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一个家庭的兴旺与和睦,并非凭空而来,它源于每一位成员发自内心的体谅与付出,更得益于代代相传的良好家风与家教。在我的家庭里,“互相体谅,彼此尊重”这八个字,便是我们最珍贵的传家宝,它如春风化雨,滋养着每一位成员。
这份家风的体现,首先来自我的公婆。爱人和我的工作都比较忙。我的工作单位距家有十几公里,朝六晚七是常态,有时晚自习结束回到家早已星斗满天。然而,二十年如一日,无论有多晚,当我推开门的那一刻,迎接我的总是一盏温暖的灯和桌上热腾腾的饭菜。公婆毫无怨言地承担了所有家务——做饭、刷碗、打扫卫生。自从孩子上学后,孩子七点半到校,我六点半已经出发上班。公婆便默默接过我缺席的那段时光:起床做早餐,准时送孩子到校;傍晚接回,陪写作业、再帮孩子整理次日上学物品以及衣物。去年老大高考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理想的大学,仔细想想,这份成绩单上,有公婆一半的功劳。从一年级开始,婆婆每天陪他写作业、盯背诵,孩子书包自己整理、作息自己调整,好习惯一点点刻进骨子里;周末带孩子去图书馆、上兴趣班,把“自律”两个字陪孩子写成了日常。

奶奶接孙子放学
整整二十年,他们没让我请过一次假、误过一节课。站在讲台上,我知道身后有两个人替我守着大后方,让我把知识安心地送到更远的地方。如今老二已步入小学,年过七旬的他们仍旧默默地承担着家里的一切事务:做饭、接送孩子、陪写作业。银丝愈发显眼,可那句“你忙你的,家里有我们。”仍稳稳托举着我们的小家庭。他们用最实在的行动,为我筑起了最坚实的后盾。他们从未将此视为额外的负担,反而常说:“你们安心工作,家里有我们。”这份无私的支持,让我能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
最让我铭记在心的,是我人生最需要帮助的几个阶段。2022年我母亲术后出院,我恰好带毕业班,教学任务极其繁重。正当我焦头烂额之际,公婆主动提出把母亲接到家里,接过照顾我母亲的责任。而最让我动容的,是疫情期间的艰难时刻。那时我担任高三毕业班的班主任,高考在即,学习一刻不能耽误。不料疫情形势突变,学校实行全封闭管理,我和学生们一起被封锁在学校整整一个月。消息来得突然,我心中最放不下的就是家中的两个孩子。就在我焦急万分时,他们的语气坚定而沉稳:“你放心在学校陪孩子们冲刺,家里孩子交给我们,一切有我们!”他们又一次义无反顾地扛起了所有责任,照顾孩子的起居,辅导功课,安抚孩子们思念妈妈的情绪。那一个月,他们是我最安稳的大后方,他们的支持,不仅是对我这个儿媳的爱,更是对我肩上那份教育责任的深刻理解和最大程度的尊重。
他们的这些举动,早已超越了普通的亲属情分,是一种将心比心的深切体谅与疼爱。他们体谅我工作的辛劳,也体谅我作为女儿和母亲的不易。这份体谅,让我感动,更让我学会了如何去爱。
良好的家风,自然也会延续到下一代的教育中。我们深知,一个充满爱与尊重的家庭氛围,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在教育孩子时,我们从不居高临下地命令,而是耐心地倾听他们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意愿。我们坚信,以身作则胜过千言万语。

年夜饭——孩子们和爷爷合影
孩子在我们的言行中,也早早地读懂了爱与被爱。他们知道,妈妈虽然工作忙碌,但每到周末或假期,总会想方设法带他们出去探索世界,放松身心。在女儿的作文中写道:妈妈不仅爱她,也深深爱着她的学生们。这种“爱”的教育,让她成长为一个懂得分享、富有同理心的孩子。她看到奶奶对妈妈的体贴,看到妈妈对工作的热爱,看到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这一切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的人格塑造。
这就是我们的家风,它没有写在纸上,却刻在每个人的心里。它体现在热乎的饭菜里,在危难时刻义无反顾的担当里,在无声的陪伴里,更在对彼此事业和梦想的尊重里。婆婆的体谅,让我懂得了感恩;我的奋斗,也赢得了家人的尊重;而我们共同营造的氛围,滋养了孩子的成长。
家和,方能万事兴。而“体谅”与“尊重”,正是成就“家和”最美的基石,也是我们能够馈赠给子孙后代的最宝贵的财富。
(太原市第六十中学校 赵静)
来源:锦绣太原客户端
更新时间:2025-10-3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