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国足0-2输给日本二队的比赛,真是让人憋了一肚子火。不是说不能输球,关键是输得也太难看了吧?全场被压着打,连像样的进攻都组织不起来。更扎心的是,人家派来的还不是主力阵容,就这我们还毫无还手之力。赛后刷手机,发现大家都在讨论一个事:就这水平,凭什么拿500万年薪?
说到薪水,最近有个新闻特别讽刺。某中超俱乐部为了留住一个18岁的小将,直接给了5年顶薪合同。好家伙,18岁就能年入500万,这搁哪个行业不是天方夜谭?反观日本球员,人家在J联赛拿着不到百万的年薪,踢出来的水平却能把我们按在地上摩擦。这差距,真的只是钱的问题吗?
每次国足输球,总有人说要送球员去留洋。但现实很骨感,咱们的球员出去了能踢上球吗?看看这几个前车之鉴:
陈彬彬
陈彬彬,前国奥队长,去了日本J3联赛,结果半年连一分钟上场时间都没捞到;
宁方泽
18岁的宁方泽,租借到J3球队FC今治,同样坐了半年冷板凳;
吴少聪
还有吴少聪,辗转土超、土甲、波超,两年半换了三支球队,总共就踢了18场比赛。
这些例子告诉我们一个残酷的事实:现在的中国球员,别说五大联赛了,就连亚洲三级联赛都站不稳脚跟。有专家说得实在:"别老想着一步登天去欧洲,先把目标定在J联赛、K联赛,能在那儿踢上球就不错了。"
现在的中超,随便一个主力球员年薪都是几百万。年轻球员刚冒头就能签大合同,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想想看,一个20岁出头的年轻人,突然有了普通人一辈子都赚不到的钱,他还会拼命训练吗?
这不是我瞎猜。看看日本球员的训练视频,再看看我们的球员在场上散步的样子,答案不言而喻。有球迷说得直接:"让一群千万富翁在场上拼命?这要求确实有点高。"话糙理不糙,钱来得太容易,谁还愿意吃苦?
总有人辩解:"球员是吃青春饭的,不多挣点以后怎么办?"这话听着在理,但细想不对。医生、教师、工程师哪个不是专业职业?人家干一辈子可能都挣不到球员一年的薪水。再说了,球员退役后就不能转型了?当教练、做青训、进校园,出路多的是。
关键是要摆正心态。足球就是个普通职业,凭什么一定要拿天价薪水?现在中超的薪酬体系完全脱离了实际水平,是时候该调整了。有建议说可以把顶薪降到150万,我觉得这个数都算高的。看看日韩联赛的薪资水平,那才叫合理。
说到底,降薪不是为了惩罚球员,而是要建立更健康的职业环境。当踢球不再意味着暴富,真正热爱足球的人才会留下来。当收入与能力挂钩,球员才会有动力提升自己。
看看我们的近邻日本,人家球员拿着相对普通的薪水,却在不断进步。为什么?因为他们把足球当成事业,而不是发财的工具。这种态度,才是中国足球最缺的。
每次输球后都是老一套:骂教练、骂球员、骂足协。骂完呢?一切照旧。现在问题就摆在眼前:薪酬虚高、留洋受阻、青训乏力。如果连这样的惨败都不能促使我们做出改变,那中国足球就真的没救了。
各位球迷朋友,你们觉得国足该不该降薪?球员拿着高薪却踢不出成绩,这合理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也许我们的声音微不足道,但至少要让更多人意识到:中国足球,真的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了。
更新时间:2025-07-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