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浮云
前不久,重庆2025年上半年的GDP出炉,为15929.5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0%!
相比广州的GDP15080.99亿元,重庆已经坐稳了中国大陆经济第四城的宝座。
图源网络
在我看来,广州未来很难再有机会超过重庆了。
01
广州未来很难超过重庆
大家都知道,推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分别是消费、投资和出口。
在消费上,重庆和广州虽然同为国家消费中心城市,但重庆的消费已经和广州拉开很大差距。
今年一季度,重庆已经成为超越上海,成为:
中国消费第一城!
图源网络
2025年上半年,重庆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00.37亿元,广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11.22亿元,这其中相差了近2700亿元。
重庆的消费成绩,展示出西部地区强大的内需潜力,正是重庆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意义。长远来看,重庆和广州的消费差距会越来越大。
我们再来看看投资,在投资方面,重庆一直稳坐全国第一的位置,连北京、上海,都没有重庆多。
高铁、轨道、城市更新、能源建设,重庆对每个关乎城市发展的方面都极为重视。
2025年,重庆计划实施市级重点项目1568个,年度计划投资4800亿元。
摄影/傅宇江麟
而广州2025年重点建设项目共998个,年度计划投资3815亿元,虽然也不少了,但是和重庆还是有近1000亿的差距!
再把目光转到出口,广州作为沿海城市,在外贸方面一直有着强劲的实力。
但广州对美国的贸易占比很高,在国际形势严峻的当下,对美贸易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反观重庆,作为内陆开放的高地,凭借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际物流大动脉的强力支撑。
今年上半年,重庆外贸进出口总值3651.8亿元,同比增长7.6%,虽然与广州还是有一定差距,但重庆的外贸主要面向欧盟与东盟,没有这种顾虑,增长速度很快。
图源网络
更何况,现在沿海产业内迁是大趋势,广州是迁出地,而重庆是迁入地,未来大量的产业都会从沿海迁入重庆,重庆东站的开通,让重庆对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更方便,更多内迁的企业员工可以通过高铁来到重庆。
沿海企业的落地,会让重庆的GDP更上一层楼。
从消费、投资、出口三方面综合来看,广州未来在GDP上很难超过重庆。
重庆的下一个目标,是深圳!
在我看来,深圳并不是遥不可及。
02
深圳并不是遥不可及
重庆与深圳的GDP有一定差距,但并不是遥不可及。
对于深圳而言,它和广州一样,面临着贸易战的影响与产业内迁的困扰,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其GDP增长的速度。
在今年,深圳主板大厂华擎就表示,计划将其位于中国深圳的部分制造业务搬离,以此来规避新关税所带来的成本上涨问题。
图源网络
更为严峻的是,由于高昂的土地成本与用人成本,不少企业都在纷纷逃离深圳。
富士康搬到了郑州、贵州,华为终端搬到了东莞,比亚迪将新能源汽车产能转移到了汕尾,周大福把深圳厂区部分生产部门迁往顺德。
图源网络
此外,史丹利百得、飞利浦、三星电子、爱普生、奥林巴斯等外企,也陆续撤离深圳。
图源网络
而早些年很多在深圳买房投资的中产家庭,如今由于房地产行业的深刻调整,资产迎来了大幅缩水。
而且在深圳,更多的是赚一辈子的钱都买不起深圳一套房的普通人,这与“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口号展现了巨大反差。
图源网络
对于普通人来说,深圳的高消费更是让生活变得艰难,有句话叫深圳挣钱深圳花,一分别想带回家,深圳如今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力相比当年早已大打折扣。
从微观层面上,这成为重庆赶超深圳的契机,重庆不仅是产业内迁的受益城市,更是由于较低的房价水平与较高的生活幸福感,加之强悍的基础教育,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前来定居。
从宏观层面上来看,重庆的发展,也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03
下一个目标,中国大陆第三城!
a.天时
重庆迎来了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与内陆开放双重战略下的黄金发展时期。
在过去,沿海城市吃尽了发展红利,构建起了完善的制造业体系,积累了雄厚的经济实力,成为不少人梦寐以求的机遇之城。
而如今,重庆凭借强大的的战略地位,成为对外开放的第一线,将机遇牢牢抓握在了手中。
摄影/傅宇江麟
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等一系列国际物流大动脉的建立,重庆的进出口贸易额正在不断扩大,已经超过了不少沿海城市。
尤其是以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产业为首的制造业,实力雄厚,前景广阔,成为重庆赶超深圳的资本。
在去年,重庆第二产业的增加值超越了上海,现如今在重庆前面的,也就只有深圳了。
b.地利
地利在于,重庆有着广袤的土地,8.2万平方公里的辖区面积,既保留了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又能为工业扩张、新城建设提供充足的土地储备。
图源网络
而深圳的辖区面积仅约2000平方公里,限制了城市的长远发展。
如今,深圳土地开发强度已达“天花板”数值50% ,远超国际警戒线(30%),经历数十年高速规模扩张后,这座超大城市正面临“无地可用”的瓶颈。
图源网络
同时,有限的土地更是让土地成本陡然增加,当一些大面积生产基地的产业寻求扩张时,深圳往往面临“一厂难求”的困境,只能将核心环节留在本地,把制造端向外疏解。
重庆的广袤土地正成为吸引优质产业落地的核心竞争力,2024年引进的比亚迪动力电池项目(投资额超百亿)、华为车BU西南研发中心,正是承接沿海高端制造转移的典型案例。
摄影/傅宇江麟
甚至不少央企也纷纷在重庆深化合作,而这恰恰是深圳在寸土寸金的格局中难以复制的发展红利。
所以,未来的城市GDP增长将受制于土地资源。深圳已经到了自身可利用土地的“天花板”,而重庆的发展之路还很长远。
c.人和
重庆还有着3200万常住人口的支撑,这同样是深圳难以企及的,深圳去年的常住人口大约1800万。
重庆的人均GDP只要增长一点点,通过3200多万人的体量放大,就能实现一个很大突破。
庞大的人口规模,不仅创造了巨大的消费市场,更成就了多样的产业发展。
摄影/傅宇江麟
重庆既能依托充足的劳动力发展电子组装、汽车零部件等产业,又能通过人才结构优化培育软件、金融等高端服务业,形成“全产业链覆盖”的独特优势。
这种产业生态的包容性,使得重庆在经济周期波动中展现出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即便某一产业遭遇短期冲击,庞大的人口基数支撑的多元需求仍能托举城市经济稳步前行。
同时,这也为重庆吸引了更多人才,在去年,重庆吸引了34.5万青年入渝留渝,今年更是将目标提到了40万。
摄影:浮云
我们再来看看今年的数据:
7月29日,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召开二季度新闻发布会。今年1—6月,全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43.4万人、同比增长2.4%,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24.1万人,引进人才3.3万人。(来源:重庆日报)
重庆市青年发展型园区、社区、街区地图 图源重庆发布
有了源源不断的青年涌入,重庆的经济发展,更是充满了活力。
不管从微观角度还是宏观角度来看,重庆GDP赶超深圳都已成定局,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
04
结语
从稳坐中国经济第四城,到剑指第三城,重庆的崛起是多重优势叠加、长期厚积薄发的必然结果。
重庆既有消费的强大市场,又有投资的强力支撑,还在出口持续做大做强,而广袤的土地、庞大的人口基数、日益优化的产业生态,以及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战略机遇的加持,更让重庆有了赶超深圳的底气。
重庆下一个目标,
中国大陆第三城!
更新时间:2025-08-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