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逼急了?500%对华关税再临,特朗普正式向华宣战,下最后通牒

文|耳东东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中和结尾

10 月刚过半,中美贸易就接连抛出 “重磅炸弹”。

特朗普在白宫直言 “美国正与中国陷入贸易战”,美国财长贝森特紧接着宣布:

85 名参议员拟授权对中国购俄石油征 500% 关税。

而中国商务部此前已敲定,11 月起对稀土设备等关键物项实施出口管制。

双方动作密集交锋,这场贸易博弈的激烈程度远超以往,背后的深层较量更值得细究。

10 月 10 日,特朗普率先释放强硬信号,称因中国 “咄咄逼人的贸易立场”。

美国将从11月1日起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加征 100% 关税,这一税率较此前大幅提升,一时间引发中美商界震动。

可仅仅五天后,美国财长贝森特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表述更显激进,他透露约 85 名参议员准备支持授权特朗普。

针对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这一单一行为,征收最高达500%的关税。

同时特朗普已下令美国大使通知欧洲盟友,希望欧洲国家同步采取类似措施。

从100% 到500%,关税数字的飙升看似威慑力十足,但仔细分析便知实际意义有限。

对于出口贸易而言,关税超过 100% 时,商品在进口国市场基本失去价格竞争力,后续再提升税率,更多是一种政治姿态的表达。

以中国输美消费品为例,即便美国对某类中国家电加征100%关税,部分美国经销商已开始转向第三国采购。

但调研发现,这些所谓 “第三国货源” 中,有近60%仍是中国生产,只是经东南亚国家简单组装换标。

最终美国消费者不仅没买到非中国商品,还因中间环节增加多支付了20% - 30%的成本。

更关键的是,美国此次关税威胁存在明显的 “针对性漏洞”。

贝森特强调关税针对 “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可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后,部分用于国内炼化加工,生产出的石化产品再出口全球。

美国若仅针对原油进口环节征税,难以精准界定 “涉俄石油关联商品”,实际执行中极易引发贸易规则争议。

而且欧洲盟友对这一计划态度冷淡,德国经济部长公开表示,欧洲能源进口结构与美国不同。

若跟随美国对中国征高关税,将严重影响欧洲化工企业供应链,短期内难以配合。

面对美国的关税施压,中国的反制措施更注重 “精准打击”。

10月9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明确自11月8日起。

对超硬材料、稀土设备与原辅料、部分中重稀土,以及锂电池和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等关键物项实施出口管制。

这一举措直击美国产业痛点,尤其是稀土相关管制,对美国军工和尖端制造业影响显著。

稀土被誉为 “工业维生素”,美国F - 35战斗机的发动机、精准制导武器的元器件等,都离不开中重稀土。

此前美国虽一直在推动稀土产能国产化,但截至2025年。

美国本土稀土加工产能仅能满足国内需求的 5%,其余85%仍依赖进口,其中中国供应占比超60%。

中国实施稀土设备与原辅料出口管制后,美国通用原子公司等军工企业已出现生产预警。

该公司负责F - 35 发动机零部件供应的工厂,因稀土原料库存不足,已将部分生产线的开工率下调至70%。

在农产品贸易领域,中美之间的 “转向效应” 也逐渐显现。

过去几年,中国逐步将大豆等农产品的进口来源从美国转向南美。

今年1 - 9月,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量达6200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8%,而从美国进口的大豆量仅为1800万吨,同比下降22%。

这一变化直接冲击美国农业产区,美国中西部的艾奥瓦州、伊利诺伊州等传统大豆种植州。

已有近30%的小型农场因销路不畅面临资金链紧张。

部分农场主甚至不得不放弃次年的大豆种植计划,转向玉米等其他作物,这也给特朗普政府带来了不小的政治压力。

美国并非没有尝试反制,除了关税威胁,特朗普政府曾提及 “停止从中国进口地沟油”,但这一举措对中国相关产业影响微乎其微。

中国对地沟油的处理和利用已形成成熟体系,出口美国的地沟油主要用于工业生产。

占中国地沟油总利用量的比例不足 5%,即便美国停止进口,也可快速转向国内化工企业消化。

相比之下,中国的反制措施更贴合美国产业短板,形成了更有效的制衡。

这场贸易博弈不仅局限于双方政策层面,其影响已逐步渗透到中美两国的经济领域。

特朗普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0%关税后,美国股市率先做出反应。

10月11日当天,标普500指数单日下跌超2%,创下2025年4月以来的最大跌幅,其中零售板块和科技板块跌幅居前。

美国零售联合会发表声明称,加征关税将导致美国零售商的进货成本平均增加15% - 20%。

预计今年年底的圣诞购物季,美国消费者将为此多支付近800亿美元。

就在双方贸易交锋激烈之际,10 月 18 日,中美两国经贸问题牵头人进行了视频通话,这是特朗普宣布加征关税后的首次高层沟通。

会上,双方约定尽快举行新一轮中美经贸磋商,特朗普随后也表示。

计划在韩国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峰会上与中方实现会晤,这一系列动作释放出积极信号。

事实上,美国内部对高关税政策的质疑声也在不断加大。

美国商会10月15日发布的报告显示,有72%的美国企业反对对中国加征更高关税。

认为这将进一步加剧美国国内的通胀压力,同时导致企业失去中国这一重要市场。

报告还指出,2024年美国因对华贸易限制措施,已造成近50万个就业岗位流失。

若继续加征关税,预计2025年还将新增20万个岗位缺口。

从中国的态度来看,始终保持着理性和开放。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一贯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贸易分歧。

只要美方愿意基于平等互利的原则开展谈判,中方愿意积极回应。

同时中方也强调,在核心利益问题上不会妥协,将坚决维护本国产业安全和企业合法权益。

目前中美双方虽仍存在分歧,但已开启对话渠道,这为缓解贸易战紧张局势创造了条件。

接下来的经贸磋商和领导人会晤,将成为决定中美贸易战走向的关键节点。

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都清楚贸易战没有赢家,只有通过平等对话、互利合作,才能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这也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共同期待。

信息来源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025年10月16日《美国财长:美参议院准备授予特朗普对华征收最高500%关税的权力》

中评网2025-10-16《特朗普:美国与中国正陷入贸易战》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0

标签:财经   最后通牒   关税   正式   美国   中国   稀土   中美   贸易   大豆   俄罗斯   欧洲   反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