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兰政府最近的操作,聪明反被聪明误。
想借助对中国企业的强硬姿态在国际舞台上刷存在感,顺便向美国示好,结果不仅没占到便宜,自己却被反噬。

11月2日,安世中国发布声明,直接告诉外界:库存充足,哪怕断供,订单都能保到年底之后。换句话说,这招根本没打疼中国。
而荷兰自己呢?欧洲芯片、尤其是汽车工业,对安世的依赖可不是摆设。晶圆一断,受影响的不只是东莞工厂,还有整个欧洲的供应链。
事情的核心围绕一家叫安世半导体的公司展开。这家公司本质上是中企闻泰科技在欧洲的重要布局,而它在中国东莞的封装测试工厂,是全球功率半导体产业链的关键一环。
表面上看,荷兰政府“出手”是因为所谓“国家安全”问题。但熟悉背景的人都知道,这背后其实是美国新一轮对华科技围堵政策的一部分。
美国打的是“穿透性规则”,也就是说,哪怕你不是中国企业,只要你跟中企有瓜葛,它也要插上一脚。

于是,荷兰就成了“带头响应”的那一个。它冻结了安世在荷兰的部分资产,还要求更换中方任命的CEO。这等于直接否定了中企在欧洲的正当投资权益。
但比这更让人瞠目的是,荷兰政府不仅动了手,还嘴硬地否认自己是“听令美国”,反而对外宣称这是“自主判断”,试图用国家安全的幌子洗白行为。
问题是,他们显然低估了中国反制的能力和决心。
10月4日,中国商务部发出明确指令,暂停安世半导体从中国出口某些特定货物。这一下子就卡住了安世荷兰工厂的后端环节——封装和测试。
结果荷兰非但没有收手,反而选择继续硬抗。10月26日,它反过来宣布对中国工厂断供晶圆,试图断掉中国工厂的生产来源。这种“你断我,我断你”的做法,在商业领域里其实极其罕见,尤其是发生在互相依赖的关键产业链上下游之间。

荷兰这么做,想的可能是中方会因此慌乱,甚至主动求和。但现实却证明他们想多了。
荷兰这波操作,不仅没对中国造成实质伤害,反倒把自己产业链逼到了悬崖边上。
作为全球功率半导体重要一环的安世半导体,中国方面当然不是等着挨打。除了反制措施外,中企还把一个更让人尴尬的事实摆上了台面:荷兰方面拖欠安世中国近10亿元人民币的工程款项。
注意,这可不是空口说白话。安世中国明确指出,荷兰那边的工厂在与东莞封装测试工厂合作期间,已经积压了将近10亿人民币的应付账款,并且迟迟未结。
这笔账拖了多久?为什么不还?
荷兰方面从头到尾都没有给出一个明确说法。反而是在这笔钱没结清的情况下,率先对中企实施断供。这种操作,在国际商业交往中可以说是极其不专业、不讲诚信的。

中国企业这次也不再忍气吞声。安世中国在声明中没有客气,直接亮明态度:这笔账到时候必须全额结清,一分都不能少。
对比一下,荷兰一边打着国家安全的旗号冻结资产、干涉管理,一边又拖欠巨款、单方面断供,这种“吃相”确实难看。这不仅破坏了中荷之间原本良好的经贸合作氛围,也让更多国家对荷兰的企业信用产生质疑。
就在中荷这场半导体博弈进入胶着阶段时,荷兰政坛传来了更劲爆的消息——议会众议院完成了新一轮选举,执政联盟全面洗牌。而原本担任“看守首相”的斯霍夫,也将在近期正式卸任。
斯霍夫上台以来,最主要的两项政策,一个是紧跟美国援助乌克兰,另一个就是在对华事务上表现出“强硬姿态”。结果这两件事都没给他加分,反倒成了压垮他的稻草。

选举结果显示,六六民主党获得176.77万票,以微弱优势战胜自由党(175.36万票),赢得了组阁权。按照程序,六六民主党领袖罗布·耶滕将提名组阁协调人,开始与其他政党谈判组建新政府。
而斯霍夫,作为过渡时期的“看守首相”,将黯然离场。
这场下台,并不是孤立事件,而是多重政策失败的总和。尤其在对华政策上,斯霍夫政府一味跟随美国,缺乏战略独立性与产业现实考量,才导致现在既失了政权,又伤了经济。
更关键的是,荷兰国内其实早已有声音质疑政府在半导体事务上的处理方式,认为其做法过于激进,忽略了本国企业的实际利益。
从这一系列事件来看,荷兰政府之所以落到如此境地,说到底是没有站稳“主心骨”。在中美战略博弈的大背景下,一味选择站队美国,结果不仅没赚到好处,反而是自己先“中招”。

安世半导体事件只是冰山一角。中企在欧洲市场一直是合规运营、合法投资,结果却因为政治因素被频繁干预、打压,这对中企来说是一种打击,对整个欧洲市场来说,何尝不是一种破坏?
更别说,荷兰的这种做法,其实也让其他国家看在眼里。今天是安世,明天可能就是别的企业。一旦国际社会开始质疑荷兰的投资环境和契约精神,那损失的就不是一家企业、一笔订单,而是整个国家的信誉和经济前景。
所以,这件事到最后,不只是一个断供晶圆的技术问题、一个10亿欠款的财务问题,更是一个选择失误的结果。

中方的回应其实已经足够理性,也足够克制了。不是不让你合作,也不是不愿沟通,但凡你有点务实态度,这事儿根本不至于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
而现在,首相要下台了,政坛要重组了,企业要补漏洞了,欠账也得还了。这么一通操作下来,荷兰拿到了什么?除了一个“被打脸”的教训,恐怕什么也没捞着。
参考资料:
遭停供晶圆后,安世中国最新发声:库存充足,积极启动多套预案
2025-11-03 06:46·环球网
#头条媒体人计划#
更新时间:2025-11-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