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相声界的老前辈杨少华在天津家中午休时安详去世,享年94岁。这事儿本来是让人惋惜的,毕竟一位老艺术家走了,带走了一个时代的记忆。可谁也没想到,这场悼念活动愣是被赵本山送的一副挽联给搅和得满城风雨。挽联上“赵本山老师敬挽”这几个字,尤其是“老师”俩字,直接点燃了网友的怒火,好感度哗啦啦往下掉。
杨少华是谁?一个时代的相声符号
要说这事儿,先得知道杨少华是谁。杨少华,1931年出生,北京人,从小就喜欢相声这门艺术。12岁那年,他拜师郭荣启,开始在北京的启明茶社学艺。16岁正式登台后,他在曲艺圈慢慢有了名气。1951年,他来到天津,成了专业相声演员,后来进了天津市曲艺团,跟相声大师马三立搭档过,给马三立捧哏。20世纪70年代,他跟马志明合作,演出了《戒烟》《地理图》这些经典段子。到了90年代初,他跟赵伟洲搭档,搞出了“蔫哏”这种特别的表演风格,特别接地气,观众爱得不得了。2004年,他主演的电视剧《杨光的快乐生活》播出,里面那个“杨丰年”的角色,真是家喻户晓。杨少华这一辈子,横跨半个多世纪,把相声这门艺术玩得炉火纯青,算得上是相声界的泰斗。
他去世的消息传出来,大家都挺难过的。7月11日,天津市第一殡仪馆举行了告别仪式,很多演艺圈的人都送了花圈表示哀悼。按理说,这时候应该是缅怀他的艺术成就,感叹一下老一辈艺人的不易。可没想到,赵本山送的那副挽联,直接把大家的注意力给带偏了。
赵本山和杨少华的交情,不简单
赵本山就不用多介绍了,1957年出生,辽宁铁岭人,小品界的扛把子,靠着东北二人转起家,登上央视春晚,成了全国人民都认识的喜剧大咖。他跟杨少华的交情,得从多年前说起。两人因为曲艺交流认识,后来多次同台演出,互相欣赏。杨少华说过,赵本山的表演“有真功夫”,赵本山也特别佩服杨少华的相声功底。这俩人私底下关系好得很,圈里人都知道。早些年,杨少华日子不好过,赵本山还悄悄在他枕头底下塞了2000块钱,帮他渡难关。这事儿杨少华一直记着,逢人就夸赵本山仗义。2018年,杨少华在刘老根大舞台上还被程野介绍成赵本山的干爹,可见这交情有多深。
杨少华去世后,赵本山本来是想表达一下哀思的。因为行程安排不开,他没法亲自去天津吊唁,就委托人代送了个花圈。结果,花圈上的挽联写的是“本山传媒赵本山老师敬挽”。这“老师”俩字一出来,麻烦就大了。
“老师”俩字咋就炸了锅?
为啥“老师”俩字会惹这么大争议?咱们得从中国的传统礼仪说起。在咱们这儿,尤其是悼念这种严肃场合,称呼和署名特别讲究。杨少华是相声界的“宝字辈”前辈,跟马三立一个辈分,在圈里地位很高。赵本山呢,虽然名气大,但在相声界的辈分比杨少华低得多。按老规矩,晚辈给前辈送挽联,要么直接写名字,要么署“晚辈”,哪有自己给自己加“老师”头衔的?这不是摆明了不尊重前辈吗?
再加上,杨少华比赵本山大26岁,一个94岁的老前辈走了,一个68岁的晚辈在挽联上自称“老师”,怎么看怎么别扭。网友一看就炸了,有人说:“赵本山再牛,也不能在杨老面前摆谱啊,这不是明摆着没礼貌吗?”还有人吐槽:“这挽联谁写的?赵本山自己没瞅一眼?”
