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国庆,赫鲁晓夫送了1吨纯金国徽,毛主席:他这是行贿来了

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在权力角逐中获胜,成功登上苏联最高领导人的宝座。

在他执政期间,中苏关系逐渐出现裂缝,最终走向彻底破裂,因此,他一直被视为中苏两国从亲密无间到反目为仇的罪魁祸首。

然而,实际上,赫鲁晓夫上台后,是非常重视与中国这个东方大国的友好关系的。

1954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五周年,中共中央决定举行一场盛大的庆典活动,赫鲁晓夫亲自来到中国参加庆典,并赠送了一吨纯金国徽,但毛主席却表示,他是来行贿的......

毛主席为什这么说呢?

看似最无“野心” 却是最终登上权力巅峰的赢家

1953年3月5日,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猝然长逝。

由于这位铁腕领袖既未留下政治遗嘱,也没有指定新的接班人,因此,使苏联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权力真空,这直接引发了克里姆林宫内错综复杂的权力博弈,苏联最高领导层的权力交接陷入了混乱状态。

根据当时苏共领导层的排名顺序,主管中央委员会日常事务的赫鲁晓夫位列最后,在他之前,马林科夫、贝利亚、伏罗希洛夫、卡冈诺维奇等权倾一时的核心人物,正为争夺最高权力展开激烈角逐

在这场你死我活的权利博弈中,谁也没有将赫鲁晓夫视作竞争对手,在他们看来,这个面容滑稽,长得像小丑一样的乌克兰人,最大的本事也就是供人取乐,充其量也只能给“三驾马车”充当傀儡。

他们之所以这么轻视-赫鲁晓夫,根源在于斯大林时期。

斯大林在宴请大家的酒会上,经常让赫鲁晓夫扮丑逗大家开心,每当此时,赫鲁晓夫便非常配合的穿上乌克兰的花裙子,扭动着肥胖的身躯,十分卖力的表演舞蹈,他跳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其他人则拍着手开心大笑。

对于这样一个看似老实巴交的人,谁又会将他与“野心”关联到一起呢?但最终的事实表明,他们都被赫鲁晓夫那看似笨拙,实则精明于内的表象给蒙蔽了。

赫鲁晓夫巧妙利用马林科夫、贝利亚等人对自己的轻视和不设防,暗中精心布局,精准的找到他们的致命弱点,逐一瓦解,最终一一铲除。

1953年9月,赫鲁晓夫在苏共召开的中央全会上,当选为苏共最高领导人。

赫鲁晓夫送中国纯金国徽 毛主席说他是来行贿

尽管赫鲁晓夫凭借高超的政治手腕,成功登上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的宝座,执掌了苏联的至高权柄,但赫鲁晓夫的政治根基却还很脆弱,他清楚地意识到,若要在苏联党内和社会主义阵营确立和稳固自己的地位,必须首先获得正以惊人速度崛起的东方第一大国----中国的支持。

赫鲁晓夫一上台,便开始向中国示好,通过与周总理等中国领导人几次接触,他从对方真诚的微笑及热情的握手中感觉到,尽管斯大林时代已成过去时,但中苏之间的友谊依然牢固如初,这让他内心感到踏实了不少。

随后,他积极调整对华政策,显著加强了对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及文化等方面的支持与援助力度

与此同时,他还一改斯大林时期苏联总以大党大国的姿态对待中国的做法,放下身架,主动与中国增进友好关系。

1954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五周年,我国计划举办一场盛大的庆典活动,并邀请苏联来参加。

可在苏联部长会议上,负责主持的马林科夫并未将中国的邀请当回事,按照以往的惯例,安排一位部长或者副部长级别的人物,率代表团前往庆贺即可。

但赫鲁晓夫却否决了这一安排,他情绪激动地对苏联外交部远东司的负责人表示:“中国是东方最大的国家,也是我们社会主义阵营的兄弟,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中共领导人,都来拜访过我们,现在新中国都成立五年了,我们苏联领导人竟然一个都未去过。这次中国的国庆庆典活动,我们怎能只派个部长或副部长去参加呢?”

赫鲁晓夫说完这番话,稍作停顿后接着道:“这次我要亲自前往中国参加国庆庆典。此外,你赶紧按照我的要求,给中国准备一个大礼包。

赫鲁晓夫要送给中国的大礼包包含以下内容:准备将旅顺海军基地交还中国,并安排苏军军队撤离;苏联在北京展览会参展的所有展品,全部赠送给中国;与中国签订两国科学技术合作协定;与中国进行谈判协商,将苏中石油公司、苏中金属公司、 苏中造船公司、苏中民航公司,这几家两国合股公司中的苏联股份出售给中方;此外,再送中国一个一吨重的纯金国徽。

然而,这个大礼包的筹备过程却并不顺利,苏联其他几个领导人极力反对郝鲁晓夫这么做。

不过,早已打定主意这么做的赫鲁晓夫,并不为那些人的反对意见所动,反而在他主持的一次中央会议上,言辞激烈地对持反对意见的人进行了驳斥,他说:“你们们难道没看到吗?现在资本主义国家都抱成团了。我们如果不与社会主义兄弟国家团结到一起,会有前途吗?特别是国土辽阔,人民众多的中国,我们更需要他们的支持......所以,我想你们应该明白我这么做的理由了吧.......

