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印度被美国关税重锤击中。印度官方数据披露,7月对美出口同比暴跌13.7%,8月出口预估将再降10%。亚洲开发银行《2025年全球贸易展望》中称,印度正面临自2011年以来最严峻的外部贸易冲击。摩根大通全球市场部最新分析警示,印度今年或因美关税损失GDP总量0.9%以上。短短一个月,印度战略抉择已被彻底改变。
7月31日,白宫正式确认对印度出口至美国的钢铁、铝、汽车零部件等主要商品加征25%的惩罚性关税。印度商务部披露,涉及关税品类占其对美出口比重超过60%。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公开表示,“印度和俄罗斯是死经济体”,并警告印度如不停止与俄罗斯的能源和军火交易,将加征更多关税。
事实很快反映到数据上。7月,印度对美出口下降幅度创下10年新高。印度出口协会(FIEO)公开承认,受关税影响,印度制造业订单锐减,出口企业裁员潮来袭。孟买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下滑8.5%,印度金融时报直言:“印度制造正面临空前压力。”
贸易战的导火索其实早已埋下。自2024年下半年起,美印贸易谈判始终难以突破。美国要求印度全面开放农产品、乳制品市场,取消关税壁垒,印度政府却因国内农民选票压力无法让步。印度农业人口占比高达43.5%,一旦开放农产品市场,极有可能引发大规模抗议,威胁莫迪政府根基。
在贸易战的阴影下,印度对俄能源依赖再度成为焦点。2025年上半年,印度自俄罗斯进口原油总量超9300万吨,占其石油进口总量约32%。但美国强势介入后,印度多家国有炼油企业陆续宣布暂停俄罗斯原油采购,包括印度石油公司、印度斯坦石油公司、巴拉特石油公司等。
美方的压力不止于关税。7月30日,特朗普高调宣布与巴基斯坦达成石油矿产开发协议,公开暗示“有一天印度会购买巴基斯坦石油”。这一言论被印度朝野媒体解读为“赤裸裸的羞辱”。印度议会随即爆发激烈争论,反对党领袖拉胡尔当众质问莫迪为何不敢称特朗普为“骗子”,莫迪则选择沉默以对。
能源局势急转直下,印度不得不转向中东OPEC和西非寻找替代供应。这一转变意味着印度彻底放弃原先“多元化能源战略”中的俄方合作部分。俄罗斯外交部已对此公开表达遗憾,称印俄能源合作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外部破坏”。
美国的步步紧逼,使印度在对华政策上开始松动。7月24日,印度驻华大使馆宣布恢复中国公民旅游签证,此举为近五年来首次。紧接着,印度外交部对外透露,将加快中印直航航班的恢复步伐。印中航线自2020年疫情后长期中断,航线重启被视为两国关系缓和的重要信号。
6月底,印度国防部长辛格率团访华,成为五年来首位访华的印度高官。7月,印度外长苏杰生又出席于北京举行的上合组织外长会议。公开报道显示,印度国内智库已建议政府放宽对中企投资审批,并在制造业、基础设施等领域寻求与中国企业的深度合作。印度经济时报报道称,2025年Q2,印度收到的中国直接投资项目备案数量同比增长18%。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在过去五年内一直奉行“去中国化”政策,限制中国企业参与本地电信、科技、基建等关键行业。2020-2024年间,印度以“国家安全”为由,拒绝超过80名中企高管签证、清退100多家中国应用、冻结多家中企银行账户。如今,政策风向出现逆转,反映出印度在美压力下不得不寻求更多元的战略依托。
印度一向自诩“世界多极化中的一极”。但现实却是,面对美国贸易与能源双重施压,印度并未表现出应有的强硬。7月末,中美在瑞典举行第三轮关税谈判时,中方以“能源主权”为由,坚决回击美方对中俄石油贸易的指责,并明确提出“反制措施如期展期”。同一时间,印度却选择了“缴械投降”,不再与中国一致,反而主动停止俄石油进口。
印度的两面态度在区域安全格局中日益突出。一方面,印度在美关税重压下,迅速靠近中俄,谋求抱团取暖。俄外长拉夫罗夫近日公开呼吁重启中俄印三边合作机制,印度外交部表示“将积极评估”。另一方面,印度始终未敢在关键利益面前与美国彻底对抗,政策摇摆不定,“两面下注”成为外界对印外交风格的普遍印象。
印度的“平衡外交”在过去二十年内曾为其带来巨大收益。冷战结束后,印度凭借地缘优势成为美、俄、欧等多方竞逐对象。但当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能源安全博弈加剧,印度的“双边通吃”模式遭遇前所未有挑战。
美国的政策强硬,直接推动中俄加速战略协作。2025年7月,中国与俄罗斯联合主办的上合组织外长会议期间,双方就“能源安全、跨境基础设施、数字经济”达成15项新合作备忘录。印度的与会表现被西方媒体认为“明显亲近中俄”,BBC分析师指出:“印度正以更务实的姿态寻求多边安全保障。”
印度国内也在激烈讨论对华政策转变。印度国家转型委员会建议,放宽中企投资限制将有助于提升本土制造业水平。孟买理工大学最新报告认为,若能引入中国高端制造能力,印度GDP增速有望在2025下半年反弹至6.7%。但印度战略界普遍担忧,过度依赖中国资本与技术,可能加剧本国对外部力量的“战略脆弱性”。
区域安全层面,印度对美俄两边下注的做法引发邻国警惕。巴基斯坦外交部发言人警告,印度若在大国之间频繁摇摆,将损害南亚稳定。中方智库也呼吁警惕印度“随时倒向利益一方”的战略习惯,建议中国在对印合作中保持必要防范。
2025年8月初,印度站在关键十字路口,全球目光聚焦于其外交抉择。美国以关税、能源、军火等多重手段逼迫印度选边站队;俄罗斯则不断释放善意,期待恢复传统能源与防务合作;中国则通过恢复签证、推动高层互访、放宽企业合作,为中印关系修复提供机会。
印度的最终抉择将深刻影响亚洲乃至全球战略格局。若印度继续在大国之间左右摇摆,可能进一步激化大国博弈,削弱自身议价能力。若坚定靠拢中俄,则有望在多边体系内获得更多战略回旋空间,但需付出调整国内产业结构和对外政策的巨大代价。
全球化进入“碎片化”新阶段,印度的每一步都牵动世界经济与安全神经。对于中国而言,印度的“转身”既是新机遇,也是新考验。中印关系的走向,影响着亚洲供应链重构、区域安全稳定以及世界大国博弈的未来走向。
2025年7月至今,印度的每一个外交动作都让国际社会屏息以待。中国还敢信?答案,或许要交给时间。
参考资料:美国总统特朗普称对印度征收25%关税
2025-07-30 20:22·环球网
更新时间:2025-08-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