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必吃的金玉满堂,老辈传的玉米烙秘方,6步做出外酥里嫩

说起玉米烙,好多人可能觉得这是近些年才火起来的小吃,其实往早了说,这东西的影子能在老辈人的食谱里找到蛛丝马迹。清代《调鼎集》里就提过 “玉米磨浆,入油镬煎之,香脆可食”,只不过那时候不叫玉米烙,民间都喊 “苞米酥”。南方水乡一带,早年间逢年过节,农户家里都会做这个,把秋收剩下的玉米粒攒起来,掺点糯米粉煎得金黄,既是待客的茶点,也是孩子们盼着的零嘴。

我小时候最惦记的就是外婆做的玉米烙。那时候村里还没通水泥路,秋收后外婆总会把饱满的玉米粒晒在竹匾里,阳光晒得玉米发出 “咯吱咯吱” 的轻响。到了腊月二十四祭灶这天,她就搬个小板凳在灶台前忙活,我蹲在旁边,看着玉米粒在油锅里慢慢鼓起,边缘变得焦脆,空气里飘着甜丝丝的香气。等第一块出锅,烫得直搓手也非要先咬一口,外皮酥到掉渣,里头还带着点玉米的软糯,那滋味现在想起来都觉得馋。

其实这道小吃能流传这么久,跟玉米在咱们生活里的地位分不开。玉米这东西,明朝的时候从美洲传过来,慢慢就在咱们这儿扎了根。《农政全书》里就有记载,说它 “生熟皆可食,产量又高”,成了不少地方的主要粮食。后来人们琢磨着给玉米换种吃法,就有了这种煎烙的做法。不同地方做出来的味道还不一样,有的会加把芝麻,有的撒点白糖,还有的往里头掺点青豆、胡萝卜丁,颜色更丰富。但不管怎么变,那种外酥里嫩、带着玉米本身清甜的口感,始终是最让人着迷的地方。

现在生活节奏快了,街头巷尾专门做玉米烙的小摊少了,但每回自己在家做的时候,还是能想起小时候围着灶台等吃的场景。金黄的一块,看着就喜庆,咬下去咔嚓一声,满口都是朴实又治愈的味道,大概这就是传统小吃的魅力吧,不管过多少年,总能勾着人心里最暖的那点回忆。

做玉米烙的道理其实不复杂,就是利用玉米本身的淀粉和加入的糯米粉,在高温油炸时形成一层酥脆的外壳,同时锁住玉米粒的水分,让里头保持软糯。这样外酥里嫩的口感,全靠火候和用料的搭配。

食材得准备这些:

甜玉米粒 300 克(要是用冷冻的,得提前解冻沥干水分)

糯米粉 80 克

普通面粉 20 克

清水 60 毫升

白砂糖 30 克(不爱吃甜的可以少放)

盐 2 克

食用油 500 毫升(实际消耗大概 50 毫升)

熟白芝麻 10 克(可选)

青红丝各 10 克(可选,增加颜色)

玉米本身含有不少淀粉和膳食纤维,糯米粉主要成分是淀粉,面粉能增加粘性,白砂糖提供甜味,盐可以中和甜度,让味道更有层次。

第一步:处理玉米粒

咱们把玉米粒放进大碗里,用清水淘洗两遍,然后放在漏勺里沥干水分,最好再用厨房纸把表面的水吸一吸。这一步可得细心点,玉米粒表面的水要是太多,后面和粉的时候容易结块,炸出来就不酥脆了。

第二步:调玉米糊

把沥干的玉米粒倒进大碗,加入 80 克糯米粉和 20 克普通面粉,用筷子拌匀,让每颗玉米粒都裹上一层粉。然后慢慢倒入 60 毫升清水,边倒边搅拌,直到形成比较浓稠的糊,能挂在玉米粒上不掉下来就行。最后加 30 克白砂糖和 2 克盐,再拌匀,放旁边静置 5 分钟。这样能让面粉充分吸收水分,煎的时候不容易散。

第三步:热锅滑油

准备一口平底锅,最好是不粘锅。先把锅烧到冒烟,然后倒上少许食用油,转着圈把锅底都润一遍,再把油倒出来。这一步叫 “滑锅”,能防止玉米烙粘在锅底。接着往锅里倒入 500 毫升食用油,开小火加热,等油面微微波动,筷子放进去周围有细小气泡的时候,就可以准备下锅了。

