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懵了! 竟没想过中国也会报复? 忍无可忍: 商务部出台报复措施

欧盟这两天一定有点懵圈,原本认为吃定中国逼迫在稀土领域让步的制裁措施,竟然直接被7月6日中国商务部一纸禁令给挡回来了,禁止欧美大额医疗器械项目进入中国!同时还表示在华的医疗器材公司投标不受限制,说白了就是冲着欧盟原产地医疗设备来的!

中国早就在高端医疗设备上突破了,禁止欧盟的设备进入,就是为国产的高端医疗设备让路,这下欧盟有点傻眼了!军用稀土没捞到,自家的医疗设备以后再想进中国可是有点困难了。欧盟也不想想,巴统和瓦森纳协议可是限制了中国70多年,现在也尝尝那被禁的滋味!

商务部出台措施:限制欧盟医疗器材进入中国

7月6日,商务部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对自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采取相关措施答记者问时表示欧方不顾中国释放的善意和诚意,采取限制措施,构筑新的保护主义壁垒,中方不得不采取对等限制措施。中国财政部发布的通知中公布了详细信息:

采购人采购预算金额4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医疗器械时,确需采购进口产品的,在履行法定程序后,应当排除欧盟企业(不包括在华欧资企业)参与。对于参与的非欧盟企业,其提供的自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占比不得超过项目合同总金额的50%。上述措施不适用于仅自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能够满足采购需求的采购项目。该通知自2025年7月6日起施行。

之所以中国政府出台这样的禁止措施,是因为在6月20日,欧盟委员会依据《国际采购工具》(IPI)宣布禁止中国企业参与价值500万欧元以上的欧盟医疗器械公共采购项目,同时要求中标方使用的中国原材料比例不得超过50%,该措施于6月30日生效,有效期为5年。

中国忍无可忍!只准你来不准我往?

欧盟似乎根本就想过中国会对此报复,或者说根本就是在打赌中国高端医疗设备无法替代!中国高端医疗设备确实长期被欧美霸占,比如核磁共振仪(MRI)、计算机断层扫描设备(CT)领域主要是西门子、飞利浦,另外还有美国通用公司,这几大巨头占据了全球主要市场;

除了核磁共振设备外,还有包括心脏起搏器、血管支架、心脏瓣膜等介入治疗器械、在腹腔镜、关节镜等微创手术设备领域,外科手术机器人与精密手术工具等,欧盟也占据了相当大的优势。另外部分市场则被美国厂商占据。

据公开数据,2017年中国从医疗设备进口总额为204亿美元,欧洲进口占比37%为75.48亿美元;2020年,进口总和为223.56亿美元,欧洲进口占比43%为96.13亿美元;2023年进口333.5亿美元,欧洲进口占比43%为143.4亿美元。

欧洲进口的医疗设备进口额连年上升,2023年更是突破了千亿人民币!如此大一个市场,竟然被欧美设备把持?其实也不全是,近些年来国产高端医疗设备突破不少,比如在MRI(核磁共振)领域,国产设备占比已达35.1%,CT市场的占比国产已经占53%以上,手术机器人领域也已经突破,国产手术机器人占有很大优势。

问题来了,国产高端医疗设备已经突破,为何进口总额还连年增加?原因很简单,中国近些年来大中型医院建设如火如荼,需要采购大量MRI以及CT机等高端医疗设备,即使国产替代占比越来越高,但市场总额快速增加的情况下,欧洲高端医疗设备的销售额依然在连年增加。

所以完全想不明白欧盟为什么执行这种几乎“自杀”的禁止策略,就不怕中国对等报复吗?中国高端医疗设备已经崛起了,同类设备价格是欧美产品的1/3~1/5,甚至是·1/10,欧洲与中国的“蜜月期”也不好意思用行政手段干预,但现在欧盟竟然不长眼,出台“禁止中国参与价值500万欧元以上的欧盟医疗器械公共采购项目”。

欧盟市场有中国大吗?2024年中国对欧盟医疗器械出口额为739.83亿元,约合103.9亿美元,相比之下欧盟出口中国的金额则要高得多,几乎是中国出口欧洲的1.5倍。并且中国出口欧洲除了部分CT、MRI设备,大部分都是利润比较低的中低端医疗设备,还有一次性医用耗材。

简单地说就是中国挣得少,欧洲挣得多!禁止后中国可以用更低的成本采购设备,而欧盟则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去采购替代商品,因为大部分医疗领域的一次性用品,除了中国能提供质量好价格低廉的产品外,其家提供的质优与价廉是不可兼得的,所以各位看到底是谁赚了谁亏了?

因此各位是不是发现一个问题了?中国应该是早就想动用行政手段干预这个医疗设备市场了,只是碍于欧盟与中国的友好氛围,而中国一直都是伸手不打笑脸人,都不好意思出台政策!这次欧盟不长眼主动实施了这个完全是吃力不讨好的操作,这不就是给中国提供口实了吧,各位看到欧盟出台政策有个5年的期限,中国商务部可没说期限啊,以后解封就遥遥无期了!

