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至14日,2025中国咖啡冲煮/杯测大赛城市赛中部(南宁)赛区举行,近50名选手齐聚一堂,以精湛技艺演绎咖啡的无限可能。这场赛事,不仅是一次技艺的比拼,更成为观察中国咖啡消费变迁与地域文化发展的窗口。
技艺角逐:6分钟的专业呈现
12日上午10时,比赛正式开始。4号选手曲世源在候场区低声练习,默诵一段精心准备的讲稿。登台后,他从磨豆、萃取到冲泡,动作流畅、讲解清晰,不到6分钟,便将亲手制作的咖啡报送评委。评委从技术规范性、风味呈现和表达感染力等多维度对他进行评分。
冲煮大赛现场。
“我从高二开始接触咖啡,跟随老师学习两年,对咖啡文化有一定理解。”曲世源赛后告诉记者。他介绍,比赛统一使用相同豆源,胜负关键取决于冲煮技艺——“磨粉粗细、萃取时间、水粉比例甚至注水手法,每一个细节都影响最终风味。”
风味捕捉:杯测赛场上的敏锐挑战
14日上午,咖啡杯测比赛开始。现场,两位选手正品尝咖啡,一旁的工作人员负责计时,每轮结束后迅速更换咖啡样品。
杯测大赛现场。
本次比赛设6组咖啡,每组3杯,其中2杯口味相同,另一杯独特,选手需在短时间内找出差异。一位谢姓选手表示,他已参加过4次此类赛事,包括南宁2次、北海1次及厦门总决赛。
中国咖啡联盟委员会委员强华表示,这项赛事由中国咖啡联盟发起,至今已成功举办十届,是国内咖啡行业规模最大、参与度最高的专业比赛之一,每年吸引1500—3000多名咖啡师参赛。“今年城市赛将选拔5人晋级中部区域半决赛,最终选出6人进入全国总决赛。”她指出,“咖啡师的专业水准折射出一座城市咖啡行业的发展水平。就我在南宁的调研来看,本地咖啡文化正蓬勃成长,值得点赞”。
赛场上,选手品鉴咖啡。
咖啡市场变迁:从“小资”情调到大众化饮品
作为大赛承办方的海岸咖啡,是南宁本地资深的咖啡品牌代表。其工作人员提到,近年来南宁的咖啡消费持续升温,尤其受到年轻人、上班族和自由职业者青睐。咖啡师的专业能力被视为行业核心——不仅需掌握扎实的基本功,更需对咖啡怀有深刻的理解与热爱。真正优秀的咖啡师能够凭借萃取技术、产地知识以及文化传递能力,赢得顾客信赖。
从工艺看,意式咖啡依赖机器压力萃取,手冲咖啡则更突出产地风味,无压力干预,更能展现咖啡豆本身的丰富层次与香气。而咖啡的风味是复合体验,既有“愉悦的苦”,也有需避免的“负面风味”,这些特征在咖啡树种植与处理阶段已奠定基础。
“自在周末”玩咖COFFEE市集。
“南宁的咖啡市场一直在扩张。”一位咖啡供应链商家告诉记者,2017年以前,南宁仅有约20家咖啡门店,消费形态以商业咖啡为主,多数店铺依靠空间与环境吸引顾客,单杯销量有限导致价格偏高。当时中国人年均咖啡消费量仅约3杯,与欧洲国家年均300余杯差距巨大。如今,南宁的咖啡门店数量增长至约1200家。2025年,全国人均咖啡消费预计提升至10杯,折射出国内市场的快速扩张与消费者接受度的不断提高。咖啡产地的格局也在悄然变化。过去中国咖啡豆以云南为主产区,如今广西百色等地逐渐加入种植行列,形成更多元的本地供应链。例如南宁本土品牌“玛雅柠檬茶”就曾在百色寻找咖啡豆资源,体现出国内产区与产业链的持续优化。
咖啡市集。
夜幕降临,赛场旁的咖啡市集渐渐热闹起来。暖黄色的灯光下,家长带着孩子悠闲散步,母亲们聚在一起聊着孩子的教育,父亲们则走向摊位,一边品尝咖啡,一边与摊主交流风味心得。
“咖啡早已不是从前那种‘小资’符号了,它正从轻奢走向大众化。”一位摊主笑着说道,“你可以选择几块钱一杯的瑞幸,也可以为环境体验走进星巴克——咖啡正在变得日常、自由而多元。”
不必等到深夜,快乐就在这一杯咖啡的香气中缓缓升腾。
更新时间:2025-09-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