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发现500千吨大型锶矿有啥用?为啥媒体都炸了?

锶,这个在大多数人日常生活中几乎听都没听过的元素,最近突然冲上了中国热搜,原因很简单:中国在江苏发现了一处规模可观、含量罕见的大型锶矿,据央视新闻报道为大型锶矿品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它处在新能源、军工、半导体等高端产业链的核心位置。谁掌握了锶,谁就更有可能掌握下一代科技制造能力的主导权。

锶不是 “稀土”,但比稀土更容易被忽视掉

锶不是稀土,但它的战略地位和稀土几乎处于同一级别;从电动汽车的电机,到 5G 通信设备的核心元件,再到军用照明弹与医疗放射治疗,锶的身影无处不在,尤其在新能源和半导体领域,它正逐渐变成 “不可替代” 的关键原材料。

目前新能源汽车中,锶铁氧体磁性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辅助电机、家电永磁部件等领域,而新能源汽车高端驱动电机主要依赖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二者应用场景与技术定位存在差异

锶铁氧体材料能在辅助电机中提升效率,并在高温环境下保持稳定,对车辆基础功能的安全性有重要作用。在 5G 基站中,钛酸锶陶瓷是滤波器的主要材料,可以提升信号处理的精度和速度,对网络稳定性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锶的同位素是晚期癌症骨转移患者的 “止痛利器”。问题是,全球高纯度锶资源分布非常不均衡,中国虽然拥有世界第二的锶储量,但大多数属于中低品位矿提炼成本高、环境压力大,还要面对技术瓶颈。

相比之下伊朗和墨西哥拥有更高品位的矿源,中国、西班牙、墨西哥为全球高纯度锶产品主要加工国,其中中国占比约 45%,已成为重要加工基地。中国虽然有锶,但在高端产品加工与资源利用效率上仍有提升空间。

据 2024 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数据,中国高纯度碳酸锶对外依赖度约 20%-25%。考虑到这些进口产品大多来自墨西哥和西班牙,一旦地缘政治发生波动,供应就可能被中断。

江苏锶矿发现,不只是多了一座矿

江苏这次的锶矿发现也是一次地质技术路线的重大验证,过去中国很多找矿工作依赖浅层地质结构和传统勘探方式,常常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这次,江苏地质团队则采用了深部预测与多金属共生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在溧水盆地开辟出了一条新路径。

通过对开太 — 白马山断裂带的结构重组和地震剖面分析,研究团队判断该区域下盘存在 “第二赋矿空间”—别的地方找不到的,他们在地下超千米的深度挖到了 5 条隐伏矿体,我们这次靠的是数据建模和成矿机制的精准推演。

关键的是这批锶矿并非 “单打独斗”,而是与铜、铅、锌、硫铁等矿种共生,这种 “多金属共生体” 的经济价值很高。在实际开采中,可以通过联产模式分摊成本,整体开采费用比单一矿种低三成左右,尤其是在环保成本高企的今天,这种模式对中国矿业的可持续发展极具示范意义。

江苏锶矿的高品位与可开发性,意味着中国可以在不依赖进口的情况下,满足国内高端锶需求的 30% 以上。这对长三角地区的电子制造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来说,是一块 “定心石”。

过去中国的锶产业链上下游脱节,每年还得从海外进口精炼产品;现在,有可能从 “矿石 — 精炼 — 高端材料” 一条龙打通本土通道。

据中国地质调查局相关分析,中国这种依靠地质建模和深部勘探在传统矿区发掘 “新矿” 的方式,有助于提升本土锶资源自主供给能力,进而对全球锶市场供应链格局产生积极影响

中国锶产业的问题,不只在地下

虽然锶矿找到了,但真正想把话语权握在手里,还得补上产业链上的短板。现阶段,中国大部分锶矿企业仍然规模偏小、技术落后,开采方式粗放,资源浪费严重。

中低品位矿提炼成本约 2200-2500 元 / 吨,比进口产品高 10%-15%。而且每处理一吨矿石,就会产生近两吨废渣,环保压力极大。

特别是现在中国高纯度碳酸锶的生产能力仍然不足,像 99.99% 纯度这种用于半导体和精密陶瓷的高端产品,基本靠进口。这种 “两头弱” 的结构,让中国即使有矿,也很难在国际市场上说得上话。

要破局还是得靠技术,江苏目前正在推广智能矿山系统,试点无人运输、物联网监控和废水循环系统。这些技术如果能在全国范围铺开,不仅能显著降低环保成本,也能提升中低品位矿的经济性。

科研层面,正在推进生物浸出等新技术 ,通过微生物分解矿石中锶元素,提高提炼率,降低污染。这种方法一旦成熟,将彻底改写低品位矿 “不经济” 的旧逻辑。

在全球布局上,中国也开始推动企业 “走出去”,在墨西哥、伊朗等地投资高品位矿源,搭建国际供应链网络。这一策略与当年中国稀土产业的国际化路径高度相似,不是单靠本土储量,而是通过资源配置和成本控制,在全球市场上获得优势。

放眼未来,锶行业如果能像稀土那样形成 “资源 + 技术 + 标准” 三位一体的格局,中国在关键矿产博弈中的位置将大不一样。

在资源竞争的赛道上,中国正试图换一种打法

江苏锶矿的发现本质上是一场资源战略的 “技术胜利”。它不是靠天赐储量赢得的优势,而是靠深地勘探、理论模型和工程技术把原本看起来 “不值钱” 的地质单元变成了国家战略资产。

这种打法,正在成为中国应对全球资源竞争的一种新模式。传统上,大宗资源是比谁掌握得多;现在,是比谁能把已有资源用得更精。在全球供应链高度互联的当下,一个国家能不能掌握关键原材料的开采、提炼、加工和终端应用,直接决定了它在未来技术竞争中的地位。

资源的价值在于能否与产业链打通、与技术能力挂钩,2025 年,美国和欧盟都在加速关键矿产的多元化供应计划,推动制造业 “去风险化”。这意味着,未来资源博弈不仅是地质层面的竞争,更是 “谁能率先构建可控供应体系” 的竞赛。

对中国来说,江苏锶矿带来的启示很明确:资源安全不只靠拥有,更靠掌握。掌握技术、掌握模式、掌握节奏,才有可能在不断变化的国际局势中稳住脚跟。

信息来源:

重大突破!江苏新发现1处大型锶矿床---观索者网2025-10-2121:33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7

标签:科技   江苏   发现   媒体   中国   稀土   资源   技术   墨西哥   地质   产业链   品位   新能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