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卖对于瑞幸而言,只是阶段性补充。
作者 |钟艺璇
编辑 |乔芊
对所有咖啡、茶饮品牌而言,2025年Q3的叙事,都属于外卖季。
瑞幸也不例外。昨晚,瑞幸咖啡发布2025年Q3财报,营收152.9亿元,同比增长50.2%;净利润12.8亿元,同比下降1.9%;单季度门店总数净增超过3000家,全球门店总数达29214家。
外卖大战就像硬币的两面——它刺激了销量,贡献了瑞幸过去7个季度内最高的营收增速,另外,瑞幸自营门店(占据总门店2/3)销量表现优秀,同店GMV增长14.4%。
但另一面,受其影响,瑞幸增收不增利,近三年Q3的净利润率分别为13.7%、12.9%、8.4%,外卖大战直接导致今年Q3单店盈利能力大幅下降。
高昂的外卖配送费用,直接影响了瑞幸的成本结构。本季度,瑞幸配送费用大涨211.4%,高达28.9亿元,营收占比从9.1%上升到18.9%。
从今年7月以来,几乎所有的咖啡、茶饮品牌都被卷入三大平台的外卖大战中,但外卖订单对利润率的拖累已经显现,平台补贴的力度和持续性也开始疲软。瑞幸对于外卖大战的态度,也成为本次财报电话会关注的核心焦点之一。
电话会上,瑞幸CEO郭谨一承认了外卖订单对本季度销量的刺激,但他也明确表达,外卖对于瑞幸而言,只是阶段性补充。
“瑞幸是一个以快取为主的门店模型,咖啡业务最终还要回归到自提为主的常态,外卖更多是阶段性的一个补充。”对于原因,郭谨一做出解释,咖啡本质是一个点位驱动的线下生意,这决定了咖啡行业长期仍将以自提为核心,另外,当前外卖的履约成本会直接影响单杯盈利情况,且配送时长也会影响到咖啡的产品口感和即时消费需求。
针对外卖补贴回落的问题,郭谨一并未回避其对瑞幸销量的影响,随着平台补贴走向理性和精细化,“瑞幸明年同店增长也会遇到挑战和压力”。
不同于定价较高的精品咖啡,中国快取连锁咖啡品牌目前的主流价格带,决定了其成本结构较为极致,难以承担外卖所带来的压力。
哪怕是拥有中国最多咖啡门店的瑞幸,三季度利润压力都已经呈于纸面,换言之,这种压力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有头部咖啡品牌人士曾经告诉36氪,他所在的品牌今年也加入了外卖大战,“但内部一致认为,外卖只是辅助,基本盘在线下”。
另外,外卖补贴的刺激也在考验履约能力,门店密度、产品SOP以及供应链能力都在影响外卖交付效率。
并非所有玩家都能适应如此突然的节奏。一位头部奶茶从业人士告诉36氪,因为门店短期内无法承担大量订单,外卖大战开始后,他们选择将固定的几款产品作为补贴款,而非全线参与。
平台的补贴政策也在变化。一位咖啡品牌加盟商称,“如今的外卖补贴已经从平台出钱,转向了和品牌、加盟商共同补贴,单杯盈利空间仍在缩减。”
上述加盟商也表达了自己深深的担忧——外卖订单如今只挣吆喝不挣钱,伴随补贴回落,他的门店订单已经下滑明显,叠加冬季来临影响,未来短期内门店承压不小。更重要的是,持续多天的外卖大战,正在将门店原有的自提订单转化为外卖订单,新增订单不论,过去稳定的利润还在受影响,“大量用户的下单习惯已经被影响”。
而在外卖大战之外,三季度,瑞幸新增门店数惊人。更长远的视野里,瑞幸仍然将门店增长放在首位,维系规模优势。
郭谨一在电话会里,明确提到“当前阶段业务增速和市场份额增长,仍是瑞幸的战略重点”。从2023年末开始,面对库迪发起的9块9咖啡大战,瑞幸选择了快速扩张、抢占市场份额。2024年,瑞幸全年净增门店6092家。
直到今年,这家咖啡品牌的扩张速度不降反升,今年三季度,瑞幸净增门店3008家,截止9月30前,瑞幸今年净增门店已经达到6873家,超过去年全年。
一位消费投资人此前曾告诉36氪,在年初,瑞幸原定的今年开店目标是4千家,年中调整至8千家。当今市场环境下,瑞幸的扩张命题,显然已经不同于自己在2023年的那场决策——如果此前是因为竞争刺激影响,今天的瑞幸则要继续放大规模和效率优势,实现自己成为中国最头部咖啡品牌的野心。
在本季度财报里,瑞幸的成本优势已经显露。原材料成本占比从去年同期的38.7%下降至36.2%,租金及运营费用占比从22%降至20%,营销费用占比从5.8%降至4.9%,管理费用占比从6.3%降至5.2%。
但郭谨一也在电话会中提到瑞幸面临的利润压力,“由于国际咖啡生豆价格当前仍处于高位,而且没有一个趋缓的迹象,预计明年咖啡成本可能依旧存在一定压力,可能会影响到利润率。”
从去年以来,由于巴西咖啡豆减产,国际生豆期货价格波动较大,对于具有规模优势的瑞幸而言,尽管大宗采购一般是长期协议,价格波动或许还尚未体现在单杯成本价格中,但长期来看,其成本结构最终难免受市场价格所影响。
无论如何,咖啡豆涨价、加之市场竞争激烈以及今年外卖平台的影响,中国咖啡品牌份额集中度只会越来越高。瑞幸今天的做法也极为清晰,咖啡茶饮市场对手很多,有人更高端、有人更低价,也有人擅长于品牌化运作,显然,瑞幸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最综合的选手,规模就是它现在的解法。
毕竟,谁拥有更多的点位、更密集的门店、更成熟的供应链和运营体系,在面对市场波动的时候,才能拥有更稳固的身位。

更新时间:2025-11-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