第四步:定型煎制

把调好的玉米糊倒在锅铲上,再轻轻铺到油锅里,用铲子压成一个直径约 20 厘米的圆饼,厚度保持在 1 厘米左右。开中小火煎,这时候别老翻动,让它慢慢定型。大概煎 2 分钟,底面变成金黄色,就用铲子小心地把整个饼翻过来,再煎 2 分钟,让另一面也金黄酥脆。这时候可以把火调小一点,免得边缘糊了中间还没熟。

第五步:复炸增酥

把煎好的玉米烙捞出来,放在漏勺里沥掉多余的油。等油的温度再升高一点,筷子放进去周围气泡变得密集,就把玉米烙再放进去炸 30 。这一步是关键,复炸能让它更酥脆,还能逼出里面多余的油分。时间别太长,不然就炸焦了。

第六步:调味出锅

把复炸好的玉米烙捞出来,沥干净油,放在铺了吸油纸的盘子里。趁着热乎劲,撒上熟白芝麻和青红丝,用刀切成小块就能吃了。要是喜欢更甜的,可以再撒点白糖,不过刚炸出来的已经带着玉米的甜味,我觉得这样就刚好。

玉米烙这东西,看着普通,却跟不少节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南方一些地方,过春节的时候,桌上总少不了这么一道。金黄的颜色看着就喜庆,寓意着 “金玉满堂”,而且做法不算复杂,提前做好,客人来了端出来当茶点,方便又好吃。家里的老人常说,以前物资不丰富的时候,玉米烙可是稀罕物,只有过年才能敞开吃,孩子们拿着一小块,能高兴一整天。

到了中秋,有些地方也有吃玉米烙的习惯。中秋讲究团圆,玉米是颗粒饱满的象征,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香甜酥脆的玉米烙,聊着家常,感觉特别温馨。还有些地方,重阳节的时候会做玉米烙,因为玉米成熟在秋天,正好应了 “秋收” 的景,老人们说这是对丰收的庆祝。

不同地域做玉米烙的花样也能看出当地的饮食文化。比如江浙一带,喜欢往玉米烙里加桂花糖,吃起来带着淡淡的桂花香,跟当地喜欢吃甜、注重口感层次的饮食习惯很像。广东那边则爱用甜玉米粒,做得更精致,常常作为早茶里的一道小点,搭配茶水吃,解腻又爽口。北方有些地方会在玉米烙里加些杂粮粉,吃起来更有嚼劲,透着一股朴实的味道。

说起来,玉米烙还有不少有意思的小故事。早年间在江南水乡,船家们常把玉米烙当干粮,因为它耐放,而且吃起来顶饿。走水路的时候,在船头支个小炉子,现做现吃,风吹着,饼香飘得老远。还有个说法,以前的手艺人走街串巷做买卖,收摊后就会自己做份玉米烙当夜宵,说这东西 “接地气,吃着踏实”。

现在好多人做玉米烙会有新花样,比如往里面加芝士碎,让它多一层奶香;或者用空气炸锅来做,减少用油。但不管怎么创新,最让人怀念的还是传统做法的那份纯粹。毕竟这道小吃从老辈传到现在,靠的就是玉米本身的清甜和那口酥脆的口感。

还有个冷门知识,玉米烙的好坏,玉米粒的选择很重要。最好用那种甜玉米,水分足,甜度高,炸出来口感更好。要是用老玉米,吃起来就会有点硬,不够软糯。另外,糯米粉和面粉的比例也有讲究,糯米粉多了会更黏,面粉多了则不够酥脆,按照 8:2 的比例来,效果最好。

好了,这道香酥玉米烙的做法就说到这儿了。其实做起来真不难,在家试试,说不定你也能做出外酥里嫩、香甜可口的味道。小时候觉得外婆做的最好吃,现在自己做了才发现,原来美味也能自己创造。

你小时候吃过玉米烙吗?或者你有什么特别的做法?欢迎在评论区聊聊,大家一起交流交流,看看谁做的玉米烙最馋人。

关注食味流年,带你了解更多和美食有关的故事、知识和技巧。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5

标签:美食   老辈   金玉满堂   秘方   玉米   中秋   酥脆   面粉   口感   地方   水分   金黄   里加   做法   味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