巴统和瓦森纳协议限制中国70多年,现在欧美也尝尝被禁的滋味!

或许这就是欧盟病急乱投医吧,6月25日,欧盟驻华大使豪尔赫・托莱多表示,欧洲请求中方理解欧洲企业的 “恐惧和顾虑”,磁铁短缺对欧企造成了 “非常、非常严重” 的影响!欧洲出台“禁止中国参与价值500万欧元以上的欧盟医疗器械公共采购项目”的大背景,是中国在今年4月4日出台的重稀土管制措施,这事情是特朗普对全球加征关税,中国出台的一系列报复措施之一而已。

这个管制措施可不只是针对美国,而是针对全世界,不过各位要搞清楚了,是管制而不是禁止,依然可以走审批流程获得稀土!6月初中国已经承诺加快处理欧洲企业稀土出口申请,同时中方还放松了对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的稀土管制,中国对民用领域稀土限制正在逐渐放开,但禁止稀土用于西方军工产业。

欧美都需要稀土,现在也尝到被禁止的滋味了

稀土对欧洲确实非常重要,欧洲的三大战略产业都少不了稀土,而且俄乌战争后欧洲正在能源转型,这个稀土尤为重要!如下是欧洲各领域稀土使用比例:

2024年欧洲轻稀土进口自中国的比例在90%以上,主要份额是高端稀土永磁铁等,电动车与欧洲比较有优势的风力发电等领域用量非常大;重稀土几乎100%来自中国。中国控制全球40%的轻稀土储量及90%的精炼产能,几乎100%掌握了重稀土技术与产能。

尽管在6月初中国已承诺加快在民用领域的稀土审批,但是军事领域应用依然被禁止,目前不知道欧洲的重稀土储备,但可以了解的是欧洲就算有富余的重稀土也将被运往美国。5月12日中美日内瓦谈判后中国并没有放开重稀土管制,美国疯了一样逼迫中国开放重稀土,不惜祭出禁止EDA工具和C919发动机,但在日前又不得不开放以换取中国在稀土领域让步。

所以欧洲的行为有两个可能,一个是因为在军工领域得不到稀土逼迫中国让步,另一个也有可能是站台美国疯狂撕咬中国,这些可能性都存在!这个禁止还没3个月就疯了啊,中国可是被欧美联手一起在巴统以及瓦森纳协议禁止了70多年!

所谓的巴统协定(CoCom)全称为《关于常规武器与军事技术出口控制的协商委员会协定》,是 1949 年由美国牵头,英国、法国等 17 个西方国家组成的多边出口控制机制,旨在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军事及敏感技术禁运,防止战略物资和先进技术流入这些国家,维护西方在冷战中的技术优势,1994年该协定解散。

巴统协定将中国列为 “非市场经济国家”,实施严格的出口限制,涵盖军事装备、尖端工业技术等领域。尽管1980年代对中国的限制略有放宽,但核心的高技术产品和军民两用技术仍被禁止出口,这一限制长期制约了中国在航空航天、精密制造等领域的技术发展。

巴统协定结束后不要以为限制就没了,1996年接替巴统的《瓦森纳协定》开始实施,旨在控制常规武器和军民两用物品及技术转让。现有42个成员国,印度也是成员国哦!秘书处设在维也纳,实际受美国控制,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有技术封锁,到现在瓦森纳协定依然“健在”。

中国一度收到这两个协议的极大限制,但随着中国制造2025设下的目标突破,中国在绝大部分领域都不再有短板,甚至很多领域都已经走到了全球最先进的行列。所以在中美关税大战开始后,中国老神在在,任凭美国如何出招都非常淡定,这就是手中有货心中不慌,这次欧洲禁止中国医疗产品后立马就是对等报复,这就是底气!

不过这也后在去年年底后中国改变战略“威慑”方式有关,中国越来越不介意公开军事装备,还图片视频一起上;在反制与报复政策上,能谈就谈,不能谈就直接公开报复措施,比如针对美国在4月2日的加关税,在4月3日中国公开“喊话”后的4月4日直接出台了报复措施,重稀土管制就是当天出台的,这下美西方都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了,勿谓言之不预!

中国一直都非常讲究师出有名,事出有因,所以在没有合适的氛围烘托下,很多稳准狠的政策也不好意思出台。但要是不长眼撞到枪口上来那就不好意思了,并且这种措施一旦出台,收回来就难了!比如立陶宛,到现在还在黑名单里;澳大利亚搞事,求了4-5年才开放;加拿大搞事,到现在还在赎罪。

我们非常理解欧洲对稀土的恐惧,正如我们当年对巴统和瓦森纳协定的恐惧一样,但种花家忠告欧洲,恐惧是没有用的,时间久了只会吓出心脏病来,与其怕得要死,不如拿出点诚意来谈判,恐吓禁止是没有用的,中国人根本就不吃这一套!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0

标签:财经   商务部   欧洲   忍无可忍   中国   措施   稀土   欧盟   领域   美国   协定   采购   医疗器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