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内部降息的呼声越来越响亮。当地时间7月17日,美国旧金山联储行长戴利在落基山经济峰会上明确表态,认为年底前降息两次是“合理的”,她甚至警告说,“等到通胀达到2%才行动就输了”,拖延可能不必要地损害经济和劳动力市场。
更关键的是,这不只是她一个人在唱独角戏,美联储另一位理事沃勒,干脆直接放话:应该马上降息,不能再拖了。他说得更直白,甚至连降多少点都列出来了:要从现在的4.25% - 4.5%直接砍到3%左右。可以说,这就是明摆着告诉市场:我们撑不住了。
为什么美联储要“投降”?说白了,还是特朗普那边给的压力太大。特朗普不断炮轰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骂他是“木头脑袋”“太迟先生”。而他急着降息,是因为美债的利息太高。按照特朗普的说法,每降1个点,美国就能省下3600亿美元的利息支出,远比他靠加关税收的钱来得快来得多。这不是经济政策,这是预算生存战。
鲍威尔当然不愿意被逼着降息,他还要维护“独立性”的面子。但现实很骨感,市场已经感受到政治在介入,美元在跌,黄金在涨,投资者的信心也在松动。美联储这时候喊话要“灵活应对”,等于是在告诉市场:我们不再坚持硬顶利率了,我们准备妥协了,这,就是所谓的“投降声”。
正当美国在那边利率斗争吵得不可开交,中国这边已经默默把手里的美债开始往下甩了。根据美国财政部的数据,中国已经连续三个月减持美债,最新数据显示持仓跌到了7563亿美元,创下新低。而在这三个月里,日本和英国反而在增持,这让中国的持仓规模被挤到第三。
不难看出,这是中国在进行战略调整。因为与此同时,中国在疯狂买黄金。人民银行数据显示,到2025年6月末,中国黄金储备已经达到7390万盎司,连续八个月增持。这两个动作——减美债、增黄金——是完全对口的,是在调整外汇储备结构。
原因其实很简单,美债现在的收益率虽然看起来还行,但通胀和美元贬值在吃掉收益,再加上美国政治极不稳定,连美联储都快被总统搞垮了,这种资产还安全吗?还值得长期持有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与其冒着风险握着美债,不如实实在在囤黄金,黄金不会违约,不会变脸,是非主权信用资产,是对冲美国经济风险的最佳选择。
事实上,不仅是中国,全球央行都在这么干。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显示,全球央行的购金量在2024年达到1136吨,是历史第二高。到了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波兰、土耳其三国的购金量加起来占了一半。全球都在用脚投票,谁还敢信美元能一统天下?
而在此背景下,新加坡前总理李显龙在7月15日的一场晚宴上,一语激起千层浪,他抛出了一个犀利概念——“世界减一”。李显龙解释,这不是全球经济体系崩了,而是美国主动把自己从多边贸易体系中摘出来单干,其他国家则继续在世贸组织的框架下抱团运转。并且李显龙还特别补充道,拜登政府并没有废掉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反而变本加厉,这说明,这不是哪个总统的问题,而是美国整个对外经济思路的转向。
这种做法,会导致什么后果?李显龙说得很明白:你可以不照经济规律来,但你不能否认它的存在。当美国开始对抗市场力量,市场自然会自己找出路。贸易总会绕过关税去发生,最终受伤的,只能是美国自己。
这番话可不是空喊口号,如今的新加坡也正在悄悄做一件事——“绕开美国”。他们一边深化东盟、RCEP、CPTPP这些区域合作,一边把触角伸向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李显龙公开说:我们还没在拉美走得太远,但那是有前景的;非洲很复杂,但有潜力。这说明新加坡已经不再把希望寄托在美国身上。
从美联储的“投降”,到中国“去美元化”的动作,再到李显龙明确表达对美国不再抱幻想,这三件事串在一起,就是一条清晰的路径:全球不再等美国的表态,而是开始用行动为自己的经济安全护航。美元信用在跌,黄金地位在升,区域合作在强化,全球贸易正悄悄改道。
李显龙一句“世界减一”,点破了当前全球格局的核心矛盾——美国试图用强权重塑经济秩序,但各国已经不吃这套了。大家都在寻找Plan B,不再赌美国能稳住局面,这才是最值得警惕的变化。
当特朗普为省利息死磕降息、为收关税得罪盟友时,他或许忘了,美元霸权和全球合作体系不是“任割的韭菜”,而是需要精心维护的资产。再这样下去,未来的全球金融体系中,美国或许仍是一员,但必将不是唯一的导演。
更新时间:2025-07-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