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英国《金融时报》扔出一记重磅炸弹:荷兰政府居然打着"保障"本土产业的旗号,上演了一出"接管"中国芯片企业安世半导体的大戏。
10月12日,闻泰科技发布的公告揭开了这场闹剧的全貌: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先是下达部长令,要求安世半导体及其全球30个主体的资产、知识产权、业务及人员进行为期一年的“冻结”,任何调整都被禁止;
紧接着,荷兰当地法院应三位外籍高管的紧急请求,不仅暂停了闻泰科技创始人张学政在安世的董事职务,还任命了一名拥有“决定性投票权”的独立董事,将闻泰持有的几乎全部股权交由第三方管理。
这一系列操作下来,相当于直接剥夺了中国企业的合法股东权利,把一家中国控股的半导体巨头硬生生从资本层面“肢解”。
要知道,安世半导体可不是什么无足轻重的小公司,它是闻泰科技2019年斥巨资收购的核心资产,早已成为这家中国科技巨头的“利润压舱石”。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安世半导体贡献了147.15亿元的营业收入和22.97亿元的净利润,在全球功率分立器件公司中排名第三,中国市场更是连续多年稳居第一,尤其在汽车半导体领域,它更是全球数一数二的龙头企业。
2025年上半年,即便在行业波动中,其营收仍同比增长11.23%,净利润增长17.05%。这样一家运营稳健、技术领先的企业,怎么就突然成了荷兰政府口中需要“特殊管控”的对象?
荷兰方面给出的理由是“国家安全”,但这个借口未免太过牵强。安世半导体的主营业务是分立器件、逻辑器件和MOSFET,这些都是半导体产业中的成熟技术领域,根本不涉及所谓的“敏感先进制程”,连荷兰自己的半导体巨头ASML都不会将其归为需要限制的范畴。
这种莫须有的指控,说白了就是为掠夺行为找的一块遮羞布。
回溯整个事件,荷兰政府的操作充满了双重标准的虚伪。
2023年,美国联合日本、荷兰限制对中国半导体设备出口时,荷兰副首相兼外交大臣胡克斯特拉还曾表态“世界相互依存,要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声称荷兰愿继续成为中国“可靠和稳定的合作伙伴”。
可短短两年时间,荷兰就把“多边主义”抛到了脑后,甘愿沦为美国遏制中国科技发展的马前卒。这种转变背后,既有美国的政治施压,也有荷兰对本土半导体产业的狭隘保护心态。
毕竟,安世半导体在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的竞争力,让荷兰有些坐不住了,借着“国家安全”的名义打压中国企业,既能讨好美国,又能为本土企业扫清竞争障碍,这算盘打得不可谓不精。
但荷兰似乎忘了,半导体产业是高度全球化的产业,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
安世半导体在全球拥有超过2.5万家客户,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工厂遍布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供应链早已深度融入全球体系。
荷兰政府的粗暴干预,不仅会打乱安世的正常运营,更会引发全球客户和供应商的恐慌,进而冲击整个汽车半导体供应链的稳定。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次事件中还出现了企业内部管理层与外部政治力量“联动”的可疑迹象。三位外籍高管在荷兰政府下达部长令的第二天就紧急向法院提诉,而法院未经充分庭审就迅速做出有利于他们的裁决,这种“无缝衔接”很难不让人怀疑背后存在预谋。
闻泰科技在声明中直指这种行为是“借政治压力剥夺股东权利、颠覆公司合法治理结构”,可谓一语中的。
从商业伦理角度讲,这三位高管的做法完全违背了职业经理人对股东的忠诚义务,他们利用政治势力谋取个人或小团体利益,不仅损害了闻泰科技和全体股东的权益,也破坏了跨国企业的治理规则。
而荷兰法院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更是让“司法独立”的招牌蒙羞——将政治因素凌驾于商业契约和公司法之上,做出如此具有倾向性的裁决,这哪里是维护正义,分明是在为政治干预商业活动保驾护航。
事件发生后,闻泰科技迅速做出回应,明确表示将“运用一切合法合规的手段维护自身权利”,一方面积极与供应商、客户沟通以稳定经营,另一方面启动国际法律程序,并主动对接中国政府寻求支持。
这种坚决维权的态度值得肯定,但我们更要看到,这起事件绝非个例,而是当前全球科技领域地缘政治博弈加剧的一个缩影。
美国为了维持在半导体产业的霸权地位,不断加码对中国科技企业的制裁,从限制设备出口到打压企业并购,无所不用其极。而荷兰等国家在中美之间摇摆不定,最终选择牺牲商业原则和国际信誉,配合美国的遏制战略。
这种做法短期内或许能让他们获得一些政治好处,但从长远来看,必然会付出沉重代价。
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依赖于开放合作和自由竞争,一旦陷入“阵营化”“碎片化”的陷阱,各国都会成为受害者。
荷兰今天可以以“国家安全”为由掠夺中国企业,明天其他国家也可能用同样的理由对待荷兰企业,这种“丛林法则”一旦盛行,整个全球产业链的信任基础将不复存在。
对于中国而言,这起事件也敲响了警钟。虽然中国半导体产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一些关键领域仍面临“卡脖子”风险,海外资产的安全保障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外交沟通,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贸规则,同时也要加快本土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进程,提升应对外部风险的能力。
闻泰科技的遭遇告诉我们,在全球化时代,企业的海外布局不仅要考虑市场和技术,更要做好政治风险的防范。但无论如何,荷兰政府这种赤裸裸的掠夺行为是站不住脚的,它既违反了WTO的基本原则,也违背了欧盟一贯倡导的市场经济和公平竞争理念。
国际社会不会容忍这种“强盗逻辑”,中国企业更不会屈服于外部压力。
随着闻泰科技法律程序的推进和中国政府的介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场披着“国家安全”外衣的掠夺终将被挫败,正义会得到伸张。而荷兰政府也该好好反思,失去了商业信誉和国际信任,它还能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走多远?
参考资料:
荷兰政府以莫须有的“国家安全”为由,冻结安世半导体全球运营,闻泰科技刚刚发文:强烈抗议,谴责“夺权”外籍高管——每日经济新闻
明抢了?荷兰政府接管中资芯片制造商,中企强烈抗议——观察者网
更新时间:2025-10-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