毫秒级完成上亿条定位数据的建模,判断车流密度、识别用户行为,并且实时生成可视化榜单。
图源:界面新闻
它让高德能实时理解用户行为,并给出个性化推荐。更妙的是,扫街榜还接入了芝麻信用系统——信用高的用户,评价权重更大;信用低的商家,哪怕评论多,也可能被降权。
这是一整套“行为+信用”融合算法体系。它不只是榜单,也是一种AI筛选机制——让每一次出行,都变成一次精准的“生活决策”。
图源:高德地图
这也代表,高德彻底跳出了“工具”定位,成了阿里生态的“第二心脏”——淘宝管线上购物;高德掌线下生活。
二者合力,打通“虚拟与现实”的闭环。
这套逻辑放在当下的阿里结构里,价值极高,因为它重新掌握了线下消费的入口权。
图源:小红书
天猫、淘宝管你买什么,而高德告诉你去哪花。
车载互联网的“战争”
才刚刚开始
扫街榜的爆火,整个地图江湖又热了,也吹响了“车载互联网”时代的第一声号角。
别忘了,中国汽车保有量已达3.59亿辆,其中智能车渗透率超过75%。而在车载地图市场,高德以66.6%的份额碾压竞争对手。
图源:佐思汽研
也就是说,高德控制了中国三分之二汽车的“眼睛”。
图源:小红书
当车变成了新的移动终端,地图就不再是工具,而是流量入口。
百度地图开始加班研究“榜单机制”;腾讯地图内部也传出要重做“本地推荐”。
图源:南方都市报
毕竟这不是一次功能更新,而是一次用户心智迁移:人们第一次发现,“地图不仅能带路,还能带生活!”
百度、腾讯当然焦虑。
图源:网络
它们也有AI、有自动驾驶算法、有出行生态,但缺一样东西——高频刚需的用户场景。
图源:高德地图、百度地图
人们打开百度、腾讯地图,往往只是为了“从A到B”;而今天打开高德,则可能顺带决定今天吃什么、去哪里玩、晚上住哪儿。
重要的是,高德背后有阿里——有算力的阿里云,有支付的支付宝,有本地数据的饿了么。这三者结合,意味着高德可以直接打通“搜索—导航—交易”的全链路。
未来完全可能是这样的:你在车上问一句“附近有什么好吃的?”高德用AI筛选出扫街榜前十;点进去导航,下车后支付宝自动弹出扫码支付。
图源:小红书
这不是地图,这是线下版“淘宝”。
虽然有些用户质疑扫街榜top的商家会存在网红刷分的情况,但整体而言,高德造的市场大势不可逆。
图源:网友评论
其他公司再强,也得硬着头皮追。
因为在“车载互联网时代”,谁能拿下车机系统的入口,谁就拥有下一个移动互联网。当智能汽车普及、语音交互普遍化后,高德就成了“车载百度”——不止是指路,而是带你消费。
图源:小鹏汽车
而这场战争的本质,是数据的战争。
谁能获得最真实、最连续的用户行为数据,谁就能做出最聪明的推荐系统。在这个维度上,高德已经领先半个身位。
写在最后
互联网热闹了这么多年,最终还是要回到“真实”两个字。
高德扫街榜的爆火,像是一针强心剂——让人们重新相信,数据也能有温度,算法也能懂人心。
图源:高德地图
它证明了一个朴素的真理:只要足够真实,用户会自己来。
23天4亿人,这不仅是高德的成绩单,也是阿里在“本地生活赛道”打响的第一枪。
图源:阿里巴巴
过去十年,阿里靠淘宝定义了“线上消费”;接下来的十年,它或许会靠高德定义“线下生活”。
图源:网络
所以,当我们在国庆堵在路上时,或许该庆幸——这次带路的不只是导航,还有互联网时代的新方向。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您的意见或者看法,谢谢。
国内运营最早的财经自媒体,百万商界精英的必备读本,聚焦每日热点事件、财经人物、创投故事、财富商机等内容!每日为您提供更真实、更专业的商业报道,欢迎关注@品牌官
更新时间:2025-10-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