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探宝:39件宋簪与20万暴富梦碎

声明:本文故事情节皆为虚构,人物、地点、事件是基于艺术表达的创作,与现实无关。所用图片并非真实人物影像,仅作辅助叙事。故事根据真实内容改编,意在传递积极价值观,呼吁读者遵纪守法,弘扬友善、正义等正能量,共建和谐社会。

江苏一男子受短视频"启发,花费千元买金属探测器野外探宝,挖出39件宋元时期银鎏金簪饰,转手卖了20万获刑5年。

一、致命探宝:39件宋簪与20万暴富梦碎


探测器发出刺耳的鸣叫时,刘三的手心渗出了汗水。


金属探头指向江苏省句容市郊外一处干涸的湿地公园河床,泥土中隐约可见半截青灰色的陶罐边缘。


他想起昨晚刷到的探宝视频——那些主播每次挖出古钱币时夸张的欢呼,还有镜头特写里沾着泥土的“宝贝”在清洗后闪耀的金光。


此刻,他颤抖的双手疯狂刨挖,指甲缝里塞满黑色淤泥,直到那只沉甸甸的陶罐完全暴露在初秋的阳光下。

三个月前,刘三还是个普通的仓库管理员。


当算法将“野外探宝”视频推到他手机首页时,他的人生轨迹悄然改变。


画面里金属探测器的每一次鸣响都像金币落袋的声响。


鬼使神差地,他花掉半个月工资网购了同款设备,从此下班后的闲暇被荒郊野外的探寻填满。


废铁、残瓦、生锈的自行车链条...直到这个枯水季,他想起了童年玩耍的湿地公园。

陶罐在客厅地板上裂成碎片时,金光刺得他睁不开眼。


39件缠着泥渍的首饰散落一地,簪首錾刻的凤凰在牡丹丛中振翅欲飞,缠枝卷草纹环绕着钱纹与几何纹样,即便被淤泥包裹,仍透出千年匠心的华贵。


其中一支六边形锥形筒簪上,联珠纹勾勒的纹样边框间,隐约可见“冯三郎冯金制银”的阴刻楷体字迹。


刘三瘫坐在地板上,心脏狂跳——短视频里的暴富神话,竟在自己手中成了现实。

欲望的齿轮开始转动。


在古玩市场认识的掮客老沈接过照片时倒抽冷气:“宋元银鎏金簪!可这新出土的土腥味...见不得光啊。”两人心照不宣地编造了“家传宝贝”的谎言。


当浙江买家王某某将20万元现金摊在宾馆床上时,刘三把脸埋进钞票堆深深吸气,递给老沈1.88万元好处费。


那一刻,他选择性遗忘了《文物保护法》第五条:中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遗存的一切文物,属国家所有。


半年后手铐锁上腕骨时,刘三才想起检察官展示的证据照片:那支被追回的鎏金龙纹银簪上,蛟龙腾空逼向火珠的凌厉姿态。


经鉴定,39件文物中有4件国家二级文物,6件三级文物,其余为一般文物。


句容市人民法院的判决书上,“倒卖文物罪”五个黑体字下,他看见了自己五年的青春化为乌有,附带三万元罚金;老沈因主动投案获缓刑,却同样背负一万元罚金。

二、辰哥分析:


刘三的悲剧始于对短视频的盲目信任。


平台算法推送的“探宝暴富”内容经过精心剪辑,刻意放大了挖到宝物的瞬间快感,却隐去了法律风险与考古伦理。


文物鉴定显示,这些银鎏金簪饰采用了宋代典型的锤揲、錾刻、镂空工艺,如簪首鱼子纹底上高浮雕的凤凰牡丹纹样,其历史价值远超20万赃款。


法律对文物犯罪量刑明确:倒卖三级以上文物属“情节特别严重”,最高可判十年。

三、辰哥忠告:


1、法律红线不容试探:根据《刑法》第326条,以牟利为目的倒卖国家禁止经营文物,5年以上徒刑并非虚言;


2、文物价值在馆不在私:宋代银簪上的“冯三郎冯金制银”等铭文,是研究南宋金银器作坊制度的一级史料,唯有专业机构能破解其密码;


3、警惕算法制造的财富幻觉:短视频的“幸存者偏差”将极小概率事件包装成常态,诱使普通人赌上人生。


下一次探测器鸣响时,请记住:拨通文物局热线,才是真正开启宝藏的钥匙。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7

标签:历史   文物   鎏金   句容市   纹样   陶罐   视频   算法   隐约可见   罚金   淤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