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独子,民国“阿斗”,被蒋介石戏弄一辈子!

民国有这样一位人物,他头顶着“国父之子”的耀眼光环出生。他的父亲,是改写中国近代史的伟大革命先驱;而他,却在历史浪潮的拍打下,走出了一条充满争议与波折的道路。

孙科

他是民国太子,本应大展宏图,却为何在政坛上屡屡碰壁,被贴上“平庸无能”的标签呢?

显赫家世与年少成长

孙科,作为“国父”孙中山的独子,其一生注定与政治紧密相连。1891年10月20日,孙科出生于广东香山翠亨村,母亲卢慕贞是孙中山的原配夫人。

尽管出身名门,但孙科的童年并非一帆风顺。孙中山投身革命,长期漂泊在外,卢慕贞带着年幼的孙科辗转澳门、檀香山等地,父子相聚时间很少。

孙科与孙中山

不过,孙中山并未忽视对儿子的教育。有次孙中山从英国归来,带给孙科一百多本英文名著,叮嘱他勤奋阅读。在父亲的督促下,孙科养成了热爱读书的习惯,为其日后的学识奠定了基础。

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不仅充满艰辛,资金消耗也极为巨大。1908年,一直资助孙中山的兄长孙眉产业破产,17岁的孙科失去经济依靠,只能半工半读,在檀香山圣路易斯学院继续学业。

这一时期,孙科在孙中山的安排下加入同盟会,利用业余时间为同盟会刊物《自由新报》《大声周刊》做编辑,以煽动民族情绪的题材唤醒海外华侨的革命意识。

1912年,辛亥革命成功,孙中山在南京建立民国政权,孙科也得以与母亲团聚。然而,孙中山与卢慕贞的婚姻却因宋庆龄的出现而破裂。1915年,孙中山与卢慕贞离婚,孙科对父亲此举颇为不满,既为母亲的遭遇心痛,也为父亲的新婚感到羞耻。

为提升个人素质,孙科与妹妹孙婉、孙娫赴美留学,留学经费还是袁世凯帮忙出的。1912年,孙科考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主修文科,尤其喜爱城市规划和铁路建设课程。

孙中山父子都对铁路情有独钟,孙中山曾提出建设350万里铁路的宏伟计划,孙科后来任铁道部部长时,也提出50年内建设10万英里铁路的计划,为中国铁路建设勾画蓝图。

取得文学学士学位后,孙科又到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经济学硕士。在美期间,他与香山同乡华侨陈淑英结婚,婚后生活拮据,但孙科依旧勤奋好学,展现出独立自主的品质。

初涉政坛与广州新政

1917年,孙科学成归国,此时孙中山在广州组建护法军政府,孙科追随父亲脚步投身政治,到广州大元帅府当秘书,正式开启政坛生涯。

1921年,广州改制为市,在陈炯明等广东本土人员的支持下,孙科受命草拟广州市暂行条例,并出任首任广州市长。

1921到1926年,孙科先后三次出任广州市长。他首次获得独当一面的机会,干劲十足,运用积累的城市规划知识,在广州大兴新政。

有后世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城市制度的开创者非孙科莫属。孙科对广州满怀感情,用广州的简称“穗”字为四个女儿取名,分别为孙穗瑛、孙穗华、孙穗芳和孙穗芬。

孙中山曾说,让孙科做广州市长,主要责任是筹款,此工作劳怨交集,应由自己儿子来承受。

然而,广州市长一职并不好当。当时护法军政府只控制广东一省,只有广州一座大城市,粤西、粤北尚未开发,粤东发展艰难,维系军队和供给政府的财政缺口全指望广州调拨。

孙科年少成名,脾气暴躁,国民党元老胡汉民曾评价他因是孙中山之子而有革命脾气,因在国外长大而有洋人脾气,因是独子而有大少爷脾气。

胡汉民

1923年,孙中山让参议长胡汉民到广州市政厅提款50万大洋作军费,胡汉民派侍卫副官张猛去找孙科要钱,孙科却大发脾气,胡汉民得知后与孙科对质,孙科竟动手打胡汉民。孙中山得知后怒不可遏,也加入冲突,后被众人劝住,孙科赔礼道歉才了结此事。

