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小麻烦”拦路?这样做帮孩子轻松闯过“适应关”

明天就要开学了

对很多孩子来说

从假期到开学这道“切换题”可不好做

所谓“开学综合征”

不过是他们适应压力时的真实反应

与其等问题冒头再补救

不如早做准备

秋季开学季

学生情绪为何易坐“过山车”?

秋季开学环境更复杂:学生需应对更高难度的课程,重建社交圈,或面对好友分班、老师更换等变化。

此外,秋季日照缩短、天气转凉,这会影响血清素等神经递质的平衡,成为学生情绪波动的生理诱因。

学生可在开学前采取渐进式生物钟重置法,逐渐调整作息和情绪:

1作息重置

争取每天比前一天早睡、早起半小时;早餐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晚餐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睡前1小时,建议用暖光阅读替代电子屏幕,逐步将生物钟拨回上学模式。

2社交预演

可以和好朋友聊聊新学期的计划;通过班级群提前认识新同学、新老师;在家长的陪同下参观新学校等。这些低压力的互动能大大减少对陌生情境的恐惧。

3增加光照

可尝试每天早晨出门晒10分钟左右的太阳。增加户外活动时间,促进血清素合成,让人更易保持积极心态。

开学前后短暂的情绪波动属于正常现象,但若孩子出现持续一周以上的失眠、食欲减退、拒绝交流等情况,则需警惕,务必及时带孩子寻求专业帮助。

假期作息不规律

为何青少年调整作息更费劲?

青少年难以调整作息,是因为大脑昼夜节律中枢尚未成熟、对光线敏感,加上青春期褪黑素分泌会延迟2~3小时,易导致晚睡。假期晚睡强化了这一节律,且负责自控的前额叶皮层约25岁才成熟,从而导致他们难以主动调整。因此,调整生物钟需循序渐进:

1.提前入睡和起床

每天逐渐提前入睡和起床,即使前一晚睡得晚,也要按时起床;并保持三餐规律,进行户外活动。

2.减少外界干扰

睡前1小时远离电子屏幕,不摄入咖啡因。若躺下1小时仍无睡意,可起身在昏暗处放松,待有困意再回到床上。

3.避免强压

家长应避免强压,以防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可保留其睡前放松的活动,并适当奖励,鼓励进步。

手机玩得停不下来

为何让开学焦虑“火上浇油”?

从神经心理学的角度看,短视频能够刺激大脑,导致多巴胺分泌,使青少年排斥学习、专注力变碎片化,难以适应课堂;此外,假期沉迷手机还会引发作业积压、放大开学焦虑等,且深夜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扰乱生物钟。若想帮孩子放下手机,可以试试这几个有效的方法:

1采用“渐进式脱敏”的调整方式

可以设置“手机使用阶梯时间表”,如第一天允许孩子刷短视频2小时,之后每天减少15分钟,同时寻找其他能够给孩子带来愉悦感的替代活动,如社交、运动、阅读或听音乐等。

2物理隔离

在孩子需要学习时,可将手机置于视线之外或其他房间,让孩子在学习时间无法拿到手机。

3改善家庭互动模式

建议家长每天留出“无屏幕时间”,尝试和孩子一起做饭、散步或玩桌游等。当亲子关系变得充实,手机的吸引力自然会下降。

一到开学就喊肚子痛

真的是孩子在“装病”吗?

躯体化是指心理压力无法恰当排解时,转化为身体不适的现象。青少年因心理和语言表达能力尚不成熟,常以身体为情绪“出口”。

压力可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引发腹痛,或使肌肉紧张导致头痛。这其实是孩子“需要暂停和帮助”的求助信号。

家长需关注孩子情绪,耐心倾听。开学前,当孩子出现腹痛等症状时,切勿认为是“装病”,应带其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若确诊为躯体化障碍,则需听从医生的专业评估与建议,尽早干预治疗。

家长多些耐心引导

用对调整方法

让孩子慢慢找回状态

轻松开启新学期

来源:广西疾控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2

标签:育儿   麻烦   轻松   孩子   生物钟   情绪   手机   家长   小时   青少年   假期   秋季   装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