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以“智算共生·图启新篇”为主题的第十届中国图学大会在武汉举行,大会围绕智能计算与图学技术的融合展开深入交流,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智能计算已成为推动图学发展的核心动力。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演进,图学将赋能更多产业场景,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十届中国图学大会现场。
中国图学学会理事长、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赵罡回顾了学会45年来从手绘到数字化的发展历程。他表示,图学是认知世界的“可视化语言”和驱动创新的“数字引擎”。他呼吁学界把握智算机遇,共同服务国家科技强国建设。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向锦武作了题为《低空经济及其装备技术发展》的报告。他指出,当前低空经济发展仍面临电池能量密度不足、复杂气象下自主导航可靠性不高、多机协同与空域管理效率偏低等挑战。他认为应重点发展智能化飞行平台,构建集成通信、导航、监视的低空智联网,强化平台安全与数据链防护,建设智慧空域管理系统,以实现空域精细化运行。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段慧玲在《从数智力学到数智融合工业软件》报告中强调,工业软件亟须自主创新。新一代CAD(计算机辅助设计)须深度融合几何计算、物理仿真与智能算法,突破核心算法瓶颈,提升复杂工程场景中的计算精度与效率,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工业软件体系。
第十届中国图学大会现场。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胡事民在《大模型自主生态体系及其图形学应用》报告中展示了大模型对图形学技术的革新影响。他说,国产计图(Jittor)框架通过创新架构与算法融合,显著降低大模型训练成本。如RenderFormer实现无需传统渲染的高质量3D生成,Marble模型支持从文字生成精细3D场景,DISCene技术可依据语言指令创建带交互关系的复杂三维场景,这些进展正深刻改变传统图形内容的生产方式。
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张广军在致辞中表示,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正推动“智能图学”发展,希望以大会为契机,深化学界与产业界合作,加快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共同推动图学领域发展。
据悉,本次大会由中国图学学会主办,该会创办于1980年的武汉,由华中理工大学(现华科大)教授、中国工程图学奠基人之一的赵学田教授发起创立。本次大会恰逢建会45周年,汇聚170多位专家,举办40余场活动,聚焦数字孪生、生成式AI等前沿领域,吸引了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代表500余人参会。
【来源:长江日报-长江网】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更新时间:2025-09-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