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总怪孩子不听话,是你不会沟通,现在改还不晚!

昨天在小区花园,看见邻居李姐和她儿子。孩子兴奋地举着刚画的彩虹:“妈妈你看!

”李姐头也不抬:“作业写完了吗?就知道画这些没用的。”小男孩眼里的光,瞬间暗了。


多少亲子关系,就毁在这样的“鸡同鸭讲”里。




孩子说话时,你在想什么?是琢磨怎么反驳,还是刷着手机敷衍?


试试“嗯,哦,这样啊”三连回应。不评判,不打断,先让孩子把话说完。

朋友老王发现,当他放下父亲架子,单纯听儿子讲游戏攻略时,儿子反而主动聊起了月考成绩。


听懂了,对话的门才真正打开。


换掉“你不行”,试试“你可以”


语言是种能量。一句“你怎么这么笨”足以击垮信心,一句“这次没考好,下次会更好”却能点燃希望。


把“别跑了”换成“我们慢慢走”,把“不准哭”变成“妈妈抱抱”。

同样的意思,不同的温度。孩子接受到的,是完全不同的世界。


蹲下来,看见他的高度。


物理上的蹲下,心理上的平等。

从孩子的视角看出去,打翻牛奶不是故意捣乱,而是小手没拿稳;不想睡觉不是叛逆,是怕错过大人的秘密时光。


表妹一度为女儿抵触练琴发愁。后来发现,孩子只是害怕独自面对黑白键。

现在她们经常四手联弹,虽然经常跑调,但笑声满屋。


约定“特别时光”,创造仪式感


每天15分钟,关掉手机,专心陪孩子做他喜欢的事——拼图、读绘本、甚至发呆。


同事周姐和儿子有个“奶茶约会”。每周五放学,边喝奶茶边聊学校趣事。没有说教,只有分享。

儿子什么心事都愿意告诉她,包括偷偷喜欢哪个女生。


做镜子,不做标尺


别总指着孩子往前冲。你努力工作的样子,你认真生活的姿态,就是最好的教科书。


楼上的钢琴老师从不逼孩子练琴。但她每天清晨弹奏的《致爱丽丝》,让女儿不知不觉坐到了琴凳上。教育本质上是磁场感应,不是声嘶力竭的呐喊。


改变沟通方式,不是讨好或纵容。是理解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生长节奏。有的像向日葵,迎着阳光快速成长;有的像多肉,慢慢积蓄力量。


当你把“你必须”换成“你觉得”,把“听话”变成“我懂你”,亲子关系就从对抗走向了同盟。


现在开始,真的不晚。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2

标签:育儿   孩子   儿子   奶茶   爱丽丝   女儿   时光   妈妈   发现   喜欢   作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