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介(1005 - 1045),字守道,兖州奉符(今山东泰安东南)人,是北宋著名的哲学家、儒家学者、经学家、文学家,泰山五贤之一,学者习称其为徂徕先生。
石介著作颇丰,主要有《易解》《易口义》《唐鉴》《政苑》《徂徕先生文集》《三朝圣政录》等。他的思想以维护王权为要,其 “道”“气” 论、道统说,为宋代巩固王权、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文学方面,他倡导 “明道”“致用” 的为文原则,开理学文学批评的先河。同时,他还积极排斥佛、道二教,抨击四六时文,对北宋儒学复兴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被宋代理学家评价颇高,与胡瑗、孙复一起被后人合称为 “宋初三先生”。
初过潼关值雨 北宋 · 石介
二十年来忆华山,扬鞭西笑入秦川。
浮云何苦深遮闭,岂是三峰不好贤。
“二十年来忆华山”:开篇第一句,诗人便点明自己对华山有着长达二十年的思念。“忆” 字,饱含深情,说明华山在诗人心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二十年的时光跨度,增添了情感的厚重感,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华山的眷恋之情由来已久。这也暗示了华山或许承载着诗人的某些回忆、理想或向往,引发读者对诗人经历和心境的好奇。
“扬鞭西笑入秦川”:“扬鞭” 这一动作,生动地描绘出诗人骑马前行时的洒脱姿态,充满了豪情壮志。“西笑” 一词,化用了桓谭《新论》中 “扬雄作《笑林》,人皆以为笑,雄少失父,作《法言》,人皆笑之,后雄为《解嘲》,人皆以为笑,故曰‘扬雄笑’” 以及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等所表达的一种自信、豪迈的情感。“入秦川” 则交代了诗人的行程方向,展现出他进入秦川时的积极态度,仿佛对未来充满期待。此句与上句形成呼应,二十年的思念之后终于踏上了前往华山所在的秦川之地,情绪从回忆的深沉转变为前行的激昂。
“浮云何苦深遮闭”:这句诗描绘了眼前的景象,潼关一带,浮云重重,深深遮蔽了远处的景物。“何苦” 二字,赋予浮云以人的情感,仿佛在责问浮云为何要如此无情地遮挡视线。这里的 “浮云”,既可以理解为自然界的云朵,也可能象征着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阻碍或困扰,如政治上的小人、生活中的挫折等,暗示着诗人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可能面临着诸多困难和干扰。
“岂是三峰不好贤”:“三峰” 指华山的莲花、毛女、松桧三峰,也可代指华山。“好贤” 即喜爱贤才。诗人在这里以华山自比,认为自己并非不被赏识,不是因为华山(象征着理想之地或明主)不喜爱贤才,而是因为浮云的遮蔽才使得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不能被及时发现和施展。这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主题,将自然景象与个人的政治遭遇和理想追求紧密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自身才能的自信,以及对被埋没、被阻碍的不满和无奈。
雨晴复赋一绝 北宋 · 石介
过关何事懒摇鞭,酷爱三峰落马前。
天气清明新雨后,山光日色满秦川。
“过关何事懒摇鞭”:首句以疑问的语气开篇,“过关” 点明了诗人的行程状态,即已经经过了潼关。“何事” 引出后面 “懒摇鞭” 的原因。“懒摇鞭” 描绘出一种悠然闲适的状态,诗人此时不再急切地策马前行,似乎被眼前的某种事物所吸引,引发读者对其原因的好奇。这种描写也为诗歌营造出一种轻松的氛围,与之前 “扬鞭西笑入秦川” 的急切形成对比,体现出诗人心境的变化。
“酷爱三峰落马前”:此句紧承上句,解释了 “懒摇鞭” 的原因。“酷爱” 直接表明诗人对 “三峰” 的极度喜爱之情。“三峰” 依旧指华山的莲花、毛女、松桧三峰,诗人甚至在马前就如此钟情于这几座山峰,可见华山三峰的魅力之大。“落马前” 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与三峰的近距离接触,仿佛已经沉浸在华山的美景之中,不愿匆匆离去,突出了他对华山的痴迷程度。
“天气清明新雨后”:这句诗描绘了雨过天晴后的天气状况。“天气清明”,“清明” 一词不仅形容了天空的清澈明亮,也给人一种清新、舒畅的感觉。“新雨后” 点明了天气变化的背景,经过雨水的洗礼,空气变得更加清新,景色也更加秀丽。这一句为下一句描写景色做了铺垫,营造出一种宁静、美好的氛围。
“山光日色满秦川”:“山光” 指华山的山色,“日色” 即阳光。“满秦川” 生动地描绘出阳光照耀下,华山的山色与阳光相互辉映,充满了整个秦川大地的景象。“满” 字使画面具有了动态感和立体感,仿佛阳光和山色在秦川大地上肆意蔓延,展现出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此句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广阔展现得淋漓尽致,也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赞叹之情。
过温汤 北宋 · 石介
骊山山下水洋洋,一勺之多解破唐。
敢告后人商鉴近,温汤今日是唐汤。
首句 “骊山山下水洋洋”,描绘出骊山脚下温泉水盛大流淌的景象,“洋洋” 一词生动地表现出温泉水的充沛、流淌不息,为下文的议论做了铺垫。
次句 “一勺之多解破唐” 则笔锋一转,以夸张的手法指出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一勺温泉水,却有着足以使唐朝破败的力量。这里并非指温泉本身有如此魔力,而是借温泉指代唐玄宗与杨贵妃在骊山温泉的奢靡生活,这种生活被诗人认为是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句以小见大,将唐朝的兴衰与温泉这一具体事物联系起来,引发读者的思考。
“敢告后人商鉴近”,诗人明确地向后人发出告诫,希望后人能够以唐朝的兴衰为鉴。“商鉴” 即 “殷鉴”,原指以商朝的灭亡为鉴,这里借指以唐朝的历史教训为鉴。“近” 字强调了唐朝的历史教训离当时的北宋并不遥远,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温汤今日是唐汤”,此句将今日的温汤与唐朝的温汤相提并论,暗示北宋时期也存在着类似唐朝的奢靡之风或潜在的危机。诗人认为,虽然时代不同,但如果不吸取历史教训,重蹈覆辙并非不可能,从而进一步强化了诗歌的警示意味。
#原创诗歌##原创诗词##诗词##唐诗宋词##头条创作挑战赛##七绝#
更新时间:2025-05-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