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夜微寒
编辑|沐语纪史
2025年10月底,全球稀土领域掀起一场以美国为首声势浩大的“联盟运动”。
外界传言特朗普飞赴东京与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会晤,将要敲定美日稀土战略合作协议。
此前不久,美澳刚签署85亿美元稀土大单,马来西亚也主动递出合作橄榄枝。
一时间,美国主导的“西方稀土小圈子”看似形成合围之势,宣称要彻底摆脱对中国的依赖。
但这场闹得沸沸扬扬的联盟大戏,真能撼动中国在稀土领域的绝对地位吗?

稀土作为“工业维生素”,是国防军工、新能源汽车、芯片制造的核心材料,谁掌控了稀土供应链,谁就握住了现代工业的命脉。
美国深谙此道,牵头组建了一个横跨大洋洲、亚洲的稀土联盟,试图重构全球稀土格局。
这场联盟大戏的开篇,始于美澳之间的85亿美元协议。
澳大利亚坐拥全球第四的稀土储量,矿石品位更是世界第一,全球45%的稀土勘探投资都集中于此,自然成为联盟的“原料基地”。
紧随其后,美日的合作将联盟推向高潮,美国稀土企业REAlloys与日本国有能源和金属矿产支持组织(JOGMEC)签署谅解备忘录,计划共建西澳大利亚镓精炼厂。

推进从矿源到磁体工厂的垂直整合,日本还承诺向美国转让稀土分离和磁体制造技术,目标直指钕铁硼、钐钴等高性能磁体的规模化生产。
更值得玩味的是,在特朗普抵达东京前一天,马来西亚首相安华已向高市早苗递出稀土合作邀请,涵盖勘探、精炼、高附加值产品生产的全产业链。
马来西亚同样手握丰富的重稀土资源,却苦于技术和资金不足,长期停留在低附加值阶段,想借着美国“重组供应链”的东风实现产业升级。
而这一切,大概率是特朗普幕后授意,其主导的联盟已扩容至包含加拿大、澳大利亚、东南亚国家和日本的“反华小圈子”,企图构建“资源-技术-市场”的西方闭环。

美日澳联盟的高调亮相,掩盖不了其在技术、成本、产能上的致命缺陷。
他们以为“资源+技术+资金”的组合就能破解困局,却忽视了稀土产业数十年积累的工业生态壁垒。
技术上的“硬伤”首当其冲,稀土产业的核心在于精炼环节,尤其是重稀土的高纯精炼,全球92%的产能都集中在中国。
成本与周期的枷锁同样难以挣脱。中国凭借“串级萃取理论”和规模化生产,将稀土分离成本压至西方的1/10,纯度却能达到99.9999%。
而美国新建一座精炼厂,不仅需要20亿美元投资,还得面对动辄十年的环保审批和建设周期。

即便美日澳砸下百亿美元,产能爬坡仍需5-8年,且良率和成本都难以控制。
利益失衡让联盟内部矛盾暗藏,美国在合作中只提供资源和政策支持,不直接投资建厂,却让日本投入资金、输出技术并承担核心风险。
一旦合作成功,美国将掌控资源话语权,若失败,所有经济损失都由日本承担。
更让日本头疼的是,特朗普访日的核心诉求是催促其落实“投资换关税”协议。
这个协议要求日本出资5500亿美元,所谓的稀土合作,不过是日本给特朗普的“见面礼”,根本改变不了被“割肉”的事实。

面对西方联盟的围堵,中国早已跳出“禁矿”的初级思维,转向精准打击“技术链”的高阶反制。
这种反制不是封锁,却让西方联盟的每一步都受制于人。
中国的核心优势在于全产业链掌控力,作为全球唯一实现“矿石开采—分离提纯—磁体制造—高端回收”完整闭环的国家。
中国不仅在重稀土精炼领域占据绝对主导,还掌控着从离心萃取槽、焙烧窑等核心设备,到萃取剂、耐腐蚀材料等关键辅料的全链条供应。
西方联盟即便能找到替代矿源,也难以摆脱对中国技术和设备的依赖。

更关键的是,中国的规模效应让成本优势难以撼动,西方想在短期内重建完整产业链,无异于痴人说梦。
而日本的困境更能印证中国的优势,2010年稀土断供后,日本花了十几年时间建立储备、投资海外项目、研发回收技术。
还在2023年砸下10亿美元推进“稀土技术创新”,但至今仍未突破量产瓶颈。
日本每年需要4万吨稀土,80%用于新能源汽车、精密仪器等高端制造,对纯度和稳定性要求极高,而联盟提供的澳洲粗矿、越南低纯度精矿,根本无法满足其需求。
丰田、本田、索尼等日本核心企业,深知自身利益与中国供应链深度绑定,根本不敢真正与中方掰腕子。

美日澳联盟的稀土豪赌,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的结局。
他们误将政治意愿当作经济规律,忽视了中国在稀土领域的绝对优势,最终只会沦为“政治正确、经济破产”的闹剧。
日本在这场博弈中无疑是最尴尬的角色,作为美国的“挡箭牌”和中国眼中的“叛逃者”,日本夹在中间两头不讨好。
原本想通过稀土合作稳固对美关系、抬高国际地位,结果却沦为美国战略的“铺路石”。

日本的工业产业本就江河日下,如今强行绑定美国的“去中国化”战车,只会让自身制造业雪上加霜。
一旦中方进一步收紧管制,日本的汽车、电子、半导体产业将首当其冲受损,其多年积累的高端制造优势可能毁于一旦。
西方联盟的“去中国化”目标,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
他们面临的不仅是技术、成本、时间的三重压力,还有供需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

全球新能源汽车、风电设备的磁体,八成以上来自中国,西方联盟短期内根本无法填补这一缺口。
即便未来5-8年产能爬坡成功,其高昂的成本也会让产品失去市场竞争力,最终要么接受亏损,要么回头采购中国产品。
这场稀土博弈的本质,不是资源的争夺,而是技术主权和工业生态的较量。
中国的胜利,源于对产业链核心环节的掌控,源于几十年如一日的技术积累,更源于尊重工业发展规律的理性布局。
西方联盟若真想构建韧性供应链,不应幻想“去中国化”,更不应被美国裹挟进这场无谓的对抗,而应寻求“风险可控的共存”。

稀土战争的底牌,始终牢牢掌握在中国手里。
美日澳联盟的仓促表演,不仅无法撼动中国的胜势,反而会让世界看清一个真相,在工业文明的赛道上,没有捷径可走,唯有脚踏实地积累,才能掌握真正的话语权。
未来,中美稀土博弈或许会更加激烈,但结局早已写在现实里,谁能掌控技术、降低成本、完善产业链,谁就拥有最后的主动权。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信息来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中国新闻网:《特朗普将访日 双方或就提高防卫费、巨额投资等交换意见》2025-10-27
2.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特朗普:美国将与柬埔寨、日本和韩国签署贸易协议》2025-10-26
更新时间:2025-10-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