最终,苏共中央主席团通过了他的这个“大礼包”方案,并确定他为访华代表团团长。

1954年9月29日,赫鲁晓夫率苏联党政访华代表团抵达北京,这是苏联最高领导人首次来中国访问,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接待的规格最高的苏联访问团。

对于赫鲁晓夫亲自率团来华访问,我国党和政府非常的重视,并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

两国领导人正式坐下来会谈时,赫鲁晓夫送上了那个大礼包。

会晤结束后,党中央的领导人们纷纷对赫鲁晓夫首次访华,带来的丰厚可观的礼物表示赞赏,可毛主席却一针见血的指出:“赫鲁晓夫可不是单纯的送我们礼物,他是想获得中国对苏联的支持,所以说,他是来行贿的。

毛主席的高瞻远瞩和超乎常人的智慧,还真是不得不让人佩服,他一眼就看穿了赫鲁晓夫所想。

两国不可调和的分歧和矛盾 导致中苏关系恶化

虽然赫鲁晓夫是有目的的送了中国一份大礼,但不可否认的是,他打破苏联的常规,首次来华访问,也确实给中国提供了重要援助,同时将两国关系推向了新的高度,这一点在当时确实让两国人民都感到了欣喜。

赫鲁晓夫访华之后,随着中苏关系不断升温,两国逐渐进入了友好合作的“蜜月期”。

但这种美好的关系并没有维持多久,从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开始,中苏之间的分歧和矛盾逐渐显现,并呈不断加剧趋势。

这段时期,两国之间的矛盾和分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毛主席非常不满赫鲁晓夫对斯大林“一棒子打死”的批判方式;中苏两国在对待波兹南事件的态度上存在着明显差异。

苏共二十大之后,中苏在对待美国的态度问题上,产生了明显的分歧,苏联全然不顾其他国家的实际国情,强行要求他国服从美国的战略布局。

苏联为了达到与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导全球局势的目的,单方面转变了对美国的态度,丝毫不顾及兄弟国家--中国的感受。

苏联的这种做法,毛主席自然不能认同和接受。

众所周知,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美国对台湾虎视眈眈,支持蒋介石集团反攻大陆,中美两国已到了剑拔弩张立的地步,为了捍卫国家主权,毛主席果断做出了炮打金门的决策。

然而,毛主席这一决策却让苏联感到了强烈不满,赫鲁晓夫指责中国在实施这一举措前,不与苏联通报商量,这明显就是针对苏联对美改变政策而故意挑战。

后来,毛主席明确回应,这件事不关苏联的事,中国会自行承担这件事的后果,苏联这才罢休。

不过,通过这件事,让中国看清了苏联的真面目,苏联口口声声称与中国是同盟国,但在美国阻碍中国实现统一时,不仅不与中国站在统一战线对抗美国,反而还将中国用炮打金门的方式,来打击美国企图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看做是拖苏联下水。

赫鲁晓夫为了与美国缓和关系,而对中国实现统一漠然视之的态度,进一步加深了自二十大以来,中苏之间的分歧和矛盾。

自1957年的莫斯科大会之后,毛主席的国际威望以及中国的国际地位开始不断提升,这让作为社会主义阵营“老大”的苏联,出现了心态上的失衡。

1958年初,苏联在核动力潜艇试航成功后,由于当时卫星技术还尚未问世,因此远洋潜艇与本土指挥部之间的通讯和联络,成为了一个急待解决的棘手问题。

苏联海军反复讨论后,提出了两个解决方案,赫鲁晓夫对在中国海南岛建一个长波发射台的方案非常赞同,否决了另一个方案。

而恰好在此时,我国海军也向党中央提出了在海南岛建立长波电台的建议。

赫鲁晓夫得知这个信息后,心中惊喜,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两国可以共用,认为这是天赐良机。

在商讨两国共建项目的过程中,苏联提出建设费由苏联来承担7000卢布,中国承担4000卢布,建成后两国共同进行管理和使用。

然而,毛主席却不容置疑的明确表示,长波电台建设和运营方面全部由中国来负责,苏联只等着在建成后使用就可以了。

赫鲁晓夫不同意这个方案,随后便围绕着“长波电台”问题,与毛主席发生了争执,但毛主席依然坚持自己的决定

长波电台风波还未平息,紧接着两国又在共建“联合舰队”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

毛主席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坚决拒绝苏联的无理要求,这之后中苏彻底结束了蜜月期,两国关系从恶化走向破裂。

结语:

当初赫鲁晓夫带着厚礼来我国拜访,许多人都认为他与斯大林不同,能够放下大国大党的架子,力排众议,打破苏联的传统,令人感动,展现出了“老大哥”的风范。

唯有伟大领袖毛主席以敏锐的洞察力,看透了赫鲁晓夫出血本给中国送大礼背后的真实意图,因此,在后面的往中,毛主席始终对苏联保持着警惕,成功捍卫了国家主权,未被苏联的算计所蒙蔽。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3

标签:历史   赫鲁晓夫   国徽   纯金   国庆   苏联   中国   斯大林   美国   长波   苏中   领导人   中苏   大礼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