网上吵得热火朝天,有人翻出了相声界的辈分表,说杨少华是“宝字辈”,赵本山要论辈分,得叫声“师爷”才差不多。结果这“老师”一写,辈分全乱套了,等于自己给自己提了一辈儿。这在讲究传承的曲艺圈,简直是大忌。
网友吵翻天,有人骂有人护
这事儿一发酵,网上立马分成两派。一派是骂赵本山的,觉得他太膨胀了。有人说:“这么大岁数了,连这点礼数都不懂?”还有人质疑:“赵本山平时不是挺会做人吗?咋这时候掉链子?”更有甚者,直接上升到人品问题,说他德艺双馨的形象都是装出来的,这回露馅了。
另一派则替赵本山说话,觉得这事儿没必要上纲上线。有网友分析:“赵本山跟杨少华关系那么好,哪会故意不敬?八成是工作人员搞错了。”毕竟,赵本山在圈里被叫“赵老师”叫惯了,可能手下人写挽联时没多想,就照平时习惯写了。还有人爆料,说是杨家提供的名单上就这么写的,殡葬那边直接照抄了,责任不全在赵本山。
不管咋说,这“老师”俩字确实让赵本山吃了挂落。平时他形象多正面啊,春晚上的笑声、东北二人转的推广,还有对徒弟的提携,这回却因为两个字被喷得体无完肤。有人感慨:“人走茶凉啊,赵本山这回算是体会到了。”
这事儿到底是赵本山的锅,还是团队的失误,到现在也没个定论。赵本山这边一直没吱声,既没解释也没道歉。有人猜,他可能是觉得这时候说话不合适,毕竟杨少华刚走,再闹大反而扰了逝者的安宁。也有人觉得,他是默认自己错了,但不知道咋圆回来。
从常理看,赵本山跟杨少华关系那么铁,不太可能故意搞出这种事儿。最大的可能是团队操作失误。赵本山毕竟是大忙人,这种花圈挽联的事儿,多半是助理或者公司的人去办,写的时候没考虑辈分和礼仪,直接套了平时“赵老师”的称呼。结果好心办坏事,弄得满城风雨。
还有个细节挺有意思,有人说杨少华家人看到挽联也没啥意见,可能是觉得这不算啥大事儿。但网友可不管这些,逮着机会就开喷。在这个信息传播快得吓人的年代,一个小失误就能被放大成大事儿,赵本山这回算是栽了个跟头。
这事儿一出,不少人对赵本山的印象打了折扣。以前他多牛啊,春晚一站,全国人民都乐呵。后来搞本山传媒,带出一堆徒弟,事业做得风生水起。可这几年,他慢慢淡出舞台,公众形象全靠以前的积累。这回挽联风波一闹,有人开始翻旧账,说他早年也有过争议,比如徒弟出事儿啦、企业管理乱七八糟啦。这次“老师”俩字,等于给了这些人一个开喷的理由。
不过,说实话,赵本山这么多年在娱乐圈混,风风雨雨见得多了,这点事儿还不至于把他彻底拉下神坛。他的粉丝还是挺多的,有人站出来说:“就因为两个字否定一个人,太过了吧?赵本山对杨少华啥样,大家心里没数吗?”这话也有道理,几十年的交情,不是一副挽联就能抹杀的。
说来说去,这事儿的核心还是杨少华的去世。他走了,相声界少了个活化石。他的作品,像《戒烟》《地理图》,还有《杨光的快乐生活》,都是几代人的回忆。他跟赵本山的交情,也是圈里的一段佳话。这回挽联的事儿,虽然闹得不好看,但杨少华的艺术成就和为人处世,不该被这点风波盖过去。
赵本山送花圈的心意是真诚的,这没啥好怀疑的。出了错,是遗憾,但也不至于上升到道德审判。网友吵归吵,时间一长,这事儿也就淡了。杨少华的告别仪式办得很肃穆,他的家人和朋友都在缅怀他,这才是最重要的。
这桩挽联风波,其实挺接地气的,反映了不少现实问题。先说礼仪这块儿,咱们中国人讲究辈分、尊重,这不是老古董,是文化传承。赵本山这回栽在“老师”俩字上,提醒大家,公开场合得注意分寸,别让习惯害了自己。
再说网络舆论,现在信息传播太快了,一个小事儿都能被放大成大事儿。网友爱凑热闹,有时候不问青红皂白就开喷,这也挺可怕的。赵本山这回算是有苦说不出,但他要是早点出来解释两句,可能风波就没这么大。
最后,人走茶凉这话真不假。杨少华走了,赵本山送个挽联都能被喷成这样,可见人情冷暖。咱们平时多积点德,别等走了才让人挑刺儿。
更新时间:2025-07-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