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鼓楼下,钟楼边,有家叫哈尼个旧的小菜馆,到今年已经进入第14个年头了,掌门人是来自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的彝族姑娘,文娟。文娟从家乡云南红河州带来了红米线,北京的胡同烟火让这碗红米线落地生根。
文娟
【钟鼓楼下一抹“红”】
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这里锡矿资源丰富,据说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就已经有采矿活动,是世界闻名的“锡都”。“个旧”这个名字,一种说法是彝语“矿石多”的意思,另一种说法是彝语“荞麦多、农作物多”的演变,其实无论哪种解释,都是在讲这座四季如春的小城,物产丰富。梯田红米是红河州的特产,所含的营养物质远远高于当地所产的白米,用红米制作成的米线,呈现自然的淡红色,软滑中又饱含韧劲,米香味更浓。不过因为红米线成本相对较高,且又小众,所以在北京很是少见。在北京做了14年的云南菜,文娟发现基本上只有在自己家才能吃到红米线,所以,她把凉拌红米线做成了自己的招牌。
别看是简单的凉拌米线,调料里大有讲究。辣椒油是文娟自制的,里头有不少种云南特有的香料,调味还要用到云南特有的卤汤汁和一种当地的甜酱油。在北京开店,文娟特意调整了一些料的配比,还加入了北京本地老字号品牌,六必居出品的原酿酱油,来增加香气。六必居的原酿酱油采用精选优质非转基因大豆,经过多道工序精制而成。不使用焦糖色、防腐剂、甜味剂以及增鲜剂,保持高盐稀态发酵酱油的固有风味特点,酱香浓郁,味道鲜美,滋味醇厚。
拌制好的红米线,米香中透着微微的甜,淡淡的辣,丝丝的咸,层次丰富,是来自小城个旧的地道风味!
【个旧炊锅新亮相】
最近一段时间,由于各种原因,店里的不如以前忙碌,周围的朋友、邻居热心地建议文娟把成本价格高的红米线,换成普通米线,有的提议上外卖,既能多些收入,也贴合现代人的快节奏生活,可文娟始终没同意,她有自己的坚持,红米线是她坚守了13年的特色招牌,上外卖她怕影响了菜品的口味,辜负了这么多年攒下的好口碑。除了特色的红米线,文娟还把老家的另一种特色美食“炊锅”带到了钟鼓楼下。
炊锅是文娟老家逢年过节家里餐桌的主角,锅里是用了十几个小时炖出来的鸡汤,再煮上自己做的肉丸,香肠、腊肉、酥肉、豆皮、蛋卷,一锅有荤有素,一家子人围着好不热闹亲切。
【胡同里的人情味儿】
文娟今年47岁,之前做的是旅游工作,2010年,文娟带着家乡的旅游团,第一次来到北京,她发现当时的北京人对云南菜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一碗过桥米线上,这一块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于是,这位果敢的彝族姑娘决定要把个旧风味带到北京,要在首都做好家乡美食。2011年,她在钟楼湾胡同里,盘下了一间小店,认真做了十几年的家乡菜。
文娟很喜欢钟鼓楼,也很喜欢自己小店所在的胡同,虽在闹市却不吵不闹,静谧而又充满了烟火气。当时独自来北京开店的文娟,普通话都还讲不利落,在满是京腔的胡同里,原本就内向的她,一开始很担心融不进这里的生活,是北京人的包容和热情,让文娟在这里扎下了根。店里忙不过来的时候,街坊大姐就来帮忙,自己分身乏术的时候,邻居大哥也能来搭把手。文娟的真诚,和胡同里街坊们的热情,让文娟很快融入了北京的胡同生活。如今十几年过去了,隔壁院的大哥帮着帮着,已经成了店里的主厨,几位邻家的大姐来着来着,也成了店里的一员,每天大家一起吃饭,一起工作,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一家人。文娟也在这里成了家,5年前还有了可爱的女儿文静。
【胡同小店的坚守与突围】
文娟有两个坚持,一个是坚持不做外卖,因为她觉得网购其实会增加自己的成本,还不如让来店里消费的食客多得点实惠。最重要的是,网购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冲淡了生活里最诱人的烟火气。另一个坚持就是要保持品质食材,做好家乡味。
【人情味永远是底牌】
文娟的个旧风味餐厅在鼓楼和钟楼之间,站在屋顶上和钟鼓楼合影非常出片,这是全北京罕见的打卡地。想到就干,这是文娟的一贯风格,她装修了屋顶,于是,从现在起,北京多了一个钟鼓楼的打卡地。
在拾掇屋顶的时候,文娟突然发觉,自己在这里工作生活了14年,竟然一次都没有真正登上过钟鼓楼。钟鼓楼竟然是她生命里“最熟悉的陌生地”。站在钟楼上远眺京城,近观自己的小店,让文娟心里生出新的希望和力量,守住这家小店,就是守护了自己的梦想,守住了自己最爱的人间烟火和情谊。
哈尼个旧
店铺地址:钟楼湾胡同48号(钟楼东门)
内容来自BRTV 生活频道《味道掌门》栏目/BRTVi 生活公号,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关注 BRTV 生活频道,及时获取更多实用内容!
更新时间:2025-09-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