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修复海岸线16.9公里,盐城一项目获联合国大奖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张学法 记者 姜振军)9月8日,在山东省人民政府与自然资源部共同主办的“2025 海洋合作发展论坛”上,首届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大赛评选结果正式揭晓。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射阳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完成生态修复面积8.9平方公里,保护修复海岸线长度16.9公里,最终该项目脱颖而出,获评“重点项目”奖。

射阳县作为江苏省海域及湿地面积最大的县份,同时也是世界遗产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海洋生态保护工作意义重大。近年来,受海岸侵蚀、围垦养殖、外来入侵物种等诸多因素影响,当地海岸带面临着生物栖息地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等一系列严峻问题,区域生态系统质量下降明显,严重威胁到世界自然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在此背景下,射阳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应运而生。

该项目总投资2.63亿元,是我国首个遗产地内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修复区域涵盖北区(双洋港南至运粮河岸段)和南区(港南垦区)两个修复区,共完成生态修复面积8.9平方公里,保护修复海岸线长度16.9公里。项目以海堤生态化建设、退渔还湿、海岸线整治三大工程建设为核心,致力于构建稳定、健康的海洋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减灾协同增效。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射阳项目展现出诸多创新亮点。项目创新性地在侵蚀性粉砂淤泥质海岸开展离岸生态潜堤建设,这在东海片区尚属首次。通过在离岸100—200米处建设潜堤,有效削减了波浪能量。同时,结合堤身生态化建设、背海侧生态化建设,进一步提升了海堤的生态功能,并在侵蚀高滩陡坎处进行抛石护坎工程,防止高滩进一步蚀退。

退渔还湿工程以“微地貌整饰、本地植物引种、潮汐水动力调控”为核心,重构与恢复海岸带潮滩盐沼湿地。通过湿地水文条件修复、湿地微地貌修复、盐沼湿地植被修复等技术,开展滨海湿地修复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射阳河北部退渔还湿还特别考虑了盐沼植被减灾种植优化设计。最终,项目首次在侵蚀性粉砂淤泥质海岸,构建起“离岸潜堤—抛石护坎—盐沼湿地—生态化海堤—后滨植被防护带”的海岸带综合立体防护体系。

省级验收专家组对射阳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项目突破性地在南黄海区域为牡蛎、藤壶等海洋生物营造了生境,填补了生物多样性长期缺失的一环。同时,项目首次运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在滨海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地区域内开展接近自然状态改造和生态保护修复。在生态监测方面,项目区还首次监测发现全球极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在此栖息的IUCN红色名录受威胁鸟类达34种。

(受访者供图)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2

标签:科技   盐城   联合国   海岸线   大奖   项目   射阳   湿地   盐沼   生态   海洋   海岸   海堤   植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