在国民大革命时期,孙科凭借“太子”身份,在周围聚集了以吴铁城为中坚力量的小团体,形成太子派。他固守己见,反对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在国民党广州党部成立南极俱乐部,父子关系一度紧绷,不久后孙科辞去广州市长一职。

政治风波与晚年归宿

1925年3月,孙中山在北京临终,孙科悲痛不已。孙中山去世后,孙科的命运发生转折。1925年11月,西山会议派在北京召开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

孙中山葬礼

孙科与西山会议派遥相呼应,成立孙文主义学会上海分会。次年1月的国民党二大上,主持大会的汪精卫、周恩来和鲍罗廷对反苏反共的太子派与西山会议派展开清算,虽打算惩治孙科,但碍于其身份未实行。此后,随着北伐军势如破竹,孙科立场转变,表明拥护三大政策。

孙科对苏联态度亲昵,留学美国期间常翻译发表有关苏俄十月革命的新闻,抗战期间积极改善中苏关系。对于农工阶级,他也表示重视,认为若忽视农民和工人,革命将重蹈辛亥革命覆辙。然而,1927年4月12日后,孙科政治立场再次转变,倒回右派。

立场多变成为孙科后半生的重要标签,也体现在他与蒋介石的关系上。1927年4月,孙科高喊打倒蒋介石,次年却与胡汉民一起倡导与蒋介石合作,到南京国民政府任职,后却大失所望。

1933年,蒋介石妥协,改任孙科为立法院院长。孙科主持宪法起草,秉持父亲与胡汉民的宪政长制,提出实行内阁制,但与蒋介石的总统制规划不符,宪法草案被改得面目全非。孙科对蒋介石架空与掣肘怀恨在心,又与广州方面联络,谋划再度反蒋,还支援福建政变。

抗日战争时期,孙科除兴办铁路事业、建设交通大学,在国内表现并不出众,只是在争取苏联外交方面有所成绩。1948年,蒋介石操纵总统与副总统选举,安排孙科竞选副总统,却因一位女子出了差错。

孙科在蒋介石家宴上

孙科情史丰富,年轻时与陈淑英结婚,后在上海结识交际花严蔼娟,两人未婚同居四年。1935年,孙科又邂逅蓝妮,为其写下字据,抛弃严蔼娟。

1948年副总统选举中,蓝妮成为孙科对手的攻击目标。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中央信托局没收蓝妮名下德产高级建筑涂料,孙科为向蓝妮展现实力,要求罚款,此事被对手利用。面对舆论诋毁,孙科不仅未为蓝妮辩解,还与她撇清关系,引发蓝妮不满,导致其副总统大梦泡汤。

蓝妮:民国名门四女之一

1949年4月,南京被解放军接手,孙科在解放战争时期几乎无存在感,但仍被列为43名头等战犯之一。国民政府前往广州后,孙科与李宗仁不和,于1949年3月8日辞职退位。下野后的孙科隐居香港,生活困窘。

1952年,孙科与陈淑英和好,游历欧洲后携家人到美国定居。由于不敛财,全家在美国穷困潦倒,有段时间只吃得起番薯。

此时,大陆和台湾省都向孙科抛出橄榄枝。1965年,孙科决定去台湾省,蒋介石组织上千人夹道欢迎,并让他担任考试院院长。1966年蒋介石寿辰时,孙科亲自撰文为其祝寿。

1973年9月13日下午,孙科在台北荣民总医院病逝,年83岁。蒋介石为其主持隆重葬礼,下治丧书。

纵观孙科一生,始于漂泊,终于漂泊。他渴望证明自己,却因立场摇摆不定、能力有限,始终难以摆脱“国父之子”的光环束缚,在风云变幻的民国历史中,处于演员与看客之间,是一个颇为尴尬的角色。

素材源自@北洋班长

#历史##民国##孙中山##人文#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6

标签:历史   阿斗   独子   蒋介石   民国   孙中山   广州   西山   檀香山   之子   父亲   同盟会   市长   辛亥革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