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美国经济数据亮眼,非农就业超预期,失业率掉到3.8%,这股劲直接推高了通胀预期。美联储那边,官员们调整利率路径,市场猜着加息周期要收尾,转向宽松。结果,美国国债收益率蹭蹭上涨,10年期从3.8%跳到4.2%,债券价格自然往下走。
外资一看这架势,赶紧减持美债,转身去追股市、黄金啥的。数据显示,5月份美国吸引外资净流入3111亿美元,创了近八个月新高。中国这边持有的美债规模到5月降到7563亿美元,连续三个月小幅减持9亿美元。6月稍微回血,增持1亿美元到7564亿,但整体还是低于1万亿美元的水平,自2022年4月以来就这样稳稳往下。
这事对全球市场影响不小,尤其是中国债券。两国经济绑得紧,美元强势一上来,人民币汇率就有点压力,7月对美元一度到7.25。美债收益率升,资金自然往美国跑,中国债需求跟着弱下来,价格小跌,收益率上浮。
中国债券市场,外资持仓从2024年底的4.3万亿元,到2025年4月升到4.5万亿,占银行间市场2.4%左右。可7月开始,境外机构净卖出3039亿元,创单月最大纪录,连续三个月流出。主要是同业存单减13%,国债掉9%,政策性金融债也跟着动。
为什么这样?一方面,美债那边的动静传导过来,全球债券联动,中国债收益率从2.7%微升到2.9%。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速二季度4.7%,制造业指数49.5,略低于预期,投资者对前景有点观望。货币政策稳健,没放松迹象,监管房地产和金融领域加强,防范风险,这对外资来说,短期收益吸引力小了点。
资金流动这块,8月数据显示,中国债券获283亿美元净流入,股票108亿,总共390亿。这说明减持是阶段性,整体外资配置人民币资产还稳。国务院新闻办7月发布会提,外资持境内债券股票市值占比3%到4%,经济基本面支撑下,预计还会逐步增配。
全球央行在巴塞尔开会,讨论储备管理,各国资产调整策略交换着。中国债作为新兴市场一部分,韧性还在。美债抛售后,资金部分回流美国,但也分散到其他地方。
中国进口成本升,通胀压力到2.8%,但实际收益调整中,市场在适应。外资减持幅度不大,一个月数据说明不了长期趋势,总持仓超6000亿美元,历史高位。想想看,这波操作,其实是投资者在再平衡,避开短期波动,找更稳的点。
外资减持中国债的规模,7月那3039亿元确实醒目,单月最大,连续三月流出。境外机构持银行间债券,到6月底4.23万亿元,7月减3000亿左右。券种上看,同业存单降最多,8到11月减少13%,国债9%,政策性金融债也减。
为什么集中这些?同业存单期限短,流动性好,外资套息交易到期后,容易退出。国债和政策债是主力,减持反映风险偏好转。国内债市7月熊陡,权益资产性价比升,外资卖长久期债,买股票避回撤。
汇率波动加剧这事。美元指数破105,人民币走弱1.2%,中美关系因素推高地缘溢价。外资持人民币资产,担心汇兑损失,回报打折。进口商品成本增,油价85美元/桶,中国出口7月下滑3%,竞争力小降。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在上海开会,审议通胀路径,保持稳健。监管加强,房地产备案多,金融风险防得紧。这对外资不那么友好,寻求高收益的他们,转向美国证券。6月外资净买入美国778亿,长期短期都有,私人73亿,官方705亿。5月更猛,3111亿,私人3332亿,官方小流出221亿。中国减持美债后,加拿大英国加码,西方资金补位。
全球资金路径,新兴市场债流出加速,但中国以外的也132亿流入,中国债券8月净入283亿。国际金融协会报告,8月中国债券股票合计390亿流入,中国以外新兴市场股票流出74亿。
EPFR数据,前五月债券基金22周19周净入,总1940亿,中国基金连续12周涌入。这说明,减持是局部,整体吸引力在。外汇局7月发布会,2025上半年外汇收支稳,4月非银行跨境资金净入173亿,一季度银行结售汇有序。
市场预期平稳,境内主体跨境收支顺差。外资配置人民币债券上升,存量超6000亿,高盛早前预测2015到2025外资流入1万亿,中国债市规模到136万亿。
调整中,中国债市发行放缓,企业债路演反馈少,但政府债拍卖中标利率稳。城投债上半年发行1.77万亿,净融资流出2962亿,同比降。违约回顾显示,风险可控,下半年展望积极。外资减持后,收益率升3.1%,价格跌0.5%,持有者收益压,但通胀控在目标内。
央行工具箱足,MLF利率调,资金面宽松。9月初货币报告,中性基调,预计外资渐稳。全球流动性高,央行放水,热钱找高收益资产。中国经济韧性,产业红利,外资重估机会多。8月资金流入加速,固收类基金获配。
外资减持中国债,短期波动有,但长远看,机遇多。9月美联储降息25基点,美债收益率回4.0%,但中国债配置水平高,持仓4.4万亿,多元化增。投资者优化策略,混资产转,减少暴露。经济政策支持,基础设施投加速,8月出口升1.2%,制造业回升。
从大环境看,2025年全球金融稳定风险升,地缘政治不确定,但中国基本面稳,跨境资本有序。IMF报告,金融环境紧,政策不确定大,但新兴市场补涨空间。中国债国际化机遇,境外持2.4%,增速快。宗良马高欢分析,外资增持视角,实践多。
国务院强调,积极因素支撑,逐步增配。普通投资者,减持考验,但理性分析,灵活应对,就能把握变化。债市收益率调整,实际收益降,但机会在波动中。未来,资金路径多变,可预测,中国债增长空间大,2015-2025外资1万亿预测靠谱。
接地气说,这波资金动荡,像股市回调,总有低点买进。中国经济稳,政策对路,外资不会全走。8月流入390亿,就证明了。长远看,人民币资产配置升,债券股票双轮。投资者多看数据,少慌,市场总有回暖时候。总的来说,外资减持是调整,不是崩盘,中国债韧性足,未来亮堂。
更新时间:2025-09-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